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多说几句,争取让病人耳熟,主要还是为了让自己心安,自己做到该做的了,其他的就看病人和病人家属了……
张秀慧看沈岁欢转身回房间了,便也不说什么了,闺女上了一个大夜班,累的很,早点休息也好。
这时候,已经七点半左右了。
日头已经升上来了,就连气温也慢慢高了起来。
昨晚上还有点菜,等会中午烧饭前,去小菜地弄点蔬菜,炒上两碟子就差不多了。
张秀慧也就不着急出门买菜了,自己把缝纫机搬了出来,在屋檐子底下开始干活。
现下是农忙,但是有两三户之前就订了亲,等着农忙结束了,就结婚,跟张秀慧订了衣服,量了尺寸。
除此以外,张秀慧还准备做一个小被子,给张文兵未出生的孩子用,也得做被套子。
早早地跟人换好了棉花票,就等着今年新一茬的棉花了,估摸着过些日子棉花就能上市了。
除此以外,张秀慧也找了相熟的手艺人,订了尺寸,在排队,等棉花送过去,就能马上安排上。
等到下次回乡下的时候,就给张建设一家送过去,新棉花做出来的,估摸着软乎乎的,正适合刚出生的小娃娃用。
主要还是秋天、冬天的时候用。
那时候刚刚好天冷,就算张文兵自己提前准备了,但是张秀慧准备的这份,也能做个替换。
小孩子压根控制不住,就算戒子多,但包在最外面的小毯子,总会有弄到点不干净的时候。
有个能换洗的,也能干净些。
沈安安和沈宁宁两个小姐妹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一个看着连环画,一个看着新华字典。
没一会看新华字典的沈安安就把字典放了回去,拿出另外一本小人书看了起来。
张秀慧看到了也不说,随便两个小姐妹做啥,只要不乱跑,不去打架,爱干啥干啥。
没一会的功夫,刘奶奶也出来了,没关门,大门半敞着,手腕里挎着小板凳,拄着拐杖往沈家走。
沈安安听到有动静,抬头看了看,看到刘奶奶要过来了,便小跑过去,站在刘奶奶面前,伸出小手。
奶声奶气道:“刘姥姥,安安帮你拿板凳,小板凳。”
刘奶奶也不客气,笑呵呵地把小板凳递给了沈安安,提醒道:“安安,别跑,慢慢走,不着急。”
小胳膊小腿的,可别摔坏了。
沈安安倒也乖巧,点点头,抱着小板凳,一步一步地朝家门口走去。
一旁的沈宁宁见到了,把自己和沈安安坐的小板凳往旁边挪了挪,给刘奶奶空出了位置坐。
刘奶奶见了,更是乐呵乐呵的,年纪大了,身上总是会带着一股子味道,有人说,这是老人味。
不好味。
不仅自己不喜欢这味道,就连有些小孩子闻到了,就直接跑掉了。
沈安安和沈宁宁两个小姐妹不一样,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长大的,也不嫌弃自己,爱听自己讲故事……
张秀慧见沈安安和沈宁宁安排得好好得,手上的动作、脚上的活也就没停,等到刘奶奶走到屋檐下,坐在旁边。
询问道:“刘奶奶,你今早上出门有点迟呀?昨晚上没睡好?”
今个早上才睡了一顿回笼觉?
刘奶奶坐在小板凳上,伸了伸腿,道:“是呀,年纪大了,觉少不说,睡得还浅。”
“昨晚上睡得早,一两点就醒了,也不能出门,只能躺在床上,熬到三四点,这才有睡了。”
睡不着也痛苦,总觉得自己睡的越来越少了,人也要慢慢地走了,等到最后一闭眼,这辈子也就结束了。
张秀慧只能宽慰道 :“现在这天热得很,我们有时候也睡不着,要不然就是被热醒了,一身汗。”
这天真的是一年更比一年热,惹得人都快架不住了。
乡下的孩子这时候早就往小溪里跑了,上衣一脱,扔在树根底下,成群结队地就在水里泡着。
别提多凉快的。
运气好的,还能抓到泥鳅和鲫鱼,回到家里,还能填上一道荤菜,当然这是家里有调味品的情况下。
要是没有,那也就能做着吃,就是味道没那么好吃罢了,有股子鱼腥味和土腥味混在一起的感觉。
刘奶奶笑了笑,心里叹了口气,别人是热的睡不着,但自己估计是时日无多了。
说到底,还是赚了,活到这个年岁了,怎么都是赚了的。
一时间,沈家房门口安安静静的,只有踩缝纫机的声音。
就在这个时候,康明领着康乐走了过来,手里还领着竹筐子。
看到刘奶奶,康明也不觉得奇怪,打了个招呼,便转头对张秀慧,道:“张婶子,今个我出去有点事。”
“带着乐乐出门不方便,能让乐乐在你这里待一会吗?我准备了乐乐中午和晚上的粮食,要是我到点没回来……”
这出门了,就不一定什么时候能把事情办好,要是能早点回来更好,但要是晚了,乐乐也不能一直饿着。
但要是直接把乐乐扔在张婶子家里也不好,这时候粮食金贵,谁家也没有义务多负担别人家的一张嘴。
张秀慧见状笑了笑,道:“乐乐就一小孩,能吃多少东西,你这就太客气了。”
就喜欢这种懂礼节的,也不会得寸进尺,这样相处下来,才舒服、长久。
谁也不是傻子,被占了一次便宜,还能劝自己,对方年纪小,不懂事,但第二次就不行了。
家家户户每天都是算着人,淘的米,多给别人家的孩子一口饭,自己家里人就少了一口,很难不计较……
主要还是穷,大家伙都穷,不富裕,没办法,谁也不想为了所谓的面子,让自家人少吃一口饭。
康明也不在意这是不是客套话,毕竟本来就是麻烦人家了,笑着说道:“婶子,乐乐这孩子不爱说话。”
“我今天就是去街道办办手续,好让乐乐上学去,要是以后,我加班晚了,麻烦你这多关照下乐乐。”
说着,就把竹筐里的布袋子送到了堂屋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