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结婚

这个时代的通讯太落后了,电报还没正式启用。长途电话也是刚开通不久,四位数的手摇电话打长途不知要经过多少次交换机中转,有时一整天都占线,传递信息基本都是信件。

后来发现军方电话中转会很快,李书诚便成了最佳传声筒。

十月份,李书诚来电话说沈红书又在邻县开了个木器厂,上次的存货都用得差不多了,木材需求量很大,尤其建筑用材。

沈红莲当即决定月底继续投机倒把,让李书诚和沈红宝将两个木器厂的资金取出,不够就向镇上服装厂和木器厂借,一定要凑满二十五万,到京都汇合。

李书诚说沈红宝已经统计了,算上沈家的所有人的存款,根本不需要借。

沈红莲断然命令,必须借,起码借十几万。厂里不要,我们就不还。

李书诚被气笑了,心道,厂长是你从东北救出来的那个文友,敢向你追债么。

沈红莲也是一肚子气,一年吞我十几万的分红,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真以为我好欺负啊。

信息不发达也有好处,很难查到沈红莲买运木材到底花了多少钱,加上她是按照当地官方价格出售,且用的集体企业木器厂的名义,还不要木材票,即便有疑问,也极难拿到有力证据。

有人检查就说发票收据弄丢了,中间环节那么多,想补办也未必能找到人,何况有些付出根本就没有收据。

加上沈红莲动不动就大捐特捐,官方得到好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前两次无人过问,收据发票早就被沈红莲偷偷烧了。

信息不发达,交通更不发达。霸占的吉普车被沈红莲留在家里给沈红宝沈红书用,这边基本都窝在厂里,难得骑车出去闲逛。

厂里开业的时候,沈红莲就向县委提出申请要买一辆吉普车,三万多块在当代可谓巨款,但对沈红莲来说不算个事儿,可惜一直没得到回复。

没到月底,沈红莲当先带着李书文和顾鸿远以及已经怀孕的季小莲赶到京都,他们要先去联络几个老家伙的亲友,见机行事。

和他们划清界限的就算了,只寻找有牵挂的。很快打听到数理化教授夫妇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已经下放去了冀省农村,暂时无法联系。

老中医的妻子在原址扫大街,由四丫先私下串好口供,沈红莲以亲房外孙女的名义先接到招待所住下。子女已经声明脱离血缘关系,暂时是安全的,四丫以找人为由上门递了个口信,并丢下两千块钱。

作家就是被妻儿举报成右派的,不予理会。

翻译的妻子离婚后,带着儿子回了邻市娘家,应该没事。

不得不说,女孩子找人这种事就是有优势,很少会让人怀疑。尤其四丫和李超越挂着清大的校徽,更让人相信。

能被推荐到清大的,无疑是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人选,栋梁之材,能让大部分人肃然起敬。

看看时间还有结余,沈红莲干脆好人做到底,带着四丫和李超英去了相邻直辖市,半天的火车就到了。很快按地址找到翻译的妻儿。

说明来意后,妻子断然表示不想再和翻译有牵扯,三个女孩只好留下两千块钱,怏怏回转。

隔天沈红宝和李书诚也到了,几人不再耽搁,带着老中医妻子赶往江城。

技工妻子的娘家就在江城。妻子一直没有工作,十六岁的儿子正准备响应号召下乡。听沈红莲一说,求之不得,当即同意和他们一起走。

购买木材已经是熟道,负责人对特别懂规矩的沈红莲如见亲人。几份县级木器厂,县政府和一张军队的木材采购证明,批了四千多方。搬运,联系车皮等事宜照样全部交给负责人处理,沈红莲又额外多给了一千。

这次没有等待木材上车就启程回转,沈红莲和季小莲带着几个下放人员家属回鲁省,沈红宝、李书诚和顾鸿远三人去省城等待接货,然后分成三个船队,分别开往老家的三个木器厂。

生意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需要沈红莲亲力亲为。

这笔肯定会让沈红莲的身价又飙升一倍。

啊。成百万富翁了呀。

抵得上五十年后的一个小目标了呀。

谁说这个时代不好的?谁?站出来和沈红莲论论。

封闭的时代就是安全,人贩子还没有出现,车上小偷也极少。

没介绍信出不了门,流窜的很快就会被抓住。

上次遭遇抢劫犯的意外,让铁道部更加强了巡查。

除了物质匮乏,还都不错。

不用说,几个老家伙对沈红莲的办事能力简直顶礼膜拜,技工和老中医差点跪倒磕头。

季小莲笑骂,三妹最不喜欢矫情,更不信赌咒发誓,都一大把年纪了,别玩这些虚头巴脑的。好好待着,别给三妹添乱就行。

收支包干后,生活有了明显好转,责任到人是有好处的,起码给了做事人不少发挥空间。

计划生育开始启动,提倡生两个孩子,实行“晚、稀、少”的生育政策。

几十年后鼓励生育都不行,因为养不起。现在想方设法也要生,人丁兴旺才有希望嘛。

嗯。得尽快结婚,趁着政策开始还算宽松,争取生三个四个。

订婚这种可有可无的程序还是省了吧,直接同居得了。

李家喜出望外,当即将喜日定在腊月二十。

沈红莲不想高调,连家人都不希望来参加,太远,下游平原又没通火车。汽车转火车再转汽车,直线距离一千五百里,乘车来得绕道一倍以上,再顺利也得四五天。折腾啥劲啊。

还是做一个安安静静的低调的美新娘好了。

前世自己结婚也就至亲到场,只有三桌人,庄邻都没收贺礼。

婚姻在于长久的经营,能不能长久和婚礼大小没丝毫关系。

沈红莲岂是注重形式的俗人。

这里也要一切从简,实在不行,也就弄个一块钱的贺礼,不然不能彰显沈红莲的豪气。

听沈红莲说家人不一定会来参加,李家从喜出望外又变成了疑虑重重。

因相距太远,来回路费就是笔不小的开支,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亲人不到场很正常。

可沈红莲是普通人家么?

有能力到而不到,只能说明沈红莲对这幢婚姻并不重视,也就不得不让李家怀疑沈红莲的最终意图了。

事实上,李家和李书文对这场婚姻一直感觉很梦幻。以沈红莲的条件,起码也得嫁个县城公务员啥的,怎么也轮不到李书文。

偏偏就匪夷所思地看上了,还一眼定终身。

说不认真吧,人家砸了这么多钱在这办厂,建造婚房,还预先住到这里不走了。并且对李书文和李家都很好,主动亲近,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

说是认真的吧,一点都没把结婚当回事,就像领了结婚证就住到了一起这么简单。

没错,定了喜日后,沈红莲就和李书文去县城领了结婚证,当晚两人就住进了新房。

以沈大妈几十年的性爱经验,要搞定一个毛头小伙还不是手到擒来。何况这副身体早就养得细白粉嫩的,还因为每天锻炼,腰身的轻柔远胜常人,一下子就让李书文沦陷到无法自拔。

冰清玉洁没错,经验丰富也没错。

作家嘛,懂得床笫之欢有啥好奇怪的。

还没结婚就开始度蜜月了。

嗯。这才叫蜜月,什么都不想,连穿衣服都觉得麻烦。

沈红莲被情爱滋润得越发的光彩照人。

见李书文痴痴地盯着她看,沈红莲眼一瞪,老是这么看我干嘛?

李书文笑,你就像个怪物。做事的时候雷厉风行,让人不敢正视。在家里又特别温柔懂事。

沈红莲笑,这有啥好奇怪的,人都有两面性嘛。一个躯壳喂日常,一个灵魂补岁月。一个在烟火里谋生,一个在月光下谋爱。一个间歇性奋发图强,一个持续性堕落放纵。谁都一样。

李书文始终不敢相信,你这么好,为什么会选我?

沈红莲抱着他亲,都说好几遍了,对眼,对味,就是缘。珍惜眼前,别想太多,我们都会好好的。

文友说过,世上哪有什么牛郎织女天仙配,都是统治者故意宣扬忽悠底层傻叉的,目的很明显,只要你们老老实实在底层为奴,就有机会受到公主仙女青睐。灰姑娘和王子也一样,几乎所有艺术都在用身份悬殊却产生爱情的落差缓解阶级矛盾,其实都是扯淡。自古以来,门当户对利益互换才是婚姻的本质。

受文友影响和一辈子的切身体会,沈红莲也从未相信过爱情,能凑合着过一辈子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别谈什么自欺欺人的爱情好吧。

由于季小莲已有身孕,顾鸿远没等卸完木材就赶了回来。

然后,四丫和李超英也提前请了假,并瞒着沈红莲去了冀省乡下将教授夫妇的女儿女婿和外甥带了来,一起安排到厂里。

看到李超英得意洋洋地说着找他们的经过,四丫没好气地说。屁大点事,至于这么嘚瑟么?要不是我,你被人卖了都还帮着人贩子数钱呢。

沈红莲甚是欣慰,脸上却轻描淡写,这种小事确实不值一提。我的事才是大事,办得怎么样了?

四丫摇头作无奈状,看来毫无进展。

李超英差点要哭,好容易做成了一件事,就不能夸夸我么。

四丫一本正经地竖起大拇指,你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起码也得五岁以上。

沈红莲点头,除了脑子不灵光,其他还可以。

李超英气得七窍生烟,朝沈红莲扬气拳头,二嫂,敢不敢出去练练。

沈红莲双手叉腰,好。让你看看什么叫天高地厚。

各种靓丽的风景继续上演。

几个老家伙不住摇头叹息,唉,三天吃了六铲子,快活得要上天。

没想到我们活到一大把年纪,竟然能遇到这样的几个活宝。

跟这几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屁孩在一起,我们快缩回娘胎了。

老中医捶胸顿足,可怜我这一身本事啊,咋就都不想学呢。

四丫笑道,要不,你求我呀,求我,我就学。

老中医还真就对着四丫深鞠一躬,四丫头,求求你跟我学中医吧。

四丫头一扬,看在你这么诚心的份上,我学了。

李超英不满地叫,不行。也要求我学。

老中医大笑,行行,求求你一起学吧。

两人还真是说到做到,成天跟着老中医身边转悠。让一对老夫妻开心得不行。

再怎么欢声笑语,总有不识趣的来煞风景。县革委会带人来到厂里,开展批林整风运动,曾经最合格的接班人转眼成了反组织的叛国贼,要清查和反组织集团有关联的人和事。

和先前批斗关押六一五分子一样,各地很快又涌现了一大批坏分子,遭到批斗关押。

啊?还收着有叛国贼报道的报纸,抓!

什么?还留着叛国贼的照片?押起来。

好在沈红莲早已预料,早就将这些东西销毁。

加上有四丫和李超英在,几句话没说完,就被她俩驳斥得体无完肤,反过来扣上各种帽子。尤其斗争经验极其丰富的四丫,批驳得一群半文盲没一句还嘴之力,各种藐视各种贬损各种狠踩,继而上拳脚,打得革委会成员灰溜溜离去。

全国第一大学深造过的果然不一样,不谈气势,光见识就非同凡响,谁敢放半个屁去。

李家家族颇大,对婚礼还是不想弄得太过简单,一块钱的贺礼流水席得以施行,场地自然放在厂里。

别以为一块钱很少,沈红莲已经打听到这里普通人家红白事,庄邻礼金都是一块钱,普通亲戚关系也就两块。

正常情况下,至亲才会出四块。

宴席都是散装的白酒,一盘红烧肉,一盘鱼虾类,一碗红烧豆腐,一盘百叶炒菠菜,一大碗蔬菜杂烩汤。

主食是杂粮饭,就算大队书记家做事,大米饭也是吃不起的。

沈红莲不是普通人家,喝的是瓶装粮酒,抽的是盒装香烟,肉和鱼类都是双份,其他是猪牛羊的内脏,菜和汤无一纯蔬。

有钱有关系,不任性没天理。

沈红莲特地给自己做了件大红大衣,内增高的高筒皮鞋,当然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四丫和李超英也是定制版的风衣,显得超凡脱尘。

估计客人不算多也不算少,除了厂里职工,三级领导,就是李家亲戚和庄邻。

早饭后不久,一辆吉普开到厂里,赫然是西县的几个领导。

沈红书的厂虽然约定第一年不用上缴,但沈红莲还是让沈红书用卖木材的款预缴了十七万。

西县县委大喜过望,当即奖励了一辆吉普车,同时收集资料上报,让省委给沈红莲颁发了先进生产者的奖章和奖状。

听说沈红莲大婚,特地开车赶来祝贺。

看着奖章和奖状,沈红莲一阵窃喜,这可是稀罕东西,不仅现在可以代替尚方宝剑,将来还可以卖个大价钱。唉,运气来了,想不发财都不行啊。

看到几个干部不停贴福字,四丫一脸的嫌弃。想要我姐做啥子,直接说,不要搞这些虚头。

西县干部哈哈大笑,说是有人提议要办一个塑料厂,希望沈红莲予以支持。

沈红莲沉吟说,这个我不熟悉,能不能盈利很难说。不过,我这里有个高级技工,能解决磨具问题。

西县干部说,我们提供场地,你负责操办。这次没有上缴定额,等收回成本和利息后,利润对半分,决不食言。

沈红莲暗道,我信你个鬼。

嘴上却说,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西县干部拱手说,那就开年再细谈。

事实上,沈红莲很清楚塑料行业前景可观,可以兴旺五六十年甚至更久。老家那里靠近江海,各种原料生产厂很多,技术和原料都不是问题,搞个塑料加工厂不难。

嗯。又有得忙了。

几十年后,投资不熟悉的领域或许是大忌。但现在不一样,投资成本太低,又有集体多少分担一些风险,很值得尝试。

正商讨,厂外一声大客车喇叭响,四丫马上飞了出去。

不一会,一阵叽叽喳喳熟悉的声音,沈红莲大吃一惊,跑出去一看,竟然是周书记和瘦猴带着沈家老小,正从车上下来。

看到沈红莲,周书记笑道,小丫头不地道啊,这么大的事也不叫我。

瘦猴故作难过,摇头说,是我们太让三丫头失望了。

看到一起在市里开过会的西县干部,周书记边招呼边叹息,看来,我们来晚了。

四丫笑,是晚了。我姐刚在谈办塑料厂的事呢。

瘦猴一听,哭着脸伸手在自己脸上拍了一下,我们太不称职了。我就知道,三丫头不可能安心待在这里。

周书记也苦笑摇头,三丫头的根在我们那。可惜,我们却把这么好的财神爷拱手让人,真特么造孽啊。

西县干部开心地打哈哈,都在同一市同一省,一样的一样的。

瘦猴没好气地回,说得轻巧,饱汉子哪知饿汉子饥。

沈红莲笑道,黄庄那么多大能,是你们没充分利用好吧。

秘书笑道,人才还怕多么。

四丫大声说,行了。今天是我姐大喜的日子,别说这些不开心的,先各自找座位准备开饭吧。

女校长抱抱四丫,四丫头今天准备了什么节目没有?

四丫摇头,啥也没有,三姐不想闹,嫌麻烦。

瘦猴说,随便教我们唱一首吧,就一首。

四丫说,这得问我三姐。

另一边,二十多个沈家老小被顾鸿远和季小莲介绍着认亲家,沈家三个老兄弟都是一脸的敷衍,显然很不开心。

怎么会嫁到这么个犄角旮旯鸟不拉屎的地方,还是这么个干姜瘪枣的人家,小伙子也看不出哪里出色,别说李书诚和杨峰了,连二丫的老公冒柄良都比不上。

二伯差点气哭,三丫头这么能干,眼光咋这么差呢?

开明的大伯也觉得不值,摇头叹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钱不钱的无所谓,起码长得和杨峰差不多的吧。唉!

父亲沈世海倒是不太在意,可能三丫有自己的考量吧。缘分这玩意,很难说得清。

东道主李家自然感受到了压力,原先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太出色,才得到了沈红莲的青睐。

也曾想过沈红莲的家境应该很好。但是,没料到好到这种程度,沈家更是人才济济,随便一个就足以将李超英和李书文碾压成渣。

两个县的县委领导千里迢迢赶过来贺喜,这意味着什么。看沈家人对那些领导无足轻重的样子,整个李家有这种能力和底气么。

李书文父子又开始怀疑人生了。

由于人们的生活一直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时候没有走江湖说唱几句讨赏的,三两个要饭的都是面目全非难见人样的傻子,没让进厂,盛了些饭菜就打发了。

也没有什么婚礼流程,大都吃了饭各回各家。

闹婚房或许有,但在沈红莲面前也没人敢过分喧闹。

相对来说,李家亲朋好友的素质还不错,同时处于自卑和仰慕,礼节方面,都没敢刁难沈红莲。

各地的风俗不一样,可不能把这么好的媳妇给气跑了。

沈红莲也不小气,给来参加的小孩子每人包了两块钱红包。

粒子糖更是毫不吝啬往外抛,让妇女孩子们争抢。

有人上台对着麦克风说唱吉利话,也是两块红包。更引得很多老人踊跃参与。

虽说没有正规系统的演出,气氛还是很热烈。

甚至一些干部也坐不住了,争着上台说唱,使得原本热烈的喜宴气氛高潮迭起。

沈红莲和李书文一桌一桌挨个敬酒,顺便认识一下李家的亲友,这么多人,一下子肯定记不住许多,但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即便绝大部分亲友只有在有事时才会来往,表面上的客套还是要维系的。

亲情中最难伺候的是舅舅这门,这里也不例外。好在李书文舅舅这门有几个是大队和公社的干部,在办厂前后,和沈红莲都打过或多或少的交道,爱造事的妇女早被安排到服装厂里,已领教过沈红莲的霸道。

多么和谐美满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