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北极点位移的测定结果”。

苏凌坚定的说道。

“从1831年人类首次测定北极点位置以来,北极点已经向东南方向漂移了2000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不过,1831年到1990年这159年里,北极点移动的还比较温和,每年15公里左右的偏移量,其实并不明显。”

“可是从1990年到2020年,仅仅30年的时间,北极点就漂移了1500公里的直线距离。特别是近两年更是到达了2000公里的位置,短短两年就位移了500公里,这可是非常极端的现象。”

“多项数据研究表明,磁极位移幅度陡然上升和近年地质灾害增多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而且磁场整体移动,也同时影响着大气变化,这次寒潮大规模南下,正是磁场位移导致的极端气象灾害”。

说话间,苏凌从随身文件袋里拿出一打资料递给了程东,接着说道。

“去年下半年,我们还监控到南太平洋上短时期出现了磁场裂隙。这说明地球磁场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程东看着资料上一张磁场裂隙的卫星图片,不由脊背生寒。

特别是那道巨大的磁场裂隙,勾勒出一道诡异而恐怖的弧线。

“这可能就是死神的微笑吧”。

程东这么想着,表情凝重的继续开口问道。

“苏博士,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挽救人民于灾难”。

程东真诚的向苏凌请教,苏凌也不做保留,认真的说道。

“根据数据模型推演,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对调,也就是说蓝星未来的几十万年里都会失去磁场保护。”

“失去磁场,太阳风暴会吹散大气层,蒸干大海。没有了大气的调节,蓝星的温差会变得和月球一样,仅仅是日昼温差,就有可能达到三百度以上。”

“所有生物都将因缺少大气层的保护,并彻底暴露在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之下,甚至无法呼吸,物种大灭绝在所难免”。

“不过眼前几年,我们需要面对的是马上到来更加极端的极寒和极热,部分地区会严重干旱或洪涝,飓风暴雨,甚至是地震海啸也会频发,这个周期大概会坚持三百到一千年左右。”

“未来这半个世纪,我们一边要面对天灾,一边要参考月球环境,建立起庞大的蓝星太空基地,甚至还要组织向火星移民,才有可能维系人类文明的火种。这半个世纪将是我们人类对抗天灾的最后机会。”

“具体内容我会和温老牵头,发动各领域专家进言献策,但是我们科学界还是有信心和这末世天灾拼死一战的。”

“好,我马上向上级反映。温老,各位专家都辛苦了,我对我今天会上的言辞向温老和各位致歉。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我会安排工作人员护送大家回去,请大家回去后注意今日讨论内容的保密,等待下一步安排。”

说完,程东表情凝重的离开了帐篷,现在的他已经彻底放下了官僚那套作风,成为了科学主义忠实的扞卫者。

人的成长往往就是一瞬间。

与会专家也互相道别,陆续离开会场。

“小苏呀,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以后大家身上的担子都会更加繁重。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这些年轻人身上了。你那边的研究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开口。希望我们能够挽大厦之将倾,救民众于水火。”

温老走到苏凌面前,关切的说道。

“温老,您也要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苏凌恭敬的回道。

她知道温老这一生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为国家为百姓的福祉鞠躬尽瘁,她对温老的为人是十分敬佩的。

经过一年来的合作和交流,温老对苏凌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可以说在他培养的众多弟子中,皆无人能出其左右。

虽然苏凌是位刚刚年满23岁的小姑娘,但是小小年纪就已经取得了诸多学术突破,科技成果更是数不胜数,参与和领导的世界级,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多达几十个。

而且她的知识跨界,上到宇宙探索,基因工程,下到工程建设,农牧领域,她都有所涉猎。就连诺兰尔奖也多次为她提名。

苏凌的确是世间难得的旷世奇才,只是目前受制于资历尚浅,未能发挥出她最大的潜力。

温老深知自己已近耄耋之年,身为c国首席科学家,很多工作已经力不从心。

当然,他还有一厢私愿,就是已经向国家推举了下一任首席科学家接班人,正是眼前这位苏博士。

温老认为,如果苏凌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那自己这个老头子这辈子也能算是含笑九泉了。

和温老简单道别之后,苏凌回到了自己的研究室,继续埋头开展她的研究,她要用科技带领人类迎接末世挑战。

回到自己研究所的苏凌,表情依然凝重。

如果说之前的研究搞清了末世天灾的来龙去脉,那接下来的研究就应该放在如何应对天灾的思路上来。

“可惜,这里不是快穿小说的玄幻世界,没有系统金手指,也没有空间异能的超能力。更没有能够预测未来的重生之门。一切挑战和困难都需要直接面对。”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多谨慎都不为过。”

苏凌暗自想着,她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一把将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推到地上。

她需要一个清空的工作台,更需要一个清空的头脑,用来从新对即将到来的天灾末世做出规划。

苏凌拿出一张白纸,从第一性原则出发,从新描绘末世下人类生存的蓝图。

人类的生存需求,其实无外乎四点,“衣、食、住、行”。

当今世界,蓝星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80亿。

现在的蓝星,整个表面积60%都被直接或间接的用来为人类生产食物。

可是即便这样庞大的供应基础,仍有四分之一的人类长期处于饥荒状态,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全世界就有20亿人还饿着肚子。

这个数字很骇人,但这就是现实,因为贫困,因为无知,因为战乱,因为历史,因为局部的自然灾害。

可以试想,如果大规模全球灾害来临,那等待着人类的将是何种窘境。

虽然磁极对调已经开始,短期内蓝星的磁场仍然能够保障大部分地区免受太阳风暴的摧残。

但是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是当前最大的的问题。绝大部分耕地将有可能受到到气象灾害的破坏,导致无法产出粮食。

哪怕是大范围的粮食减产,对于蓝星全体人类来讲,也是极其危险的。

民以食为天。

苏凌准备先从吃饭问题入手。

如何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呢?

这本就不是件容易解决的世界难题,纵使是风调雨顺太平年代,这个难题都无法解决,更别说满眼天灾的末世了。

所以所谓彻底解决的方案,可能并不存在,但是科学家的任务就是无限去接近这个完美答案。

苏凌用自己修长的手指捋了一下耳边垂落的长发,继续陷入了沉思。

传统常规种养殖是必须坚持的,产量大,规模大,有利于稳定饭碗和菜篮子基础供应。

但是如果出现大范围的气候变化,就可能导致千顷土地颗粒无收。

因为最快的粮食作物也需要半年的生长期,这个周期是无法缩短的,也是风险所在。

大规模土地种植容易受天灾影响,这就需要创造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与自然隔离开来,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破坏。

其实温室大棚就是这样的环境,农业上被统一称作设施农业。

所以宏观上要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微观上要丰富设施农业的多样性,利用一切有效空间来生产食物。

但是设施农业规模化也有风险,那就是无法应对地质灾害,一场地震或海啸可能就全没了。

最好这些农业设施能跟着人一起跑,可移动。

但是能移动的话就要足够小,所以,要高度集成。

此外,种植作物的品类也要实现多样性。

这既是使为了提供丰富多样的食材种类,也是为了避免单一作物大规模集中种植导致的病虫害,最好是还能够实现系统内的自给自足。

苏凌一边想,一边写着关键词,隔离,生态,可移动,高集成,能耗低,可循环,可持续。

慢慢的,一个太空种植舱的想法和加强规模化设施农业建设的方案,便在苏凌脑海里逐渐成型了。

知道要干什么,那怎么干就简单的多了。

苏凌很快便完成了太空种植舱的初始设计图,苏凌对它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然后她又给顺手农业部起草了一份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的提案。

人在专注工作时,会废寝忘食。转眼就到了深夜,苏凌的肚子开始唱起了空城计。

正好忙完手头工作,将提案发送给农业部接口负责人。

苏凌悻悻的离开了研究所,索性开上车前往市中心夜市大排档,来一顿卡路里大餐,慰劳一下自己的五脏庙。

一想到大排档上各种美食,苏凌又觉得自己的肚子叫唤的更响了,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冲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