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有福一家人坐着车摇摇晃晃地回到了鱼垛村,村子靠近淮水,农田浇水的条件也不错,村子西边的虎跳山是村里猎户的宝藏,虽然大猛兽他们没见过,但是野兔、野鸡这些却比较多。

一家人抵达村口后,纷纷下车,踏上了返回祖宅的路程,回家当然不能空手而归,李有福的两个儿子李善友和李善长分别拿着包裹紧随其后。

李有福看着身形瘦弱的长子,忍不住伸手接过包裹。

“爹,我能拿得动,您不用帮忙。”李善友说着。

“先让我拿着,等会儿再换你。”李有福坚持。

“爹,真的还是让我来拿吧。”李善友不愿让父亲劳累。

“别再争了,你好好照顾你娘和你妹妹。”李有福叮嘱道。

小女儿李秀娟在后面欢快地踢着石头。自从长女早逝后,周氏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小女儿身上,宠爱得有些过分。

李善友跟在李秀娟身后,时刻担心她会不小心摔倒。周氏见状,赶紧上前说:“当家的,你才受伤不久,如果拿不动就交给善友吧。”

“没关系,你看着点丫头就行。只要回到老家,她一定要开心起来的,再坚持一会儿,就到家了,如果她还是这样,别怪我生气。”李有福回应道。

小女儿一路都不开心,具体情况李有福心知肚明,还不是嫌弃老家日子艰苦。

“李秀才,你回来啦!”

“三爷爷,您脸色越来越红润了,您过寿辰那天可得热闹一番!”

“秀才,你别光知道来看望我这老头子了,快回去吧,你父亲大概等急了。”

“明凌哥,这是你的大孙子吧,这孩子看着就健康。”

“呵呵,这孩子就是调皮,整天闹个不停。”

……

“哪有那么多话说,赶紧回家才是正事。”妻子不满地说道。

“你嘀咕什么呢?乡亲们和我说话,我能不回应吗?况且,我的脚步也没停下来。”

正在这时,他们看见老三李有德匆匆赶来。

“大哥、大嫂,你们总算回来了,父亲已经在家里等急了。”

“老三你来了,快见见你们三叔。”

两个儿子忙给李有德行礼,而小女儿李秀娟却在旁边踢着泥巴。

“怎么不给你三叔行礼?”李有福生气地问。

“没事,没事,她还小,不碍事。”

李有福心情变得有些不开心,看了一眼女儿,又看了看妻子,周氏心里明白,他这是在责怪自己没有教育好女儿。

“你这么大声责怪孩子,她能不怕吗?你还当着老三的面凶她,这样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周氏心里抱怨着,她觉得应该找个机会和女儿谈谈,让她知道父亲的脾气可能是因为受伤而变得暴躁,以后要尽量顺着他的意思,避免再刺激他。

李有福一家抵达了祖宅,他们急匆匆地走进门,向李满仓和李王氏行了礼。

李王氏满面笑容地说:“孩子,你来就来了,还带什么礼物呢。”

“有福,你坐下吧。”

“爹,您坐吧,我站着就行。”

李有财的妻子李刘氏瞥了一眼桌子上的礼物,心中略有些不满。

“每年回来都只有这些东西,走的时候却带走了两车粮食,老爷子真是太偏心了。”李刘氏心中这样想。

家中的餐点早已准备妥当,李老爷子和李有福的四个兄弟坐在主桌上。

“老三妻子、老四妻子,厨房里的菜准备好了吗?好了就上菜吧。”

“娘,我去端菜。”李刘氏说道。

“你还是呆在这里吧!平时就不稳当,要是打破东西怎么办。”

李有福说是回来帮忙收割麦子的,但李老爷子哪里会让他做这个,他心里对大儿子有一道过不去的坎,有福回来就已经很好了,还是多读点书吧。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李有福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李老爷子却觉得就应该这样,现在李有福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

当年李老爷子从县里的店铺回到家乡后,就发誓要让家里出一个读书人,他和王氏结婚后,一共生育了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可惜两个儿子早逝,他们拼命地送长子李有福和次子李有财去读书。

读了半年后,家里算了一下,发现无法同时供两个读书人,李老爷子偷偷问了私塾的先生,先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指了指李有福,表示这个孩子很聪明。

这让李老先生非常高兴,他带着李有财回家,等老三、老四长大后,也没有让他们去读书,而是全力以赴为李有福创造条件。

李有福学习非常努力,18 岁那年就考中了童生,许多人家都准备和李家结亲,但李有福却说要等到考中秀才再考虑,结果他在 22 岁那年真的考中了秀才。

面对家门都要被踏破的情况,李老先生从李有福的前途考虑,最终选择了与泗县中过秀才的周地主的二女儿结亲,给他们热热闹闹地办了喜事。

成婚后的那一年麦收季节,李有福坚持要去帮忙收割,他主要是赌气,因为中了秀才娶了亲后,听到了一些关于他连五谷都分不清的闲言碎语。

年轻气盛的李有福如何能忍受这样的流言蜚语,他坚决要求去参与麦收,李老先生看着孝顺的大儿子,心中感到欣慰,但没想到李有福在田里手忙脚乱地摔倒,还撞到了头部。

这次意外伤害使李有福受到了重创,尤其是头部的伤势!虽然在家中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伤势好转,但他的学业却似乎停滞不前了。

李老先生认为家庭琐事和人多口杂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于是他几乎是倾尽了他和妻子的全部积蓄,又向亲家借了一些钱,在县城买了一个店铺,让李有福夫妇去县城继续求学。

李有福夫妇去了县城,他们在那里生育了儿女,但自己学业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每当李老先生想起这件事,他就责怪自己当初没有阻止老大去帮忙收割,使他受伤并影响了学业。

从那时起,李老先生坚决不让李有福参与家里的收割、种田等劳累的工作。

他总是说:“你只需专心读书,家里的事情都不需要你操心。”结果,李有福就这样一直读书,一直读到了 37 岁。

对于老二李有财来说,未能上学让他感到有些失落,因为他虽然对读书不感兴趣,但上学期间可以享受到游玩的乐趣。

然而,辍学后,他不得不在父亲的督促下投入到农田劳作中。

李家的老三李有德和老四李有寿同样没有享受到读书的机会,他们长大后,便与二哥李有财一同在李老头的带领下去田里浇水、照料农田。

这两兄弟的性格与李有财不同,他们都对李老头言听计从,李老头常说:“我为你们娶亲建房,是你们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在这个家庭中,李满仓和李王氏对李有福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

家里唯有李有财偶尔会发些牢骚,但李老头只需一句话就能让他无言以对:“你大哥是秀才,不仅为我们家减免了赋税,还让乡里乡亲都尊重我们。如果没有你大哥中秀才,你娶妻建房的钱从何而来?没有你大哥,谁会看得上你?”

饭点到了,李老头这一桌摆上了白面做的饭,而几个儿媳妇、孙子和孙女那边却没有这样的待遇,他们的饭桌上主要是粗粮。

尽管李家种了四十多亩地,但家中人数众多,收成的大部分需要换成粗粮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颇为艰辛。

到了麦收季节,家中的男人们会得到一些肉食补充体力,而媳妇和女儿们也能趁此机会多享受一些美食。

这时,饭桌上的李秀娟总是希望能多吃一些肉,而李有财的女儿李秀梅却总是闷闷不乐。这两人总是闹些别扭。

老三、老四家的孩子则安静地吃饭,桌上只听见两个小女孩的嬉笑声和两位母亲的袒护声,不时还穿插着李王氏的评断声。

“大哥,你最近读书进展如何?你有计划去府城考举人吗?弟弟我先为你祝贺一下。”李有财侧过头来问道。

李有福看了老二一眼,没有理会他。他知道李老头肯定会教训他。

“吃饭不说话,睡觉不出声,你大哥的事不用你来问。”李老头没好气地训斥道。

李有财低着头不再说话了,还是好好吃饭吧,不然等会儿被老头赶走可就麻烦了。他心里暗自发誓:“今天无论如何要说出来,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个家是没法过了。”

吃完饭后,女人们忙着收拾家务,李老头留下李有福,让三个儿子各自回房。“有福,今年的学业有没有进步?”李老头期待地看着李有福。

“爹,昨天我和同学聚会,一起讨论学业。出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后脑勺都磨破了。”李有福赶紧找了个借口,并扭头让李老头看看他的伤口。李老头看了看,发现情况不严重,松了一口气。

“你这个孩子啊,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不小心。”李老头叹了口气。

“读书就像一个人走不了太远的路,需要和别人一起走。一个好汉也需要三个帮手。”李有福感叹道,“主要是因为我们县的学风不够浓厚。如果在文风盛行的县城,说不定就能考上举人了。”

“爹,你也在县城住过吧。哪些地方的铺子生意好,地段不好的生意就难做。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李有福的道理一套又一套。

李满仓点了点头,觉得有道理。县城这二三十年只出了两个举人,确实文风不盛。李老头觉得大儿子说得有道理,值得信任。

可是要让老大去府城文风兴盛的地方读书,家里可拿不出这么多钱。这些年贴补着老大已经很吃力了,老二两口子对此很有意见。

但老大却是他们李家的希望所在。只有他能够光宗耀祖,难道要靠老二那个不争气的一家子吗?

李老头想了想,决定还是要靠老大去光宗耀祖,坚持了这么久,不能放弃,等老大中了举人,他就无愧于列祖列宗了。

“你好好温习功课,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爹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县城生活、学习有什么困难要回来告诉爹,注意保重身体”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县城和村子里的各种闲事,李有福告辞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时,周氏轻步走了过来。

“老三家的孩子刚才说,老二家好像不同意咱爹补贴家用了,孩子还说……”

“行了,不用说了,到时爹会做出决定的。”李有福知道老二不是一天两天不满意了,但是只要父亲还在世,他就无法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第二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老头召集了全家人,宣布今天开始收麦子。

“有福,你在家继续看书,这从城里回来已经耽误了读书。”

“老婆子,让有福媳妇跟着你一起做事,这些天做些好的。”

……

李老头带着一家人走向田地,留下李有福和李周氏在家里,表面上看,李老头的安排是为了让李有福能更好地读书。

然而实际上,李老头觉得大儿子之前伤了头,那次没能拦住大儿子,今后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在家受伤,只要他能好好读书,争取中举,就可以改变家庭的命运。

李周氏也很喜欢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她一直觉得家里的农活太辛苦,自己从小就没做过农活,从来就没有想过去干农活。

每次李老头都给她安排了一个借口,她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收麦子,留在家里“帮忙”做家务。

李老头离开后,李有福懒洋洋地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书,眼睛却盯着窗外。他的心思早已飘到了田地里。

而李周氏则在厨房里故意弄出些声响,不时地偷偷瞥向窗户,这农村收麦的时候,虽然有李老头的安排,也得让人知道自己没有不干活。

李老头对李有福满怀期待,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中举升官,让整个家庭脱贫致富。

就这样,李老头带着一家人在麦田中辛勤劳作,而家中只剩下李有福孤独的身影和他的书本。

一大家子忙碌了好几天,总算把麦子收好了。今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李老头开心地和几个儿子谈论着收成情况。

这一年来,天气良好,没有虫灾和疾病,庄稼的收成非常好,作为农民的李满仓感到十分高兴。

在用餐期间,李老头开心地对着李有福说道

“你只要好好地温习功课,家里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

李老头的话其实是说给几个儿子听的,李有德、李有寿笑呵呵的顺着父亲……

“有福啊,你只中了个秀才,咱家又有免税的福利,别说村长和里正对我们友善,就是连县衙下乡的衙役对我们也很客气,你可得努力啊。”李满仓既鼓励又警告地对四个儿子说道。

李有福、李有德、李有寿都点头称是,而李有财则低下了头,但他的眼睛看向了妻子李刘氏,李刘氏早已竖起耳朵听着,见李有财看向自己,立刻给了他一个眼神。

“爹,我家小二过年后也该相亲了,我媳妇娘家之前介绍过一个闺女,我觉得挺合适,想听听爹娘的意见。”李有财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如果那边有意思的话,就找媒婆约个时间,看看双方的八字是否合适。”

对于家族的繁衍后代,李老头还是非常重视的。

“爹,是您儿媳妇那边撮合的,可是那边要求的彩礼有点多,当然,人家彩礼钱不留下,都是女方陪嫁。”李有财高兴地说道。

“那家要了多少彩礼?”李老头还没说话,李王氏就插嘴道:“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的事情都得我来操心呢,我得精打细算。”

李有财低着头,用手比划了几下。李老头看着他说:“二十两?”

“不是的,爹,我这手也比划着呢。”李有财小声地说道。

“什么?”李王氏嗓门一高,把旁边的人吓了一跳。

李有德和李有寿的妻子赶紧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屋里去。

“老二,你这可不是娶儿媳妇!你这是要把我们全家逼上绝路啊!”李王氏大声地说道。

“咱们家是什么人家你难道不知道吗?这一年下来,一大家子吃喝拉撒得花多少钱!不说别的,你就说这个四十两的彩礼钱,这鱼垛村哪家娶媳妇花过这么多钱?”李王氏气愤地说道。

李老头也看着李有财,这十里八乡,娶个媳妇只需要十两到十五两的彩礼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老二竟然要四十两的彩礼!他这是没考虑自家的家庭情况吗?

李老头还想着要继续支助李有福,这可不行!

“有德、有寿,你们说说看。”李老头看着两个儿子说道。

“听爹娘的,爹娘怎么说就怎么做。”李有德赶紧说道。

李有寿也愣愣地说道:“对,我们都听爹的。”

而李张氏则低着头,她心里明白自己现在还没有儿子,所以腰板不硬。

就算等自己有了儿子之后,还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办婚事,她家和老二、老三家情况不一样,这件事与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