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让他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
自始至终,梁书记都面带浅笑,一副温和长者的模样。
随后,又把槐花大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整个槐花大队的人数不少,足足有四百零三户,共有九个生产小队,在啰里啰嗦一大堆之后结束了演讲。
“好了,我现在带你们去住的地方,明天你们休息一天,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后天就和村民一起正式上工!”
说着,就招呼着刚刚打牌的那些汉子,给他们五个知青一人拿上十斤糙米,十斤红薯送到知青点去。
这是乡镇公社给每个下乡知青的补助,后续可以去乡镇公社去报销。
知青们省着点吃,大概可以坚持到自己挣工分,到分发口粮的时候,如果吃完了,那就自己想办法。
总之七里乡镇公社所管辖的大队,就这么个情况!
一众人心中都有点紧张,跟着梁书记继续前行。
穿过那一大片高低不平的打谷场,往左上侧走去,在一片,嗯,苏黎云到现在才发现。
眼前的竟然是一片茶树林,白色的茶花开得正艳,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他们五人全都从中原以北过来,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不由得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这时,王馥琳顾不得一身的清凉与疲倦,看着前方低低地道:“这是什么花树,好漂亮啊?”
梁书记忍不住地笑了起来,“这是茶籽树,过两个月农忙完我们就可以摘茶籽了,到时打成茶籽油挣点家用钱。”
说着,就指了那边白色的花朵道:“那里面有蜂蜜,等雨停了,你们可以用蕨拉的根管把芯子抽出来当吸管,可以吸食里面的蜂蜜。”
一行几人的脸上,顿时都露出了一抹兴奋之色,这大概也是他们下乡以来听到唯一开心的事了。
只有苏黎云知道,每一朵花蕊里面,只有少得可怜的蜂蜜,还不够折腾的呢。
那都是哄小孩子的玩意。
梁书记说这话,也就是给五人振奋点人心。
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知青的住所也到了,就在茶树林的旁边,五个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几间小茅屋,一时说不出话来。
那陈旧的土坯房,和盖着茅草的屋顶。
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牛栏,不对,小茅草房的斜对面两百米处,还有个半敞开着的牛栏。
里面拴着两头,正嚼着一堆子青草的大水牛。
只苏黎云看到门前那棵大柚子树,上面长了不少青色的果子,眼神微闪了一下,如果把这颗柚子树移栽到空间,她是不是可以实现柚子自由了。
梁书记不管他们的情绪如何,接着就大喊了一声,“张国良同志出来一下。”
连喊了两声之后,那个旧得发白四处漏风的大木门,被‘咯几’一声打开了。
里面走出来一位大约二十七八岁,看上去有点老成,甚至,苏黎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一闪而过的阴鸷。
来人身材瘦高,身穿一件白色短袖衬衫,头发油光油亮,脸颊微黑神情萎靡。
他淡漠的眼神,随意的扫在了一众人的身上。
便明白发生了什么!
说话却显得端正温和,“梁书记您来了!”
“是这样的,七里乡镇公社给咱们分配了五个知青,你来安排一下。”
张国良的脸上瞬时显露出一抹难色,“书记,你知道我们就一间房怎么还住得下人。”
说完,他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然后率先走进了屋里。
一众人跟了上去,到此,苏黎云也是一阵无语了,只见正对着破烂木门的,是一个阳水沟。
右手边是一间开放性的厨房。
正对着阳水沟,不但如此,厨房内茅草的屋顶,正在漏着些许的雨滴。
梁书记不自在地轻咳了两声,再看向一个走道过去的那间屋子。
里面跟着走出来,两个面带菜色的青年。
在看到他们一群人时,脸上均露出了一抹诧异之色,在看到其中的三个女知青时,眼神均是一亮。
人群中最瞩目的便是周雪莹,长相好,穿得暂时不显,但是气质绝佳,看着好像有钱的样子。
他们看了眼张国良没有吭声,也默默地敞开屋门,让出了一条道来。
屋子倒还算宽敞,摆放了三张木板床,只不过地上也摆放着大大小小五六个碗盆,正在接着屋顶上渗漏下来的雨滴。
到此,梁书记的老脸更红了。
一间破烂的主屋,和一间开放式的厨房,确实不适合男女混住。
正在这时,那些送米粮的汉子来了。
见到知青点的破烂样,面色都是一僵。
梁书记轻咳了一声,掩饰住自己的尴尬,这些年来槐花村分的知青真的很少,前后加起来也有十来个。
一些人来了没多久就走了。
有些是寄住在老乡家的,有些申请去支援更加艰苦的大西北,甚至还有两个女知青熬了两年就在当地嫁人了。
到现在,知青点只留下来了他们三个人,且在此都待了最少三年了,非常没存在感。
尤其是张国良,来此下乡已经六年了,随着年龄一天天地增大,一直没有找到回城的机会。
差不多与本地人无异。
梁书记差不多快忘记,槐花大队还有外来的知青了。
随着轰隆隆的一阵雷鸣。
外面的天气更加的暗沉。
这晚上怕是要下大雨,再看向破烂的茅草屋,梁书记咬了咬牙快速地安排下去。
“那个林大柱、林二狗、林老七你们几个,去晒谷场扎些草片子来,把知青点的屋顶修一下,看看这像什么样子。”
好在今日一整天,下的都是绵绵的细雨。
要是来一阵暴雨,知青点的屋子还不得塌了。
接着,又用埋怨的眼神看向了张国良几人道:“张同志,你们三个也太实诚了,在队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记得和我们支部讲。”
其实张国良来了多年,意志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何况不管茅草屋顶还是稻草屋顶,修得再好,过个一两年也得翻修。
因此,谁也懒得拾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