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掌柜的,你给算便宜一点,这红枣又不是啥稀罕东西,我家屋后的山上就有。”

柳榆开始讨价还价。

“这位哥儿,我们家的红枣可都是上等的好货,山里野生的那些,枣小核大味儿也不如我这个香甜,这个绝对值这个价,你若是买上两斤,我给你便宜两文钱。”

掌柜的生一张巧嘴,颇是能说会道。

柳榆说不过他,只抓起一把红枣细看,觉得同村里人家树上长的并无不同,就只要了一斤。

再过几日,村里的红枣也要打了,到时拿家里积攒的鸡蛋去换就成,鸡蛋家里的鸡下的,四舍五入一下那就是不要银钱。

他作甚要花这个冤枉钱去买更贵的东西,柳榆心里有一本账,并不贪那两文钱的便宜。

付了二十三文钱,临走时想起长生要喝一段时间的苦药汁子,又花费十文钱买了一包饴糖。

以后每次喝完药含上一块饴糖,也能淡淡嘴里的药味,甜甜嘴儿。

柳榆把饴糖小心放进背篓里,觉得自己颇是细心体贴。

心情颇好的走出杂货铺,柳榆又赶去镇上的几家布行,不辞辛苦的货比三家下,柳榆进了一家门脸不算大的布匹行。

这家布匹行的布料没甚太多花色,售卖的多是棉、麻、葛之类的布料,正适合他们田舍小农的身份。

问过价格后,柳榆让守着店面的老夫郎裁两块细棉布料,这留着给长生做里衣。

老夫郎问清楚衣料做甚后,把两块尺头的量连裁一块。

“我给你连裁一起,你裁剪的时候才不屈布。”

柳榆不甚懂做衣裳,老夫郎和布料多年打交道,想来比他知道如何剪裁,更能将布料利用到极致。

老夫郎裁布的时候颇是大方,尺寸量足以后又往外多给一寸。

刺啦一声响,米白的棉布从成卷的布匹上脱离开来。

天儿只会越来越冷,该做冬日的棉衣了,柳榆在老夫郎的推荐下买了厚实的粗棉布料。

粗棉较细棉厚实,做冬衣又暖和又耐穿。

柳榆细细比较了几款粗棉的颜色,选了一块靛蓝一块石青,粗棉较细棉贵上些许,一个是里衣,一个是外裳,因为要包棉花,费的面料也比里衣要多。

老夫郎问清楚制衣人的身高体重,开始算着一身衣裳的用量裁剪布料。

“这做衣裳裁布料,很少有算的正好的,我多给你放一点,省的胳膊袖子啥的到时短缺,若是有余也浪费多了,这些布料结实着呐,到时做鞋面都是好的。”

老夫郎拿一把木尺,一边量,一边同柳榆细细解释。

柳榆听老夫郎提起棉鞋,微微点头:“还是您老细心,不说鞋子我都要忘了。”

细棉布料一尺八文钱,粗棉一尺六文钱,细棉面料连裁一共是十尺,粗棉加一起十二尺。

“细棉八十个大钱,粗棉七十二个大钱,一共一百五十二个大钱,那两文我给你抹了,给我一百五十个大钱就成。”老夫郎噼里啪啦拨动算盘,开始报账。

这么会儿就去了一百多文钱,柳榆并不多肉痛,拿出一串铜板,又另外数了五十个大钱一起推了过去。

“阿嬷,不知可能送我几根针。”

家里的那位会做些针线,这样一天天坐着躺着,想必时间长了也会觉得无趣,过段时间腿养的好些,做些活计也能消磨时间。

“可以。”这样一个大主顾,老夫郎也着意兜揽,纳被子的大头针和纳鞋底制衣的几样针,每样都送了一根。

柳榆乐的眉眼弯弯,把装好针临出门前冲老夫郎告辞道谢。

“莫要客气,咱们铺子棉花,各种缝衣制被的面料和线都有,缺啥只管来啊!”

柳榆爽快应下,走在上章镇的青石桥路面上,猛的想起自家阿爷要的烟丝忘记买了。

匆忙又回到先前那家杂货铺,要了二两的烟丝,一共五文钱,再把临走前阿爷交给自己的烟丝拿出来,问杂货铺老板收不收。

杂货铺老板接过烟丝,细细嗅闻:“味儿倒是挺好闻的,比我家之前收的味儿轻些,就给你十文一斤吧。”

柳榆听罢不禁挑挑眉,他方才买的这烟丝划下来一斤是二十五文,这收购的价格是十文,就算东西略有不同,但杂货铺的卖出的利润却是对半还要多一些。

“能把我家的烟丝和您卖的这种换换吗。”左右也是卖了烟丝买烟丝,如果杂货铺老板肯同意,那自家也能省些银钱。

“你这哥儿心思倒灵敏,不过咱赚的就是这个差价,这个不成,若都是这样来,我这铺子早关门了。”杂货铺老板想都没想,断然拒绝。

“那您忙着,我也不知我阿爷晒制了多少,等归置清楚再上门叨扰。”

这些不伤和气的体面话,杂货铺老板每日都能听见几回,闻言只轻点头,让柳榆归置好了上门便是。

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和气生财。

柳榆和始终笑眯眯的杂货铺老板告辞,这会儿已经临近中午,早晨吃的饭食早已消耗干净。

街边摆摊的面食铺子翻滚着开水,老板利落的擀面,再这么一抖,轻甩一下面条一把进锅,动作潇洒,一气呵成。

那浇头用大海碗盛着,荤的素的都有,香气扑鼻。

闻着这味道,柳榆更觉饥饿。

“这位小哥儿,可要来一碗面,荤的一碗五文,素的三文,保管您吃了还想吃,咱家的面汤管够,很瓷实的一大碗。”

老板热情照顾。

“不,不了。”

五文钱都够买一斤精细白面,一斤面擀出的面条能煮那么一大锅。

柳榆脑海中噼里啪啦算着账,头也不回的快步走了。

路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又花三十文钱买了一块猪板油,老板厚道,听着柳榆说买来熬油做汤给家里的伤患补身。

剔的干干净净没一丝肉渣的筒骨拿了两根作为添头,送与柳榆。

背着满满一背篓采购的物品,柳榆前去和黄老三约定好的地方,准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