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69章 雪中奔袭慑四夷(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章 雪中奔袭慑四夷(上)

袁袭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建议李业组建特务机关。

他认为,李业在行政部门和军队上的建设和控制,已经相当完善。

但无论是藩镇之间的斗争,还是在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陇右、西域。

一个强大的情报机关,都能让李业的扩张战略如虎添翼。

尤其是,李业主要注意力,转移到陇右,距离中原和关中等核心地区,本来就远,如果没有一个及时搜寻情报,并加以反馈的组织,很容易造成信息上的脱节。

决策这种事情,本来就需要足够的有效信息才能进行。

李业之前,一直都是作为流动的军阀势力存在,现在眼看就要有了自己家稳固的根据地,进行长久的经营。

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李业听完后,对袁袭的意见相当认可。

而且他不难看出,其实这个工作本身,也就属于袁袭的强项。

袁袭性格本来就有些偏激、阴沉,不太适合那种联络众人,安抚军民的“宰相之才”,更适合这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而现在也处于草创期,倒也不用大张旗鼓,先把基础工作干好,招募人手,建构组织。

既然决定了,自然就没必要拖泥带水

李业任命袁袭为幕府侍从右司,掌书记,负责这个工作。

侍从左司掌书记是韦庄,这个位置,本来是负责给李业拟定抄录文书,传达命令的,相当于文字秘书,或者说皇帝的中书舍人。因为韦庄文采最出众,所以由他担任。

而新设的侍从右司,明显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对外看起来,只是李业本人的机要秘书,实际嘛......

袁袭既然提出了意见,自然也就有具体方案。

他打算从正在军政学堂学习的文武学员中,各挑选十五人,拢共三十人,作为第一批骨干力量。

而接下来的发展,则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的各族商人,以及党项、回鹘部落。

李业当然不可能完全放心他一个人负责,于是便将以前担任过自己亲卫队长的亲信赵密,改任为侍从右司侍卫长,和袁袭平级。

至此,后来青史留名的巨大特务机关,开始铺下了自己的第一个节点。

当然,袁袭虽然负责侍卫右司,但平常还是作为李业的参谋之一,参与军政建议策划的。

李业也就此机会,召开全军文武官佐会议,重新分派划分了职务,让整个节度幕府,显得更加规范。

虽说大家伙身上,都有各种朝廷给的加衔,晚唐官制本来就乱得要命,什么本官、使官、差遣一大堆,李业又身兼三镇节度,手下挂在哪个幕府名下的都有。

所以李业干脆先撇开朝廷给的,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官衔,按照实际差遣,给手下确定名分,分派任务。

文官系统,直接简单干脆的划分为四个司,左右侍从司、行军司、度支司。

侍从司的职责已经说过,长官为掌书记,韦庄任左司,袁袭任右司。行军司掌军律、策划,长官为参军,敬翔任之。度支司掌钱粮、后勤,长官为判官,李振任之。

四司直属于李业本人,理论上平级,但事实上,敬翔是实际的文官长。

军事方面,还是维持符杨二人,左右两厢兵马使不变。

但这种分派恐怕是暂时的,在可见的未来,随着地盘增多,肯定要考虑分派到其他州县的行政机关。

李业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自己手下搞藩镇那一套的,这也是他为什么看重袁袭意见的原因。如何建立一套能保证对上忠诚,不让地方武将割据的行政机制,又是另一个课题了。

但最起码,李业通过军政学堂,已经把人手准备好了。

-------------------------------------

中和三年十一月,效节军开拔,经由宁州向北面,两千里外的朔方镇而去。

李业在此之前,正式将职权名义上交割给了崔彦冲。

当然,事实上留下担任都押衙的姚长奇,以一千效节军旧部为核心,重新征募两千丁壮,组成了新的邠宁衙军。

在冬季行军,也相当考验军队的执行力

但效节军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直到十二月,在李业宣传“到灵州过年”的口号下,抵达朔方镇。

此前的朔方节度使,是李业的老相识,同为宗室将领李玄礼。

但此时的李玄礼已经被调任南方

朔方军又没有节度副使,故而李业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可以交接的人。

事实上,到了晚唐,朔方军早不复郭子仪时期,那种拥军近十万的强藩,相反,已经沦为了三流藩镇,恐怕连三五千人都未必凑得出。

至少,出现在李业眼前的,冬日白雪皑皑下的灵州城,已然萧条至极。

很难想象,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塞上江南

不过李业知道,其实灵州的潜力相当大,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就在这里大量兴修水利,再加上黄河上游的水源,已经广阔河岸平原。

缺乏的,只是农业人口而已。

李业先让大军驻扎城外,然后就带着亲兵往灵州城中而去

灵州刺史韩群,主动出城相迎,现在他算是朔方最大的官了。

不同于事前准备的,朔方本地藩镇力量的抵抗,事实上,朔方本地军士力量非常小,常年被周边党项部落压制。

只能谨守灵武、怀远四个县的地盘

满打满算,拢共不过三千军士,五都而已

李业入城后,当仁不让,带着崔瑛,入驻帅府。

然后,就让韩群把周边朔方军副将以上军官,全部召集过来。

立马就开始了兼并过程,李业只是出面,都不用开口

符存审就开始做主,轻车熟路地开始施展手段。

凡队正以上军官,必须互调,队副以上,轮流分批入学军政学堂,三个月的临时班,或者直接调入亲兵都。

不服?

帅府大厅两侧,各三十名披甲持刀的军士

从李业建军以来,从来不允许,在军事指挥权上讨价还价!

包括灵州刺史韩群本人,也被重新分派任务,调入行军司给敬翔打下手。

至于灵州事务,则交给张承业直接打理。

李业的军政班底中,事实上只在他本人以下的“宰相”,事实上就四个,符存审、杨师厚、敬翔、张承业。

符杨负责军事,敬翔负责幕僚,而张承业,便是地方行政总管

当然,积弊之下,朔方军中也不乏少量刺头,不愿交权的,甚至还有勾结周边党项部落,软硬不吃的。

那自然是没话说,直接动手,符存审带着踏白都骑兵,挨个点名。

然后李业就让掌书记韦庄,拟定了一封《告朔方诸蕃部书》,传抄百份,广告朔方境内各州、县、军、堡。

要求所有境内蕃部,在明年三月之前,前来灵州参见,并补清三年内税派,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业的名声,在关中早已传烂,朔方作为西北藩镇,当然不可能没听闻过。

朔方镇内,党项部落不下数十,纷纷动摇起来。

有的选择低头,有的则陷入恐惧,有的自诩无惧,联络党项大族,打算搞软对抗。

但无论那种,一时之间,都没有立马表态。

而在这种气氛中,李业却将目光从朔方移开,看向了南面

已经沦陷吐蕃百年的陇右故地,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