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也和胡亮了解了现在的化合营情况。
有了这三千斤的硫磺,能炼出来几千斤的硫酸,现在有硫酸这化工之母,纯碱和火碱也可以炼出不少。
玻璃,肥皂,甘油,精盐也都制作些出来。肥皂,玻璃杯,精盐又能给胡家带来收入了,还有昂贵的镜子,不过这些收入和抢金人地主比较,还是差点。
什么时候都是抢来钱快。
“亮哥,现在煤焦油收集多少了,”胡湘问道。
现在的煤都是先制作焦炭在使用。
焦炭就是把把煤水洗后干馏,这样煤里面的杂质就能去除不少,这样的焦炭才用炼铁用,干馏出来的高温气体冷却后,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这个液体就是煤焦油。
“已经收集有几百斤了,”胡亮说道。
煤焦油一般为干煤质量的3~4.5%,武安可不缺煤。
“这煤油在蒸馏和馏分能得到不同的物质,其中有种物质和甘油一样,和硝酸化合能生成炸药,”胡湘说道。
其实很多炸药都是硝酸和苯,苯酚,芳烃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化合而成,大名鼎鼎的tNt就是三硝基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5N3o6。
还有就是tNt之所以大名鼎鼎是因为它的稳定性很好,不是因为它比别的炸药威力大,它还没有硝化甘油爆炸威力大,但tNt对摩擦,振动,不敏感,即使是受到枪击,也不容易爆炸,因此需要雷管来引爆启动。它还不会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或吸收水分,因此,它可以存放多年。
也正因为制作的炸药很不稳定,胡湘都是告知他们方法,让胡亮安排人实验和制作,从不参与,也告知他们要注意,用少量炸药多次实验它们的性能,都要记录下来,获得经验。
煤焦油含有苯酚,苯等多种芳烃有机物,苯酚和硝酸的化合能生成苦味酸,化学名三硝基苯酚,2,4,6-三硝基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3N3o7,是炸药的一种,室温下为无色至黄色针状结晶。受硝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而有很强的酸性。
因其具有强烈的苦味,又被称为苦味酸,高中化学上学过。
最初的苦味酸是作为染料用,还有个故事。
1771年英国人沃尔夫用浓硫酸,浓硝酸处理苯酚(当时叫石碳酸,因为是从煤焦油提炼出来的),获得了一种黄色固体(三硝基苯酚)用作黄色染布料。
这种染布料人们利用了一百年。
直到··
1871年,巴黎郊区的一家染料商店,因一桶苦味酸由于铁桶生锈无法打开,伙计找来铁锤用力一砸,结果随着一声巨响竟发生猛烈爆炸,火光冲天,建筑物顿时化作一片废墟,居民死伤无数。
根据现场调查,这桶黄色染料造成的破坏程度,远远大于同质量的黑火药。
法国军方得知这个悲剧却欣喜若狂,因为他们发现了一种威力巨大的炸药!后经过测试,苦味酸的爆炸速度、爆破能量均远远高于黑火药,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如何将苦味酸制成炸药,而用于战争之中。
经过研究对比,发现在众多烈性炸药中,苦味酸的威力仅次于硝化甘油,且安定性好,制备方法简单。
经过简单对比,黑火药的威力只有硝氨炸药的十分之一,而硝氨炸药的威力只有苦味酸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公斤苦味酸相当于十公斤硝酸氨,同时也相当于一百公斤斤的黑火药!在那个普遍使用黑火药的时代,如果有掌握了苦味酸制备技术,意味拥有比其他国家厉害百倍的武器!
这消息也传到德国,1873年,德国化学家斯普伦格尔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苦味酸可以通过钝化处理,然后用引信引爆使之成为烈性炸药。
1885年,法国科学家尤金·图尔平,研发出“苦味酸压入法”,首次将苦味酸与硝化棉的混合炸药装入弹头,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麦宁炸药”。
后来,英国也通过各种渠道嗅到苦味酸的军事潜能,英国人将苦味酸制成的炸药,称为立德炸药。
日本人的偷学到苦味酸后则研制出来下濑炸药,甲午海战时代让清军吃尽了苦头,也在日俄战争中重创沙俄舰队
胡湘只所以提炼苯酚,是因为甘油太少了,满足不了以后的原料来源,还有就是苦味酸炸药可以作为炮弹的炸药,它不像硝化甘油炸药受到震动容易爆炸。
胡湘先让胡亮安排人员蒸馏煤焦油,分离里面的物质,分别和硝酸化合做实验,看能制作出什么的样的炸药。
这几天卢敏也是跟着胡湘在山上基地转悠,胡湘也给卢敏讲解一些知识,听的卢敏云里雾里,胡湘给卢敏写了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更是如看天书。
趁这段时间,胡湘准备写出各个物质分子式,和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会那些聪明和爱钻研的的人。
不过卢敏看到调制好合格的双动式手枪后,给胡湘说,这把归我了,捡了把外观最好的,其实到现在一共才制成出四把。
“这些手枪是要优先配给特战队的,”胡湘道。
“我也是特战队了,”卢敏笑说道。
“飞虎队可不要女的,”胡湘说道。
“谁说要加入你的飞虎特战队,我也要组建个神莺队,队长就是我的贴身卫队长小莹,”卢敏笑说道。
胡湘听到后,这个主意好呀,以后肯定断不了,男队员不方便接近敌人,如果是女孩,那敌人防备心理就会放松很多,
“哈哈!不错,在给你一把,给小莹,”胡湘道。
“还是这个用的好,我们女孩可不愿学胡都头那样扇击快速射击,太不雅观了,”卢敏笑说道。
其实双动式转轮手机,最大的好处就是拔出就能射击,双动和单动转轮手机都不需要保险的,这样在关键时刻,作用可大了。
后世的胡湘看过一个记录片,我们的伟大领袖在转战陕北时候,环境可以说是极度危险,有是时候随时可能和国民党的追兵遇上,虽然警卫人员都配备了自动手枪,但贴身保卫战士腰里都别了把双动式左轮手枪,就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拔出就能射击,可以先敌开火,而且不用担心卡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