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局势平稳,一边派遣官员到各地轮换,将本地的官员调到异地,如此一来,朝廷对地方的统治算是加强了不少。
休养生息,枕戈待发。
朝廷有龙泉宝藏,目前不缺钱,军器监重新设立,有不良人工匠支撑,兵器,铠甲等诸多军械慢慢开始制造。
同时,神策军扩军到了一万,岐国,晋国的精锐骑兵都被挑选,再加上招收的新人,正在慢慢训练。
袁天罡手上有很多资料,其中详细记载了大唐边军的制度和训练条文。
苏铭也不认为他肚子里的那点货能比古代将领更强,就懒得理会,当然,练兵和统兵的大将分成了两部分。
同时武监中的学生也参与了训练军队,提前熟悉军队。
按照以后,这些都要分开,现在时间不够,一切只能从急。
蜀国使者面见苏铭之后,当场跪服,把蜀国的情况全都倒了干净。
半个月之后朝廷的使者出使蜀国,朝臣们还不知道其中的内幕,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会见。
朝廷使者抵达蜀国,秘密会见了蜀主王衍以及亲信,对于朝廷的请求,他二话没说直接答应了下来,使者也表达了苏铭对王衍的处置。
封安乐侯,世袭罔替,迁往洛阳。
相比于原时空,王衍投降李存勖后被杀,苏铭的处置显然要好得多,而投降封侯基本上是古代的基本操作。
苏铭也有意拿王衍以及岐王,晋王做榜样,投降之后都会给予优待,没有追究他们往日的过错。
睚眦必报,对于上位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喜怒不形于色,宽容大度,能不计前嫌,不拘小节,这都是上位者必备。
苏铭虽然天下无敌,但他只有一个人,即便是杀了那些藩镇诸侯又能如何?
阴谋诡道成不了大事,更无法长久,王霸并用才是长久之道。
而且,他又不是原身,李茂贞,王建他们欺骗的又不是他的父亲,犯不着置气,再说,你骗的是父亲,跟我有什么关系?
时间一天天过去,春去冬来,中原无战事,南方更是如此,天下渐渐趋于平稳。
自从龙泉宝藏之后,南方诸侯被吓得惶恐不安,又没有他们先辈的那种开拓进取的风气,都是守成之辈。
天下局势稳固,朝廷的状况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实力也越发强悍。
这一年,苏铭又举行了两次科举,缓解朝廷官员缺乏的窘境。
洪武二年腊月,岐国,晋国,蜀国派出使者出使洛阳。
太极殿。
苏铭穿着黑色冕服,头戴平天冠,面见群臣。
大殿上,文武朝臣站在两列,比起之前,现在的朝堂多出了一些新面孔,也少了不少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陛下,岐国,蜀国,晋国皆派出使者,希望面见陛下。”
“宣!”
片刻后,三国使者出现在大殿上。
上次蜀国使者来,他们只是私下与苏铭碰面,并不正式,这次才是真正的正式会见,庄严的太极殿,金碧辉煌,而坐在龙椅上的苏铭更是威势逼人。
龙泉宝藏中的那把龙椅已经被搬到了太极殿,比起之前李存勖坐的那一把,这把估计是前朝遗留下来的老物件,放在洛阳皇宫,十分应景,泛着光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陛下,我王心慕朝廷已久,愿举国归附大唐,沐浴王化,还请陛下恩准。”
“陛下,我家晋王愿投靠陛下,以河东之地归附大唐。”
“陛下,我岐国愿投降大唐。”
……
寂静,无声的寂静,朝臣们看着眼前这一幕,惊得无以复加。
蜀国、岐国。晋国三个藩镇居然要投靠朝廷?
是他们疯了还是我们疯了?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去年的龙泉宝藏之战,一般人根本没有知道的资格,真假李星云的争斗已经彻底被掩盖的历史的阴影当中。
他们没见识过苏铭的强大,也不明白不良帅的勇猛,三国归附,这是何等的惊喜!
在群臣惊讶的目光中,苏铭从龙椅上站起身,朗声道,“朕准了!”
这三个字宛如雷霆般在朝臣们耳边炸开,他们真的投降了?
往日里,一个藩镇投降,朝廷都要震撼许久,更别说一连三个国家。
许久之后他们方才回神,连忙向苏铭行礼,“微臣恭贺陛下。”
一声恭贺,其余的朝臣也纷纷反应过来,连忙行礼,“微臣恭贺陛下!”
“今日是朝廷大喜之日,传令下去,百官加俸一年。”苏铭当即拍板,做出了奖赏。
若是以往,朝臣们定当喜不自胜,但今日的消息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他们直到现在还没回过味来,相比之下,加俸一年的喜悦也就微不足道了。
岐国晋国投降归附,中原几乎一统,除了幽州那些小藩镇,北方几乎已成定局,蜀国虽只有一隅之地,但位置险要,且是天然粮仓。
可以说,这次朝廷几乎重现了当初李存勖巅峰时期的版图。
下朝之后,消息很快就在洛阳城里疯传。
大街小巷,贩夫走卒,上至王侯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争相谈论此事。
而朝臣们回到府邸之后才回过味,反应过来三国同时投靠大唐是天子故意为之,连朝廷本身都惊讶万分,更别说敌对的势力。
关中,河东,巴蜀三处皆已到手,几乎就跟飞龙骑脸一样。
苏铭也早有准备,在三国使者递交降表之后,下达了旨意。
“岐王李茂贞降为泰安侯,食万户,世袭罔替!”
“晋王李嗣源降为靖安侯,食万户,世袭罔替!”
“蜀王王衍降为安乐侯,食万户,世袭罔替!”
朝廷昭告天下之后,南方诸国一片哗然,楚国,吴国直接麻了,晋国和岐国也就罢了,蜀国居然也干净利落的投降,你让他们南方怎么玩?
三国归附,朝廷实力暴涨,就算南方连成一片,没有群雄割据,也挡不住朝廷的兵锋。
晋国,晋王府,李嗣源站在府上接下朝廷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