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宫。

两仪殿内,李二与房玄龄、李靖等群臣正“火热”的开着“内阁”小朝会。

“陛下,既然突厥出动了二十万精骑,咱们至少也该同样征调二十万大军前往并州,才有可能抵住突厥骑兵的锋锐!”

“李尚书,咱大唐实行的府兵制,兵马全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短时间内要想征调二十万大军前往并州,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李靖话音刚落,立马便遭到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反对。

“不可能也得尽量调兵前往啊,既然决定了与突厥开战,就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似你这般前怕狼后怕虎的,不出几天人家都打到长安来了!”

针对房玄龄所言,程咬金当即出言反驳道。

“程知节,你这是什么话,老夫又不是不同意大规模调兵,可调兵也得考虑实际情况不是,兵贵神速道理老夫懂,可短时间内根本调不出这么多人来,你难道还能让全国各地的兵马长上翅膀飞到并州去不成!”房玄龄气急败坏道。

“房仆射言之有理,陛下,调兵二十万太过不切实际,依臣之见,并州那边既然还有五六万兵马,咱们先尽量调十万兵马前往支援再说,反正前期咱们也是以防御为主,十五六万人防二十万,对方还是不擅攻城的骑兵,应该够用了。”

房玄龄话音刚落,立马便得到了门下侍中王珪的赞同,他出言向李二提议道。

“若只是简单的据城而守,单靠李积手上的五六万兵马,就足以抵挡住突厥的二十万精骑了,毕竟骑兵不擅攻城,另外就攻城战而言,一般至少需要五倍于敌的兵力,才有可能成功,突厥显然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关键是突厥骑兵移动速度快,完全可以绕开太原城一路破关拔寨直奔我京都长安而来,要应付此等局面,单靠严防死守是不够的,必须主动出击才行!”

身为文武双全的马上皇帝,李二所考虑的远比房玄龄、王珪等文臣要多,他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

为了防御北方的突厥,他刻意让能征善战的曹国公李积坐镇并州,并给予了对方五六万兵马的统领指挥权,以防敌变。

然而并州与长安之间的其它城关,并没有太多兵马驻防,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突厥骑兵绕开了太原城,将势如破竹难逢敌手。

所以在李二看来,只调十万兵马驰援并州,是根本不够的,因为骑兵本就比步卒战力强,更何况对方足有二十万之众。

“陛下,自四年前渭水会盟后,这几年臣一直在想针对突厥骑兵再次南下的防御之法,只要给我二十万兵马,其中包括一万五千精骑,臣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能挡住突厥骑兵的兵锋!”

李靖再次出言奏请道。

“爱卿的统兵作战能力,朕自然是信得过的,可问题是短时间内要集齐二十万兵马,这属实很难办啊。”李二面露为难道。

“陛下,臣乃兵部尚书,当然知道短时间内要聚齐二十万兵马不容易,可咱们...咱们不是还有北衙禁军和京畿护卫军么...”李靖刻意压低声音提醒道。

“什么,你想让朕调北衙禁军和京畿护卫军驰援并州,这怎么能行呢,那可是用来守护京都和京畿地区安危的!”

没想到李靖竟将主意打到了禁军和护卫军的身上,李二眉头皱的绷紧。

为了节省朝廷的养兵开支,大唐目前实行的是府兵制,兵马基本都分散在全国各州府县。

与募兵制不同,府兵平时从事生产,农闲时则从事军事训练,基本上能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花费太多银钱养兵,唯有北衙禁军和京畿护卫军例外,这两支兵马属募兵制(职业军人),由国家负责给养。

其中北衙禁军约三万人左右,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宫廷御林军,这些人皆为军中精英,平日负责守护京城,保卫皇帝安全,属皇帝直辖。

而京畿护卫军则是渭水会盟后,李二特别组建的一支秘密兵马,平日主要负责京畿地区(京都周边)的防卫,名义上隶属于关内道府兵,可实际上和北衙禁军一样由皇帝直接统辖,兵力约为五到七万人左右。

与李二的反应差不大多,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一听李靖打起了北衙禁军与京畿护卫军的主意,一个个脸色也同样非常难看。

在他们看来,即便并州失守了,也轻易不能调走北衙禁军和京畿护卫军。

毕竟这两支兵马可是长安最后的保障,一旦失去了这层保障,万一突厥像四年前一样直接杀到长安来了,搞不好整个朝廷都得让人一锅端了,这样代价实在太大。

“陛下,臣当然知道贸然调走北衙禁军和京畿护卫军风险太大,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兵贵神速的道理臣不说您也清楚,若咱们短时间内凑不齐足够的兵马驰援并州,曹国公那边肯定拖不住突厥的二十万骑兵;

一旦让二十万突厥铁骑杀入关内,到时候别说调集二十万兵马驰援了,就是再多调十万兵马,也根本挡不住人家的兵锋,毕竟咱们缺少骑兵,单靠步卒去阻击,人家一个冲锋咱们连躲都躲不开,就更别说聚而歼之了。”

面对李二的反对,李靖虽然知道自己的主意不太合适,但还是硬着头皮开口苦劝道。

“陛下,臣觉得李尚书所言不无道理,另外突厥骑兵善骑射的优势太明显了,一般的府兵根本不是其对手,只有北衙禁军和您花费莫大心血组建的京畿护卫军才有一战之力。”

“臣附议!”

尉迟恭和程咬金先后出言支持李靖道。

“嗯...关于调北衙禁军和京畿护卫军驰援并州的事...你们且容朕考虑考虑,先说调府兵驰援的事,李靖,三天之内,最多可调多少府兵前往并州?”

并未直接给李靖答复,李二在犹豫了一下后,突然转移话题道。

“如果三天时间的话,那只来得及从河东道、河北道、关内道调兵,粗略估计最多能调十一二万兵马。”

身为兵部尚书,李靖对大唐各州府郡县的兵力驻防情况一清二楚,仅片刻便统算出了大概人数。

“十一二万...其中能调动的骑兵大概有多少?”李二追问。

“最多六千,这还是在各州府愿意倾力出兵的情况下,没办法,我大唐实在太缺战马,一人双骑的标准下,能凑出这么多骑兵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李靖面露无奈道。

“六千就六千吧,不管朕最终是否同意调北衙禁军和京畿护卫军驰援并州,朕都答应从这两支兵马中凑四千精骑出来,合计一万骑兵,想来应该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李二冲着李靖许诺了一句后,旋即转头看向民部尚书戴胄道:“戴尚书,一旦我大唐与突厥全面开战,相应的粮草必须供应上,你民部可有困难?”

“启禀陛下,早前为了防止突厥出兵,并州那边新建了不少粮仓,且一直都维持在满仓状态,若以并州为主战场,那边的屯粮足可维持二十五万大军一个月左右的用粮损耗。”戴胄如实回道。

“一个月肯定不够,咱们这次是全面开战,前期以防御坚守为主,若能守到突厥主动退兵,后期还得全力反攻,至少需要备足半年的军粮!”李二神情严肃道。

“半年...陛下,若是半年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毕竟行军打仗还需要征募大量民丁保障辎重供应,这些人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粮食的,以国库现有存粮加上并州那边的,最多支撑一个半月。”戴胄面露为难的说道。

“才一个半月,难道现在国库存粮就只能供应大军征战半个月么!”

“确实如此,这两年西北大旱颗粒无收,整个北方也都不同程度的遭了灾,国库存粮早都赈灾赈光了,就现在余下的这点粮食,还是从江南几大粮仓那边借调过来的,由于根本没考虑到会在这个时候跟突厥开战,所以...所以确实很困难。”

“那就再从江南粮仓调粮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重要性,难道还用朕说!”

“从江南粮仓调粮当然没问题,可关键就怕现在临时调粮已经来不及了,数十万大军和民夫所需消耗粮草数量太大,即便是走水路运输,那也不是一两个月内能抵达并州的。”

“调粮来不及那就买粮,从关内、河东、河北三道就地买粮!”李二直接出主意道。

“买粮也很困难,首先,这两年整个北方基本上全都遭了灾,百姓和粮商手上的屯粮本就不多,其次,买粮需要花钱,眼下国库空虚,根本没有多余的银钱大批量收购粮食。”戴胄哭丧着脸道。

“国库没钱...那就从朕的内帑出!”

早在决定向突厥开战时,李二就考虑到了缺钱的问题。

若在以前,缺钱必是大规模对外开战最致命的难题,可一想到昨天秦氏酒庄单日营收破百万贯后,他立马就有底气了。

因为李靖早就跟他说好了,秦家愿意将酒庄营收暂借给内帑使用,也就是说只要秦氏酒庄那边的一百多万贯钱到位,立马就能投入战争使用。

“陛下,这两年您已数次从内帑调钱给国库,现在的内帑应该也不富裕,一旦大量收购粮食供应战争损耗,前期所需花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至少得先投入三十万贯,不够还得再加,这内帑能扛得住吗?”

见李二说话竟这般硬气,戴胄神色复杂的问道。

不仅是戴胄,房玄龄、杜如晦乃至长孙无忌等文臣,也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他们都是身居高位的朝中大臣,对皇家内帑的主要营收项目,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

众人很清楚就内帑名下那点产业的“微薄”收入,平日里连供应宫廷用度都捉襟见肘,就更别说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钱粮损耗了。

相较于戴胄、房玄龄等人,李靖和程咬金等武将则表现的相当淡定。

就是他们主动劝秦琼将秦氏酒庄收益暂借给内帑使用的,一百多万贯钱虽然不足以支撑对突厥的整场战争,但撑住前期还是不成问题的,毕竟南方粮仓并不是调不出粮,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另外那一百多万贯钱,还仅仅只是秦氏酒庄开肆当天的统计营收,后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单从钱财上已经足够打开战争局面了。

“你们都是朕的心腹,应该很清楚自当年的渭水会盟后,朕便一直在暗中为北征突厥做准备,在军队方面,朕力排众议花费重金组建了京畿护卫军,连募兵养军那么大的开支朕都扛住了,再拿出三十万贯购买军粮...咬咬牙应该也能扛得住...”

面对戴胄等文臣的质疑,李二故作为难的应付道。

他没准备将内帑入股秦氏酒庄的事情说出来,毕竟皇室与臣子合伙做生意有与民争利之嫌,传出去不论对皇室还是对秦琼、李靖等臣子影响都不好,所以最好还是偷偷的进行。

“既然陛下有把握从内帑调钱买粮,那缺钱的事便解决了,就剩下百姓手中是否有足够的屯粮供朝廷收购了。”戴胄继续说道。

“这两年北方受旱灾影响,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是靠朝廷赈灾救济过活,哪有太多存粮拿出来卖,戴尚书,你民部应该去跟那些有大量存粮的人谈,比如世族权贵、富商豪绅等。”李二刻意提醒道。

“陛下,臣派人去谈当然没问题,就怕人家装穷不愿意啊,毕竟财不外露的道理大家都懂,咱也不能强买强卖不是。”戴胄略显为难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他们敢不卖!咱们按市价买粮,又不是不给钱,朕调一队御林军配合你民部行事,谁若敢故意坏朕的买粮大计,杀一儆百!”李二霸气十足的说道。

感受到了李二话语中的杀气,戴胄连忙点头不再多言,尚书右仆射杜如晦见状,当即话题一转道:“陛下,既然筹粮之事已经解决,现在最主要的便是选出行军大总管挂帅,好统领援兵驰援并州。”

随着杜如晦提出选将挂帅一事,整个两仪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不同于筹钱筹粮这等琐事,选将挂帅关系到了大唐与突厥开战的胜败关键,有道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大唐在兵种与兵力配比上,本就不如突厥占优势,所以统帅的智慧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