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 第839章 靖康番外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无数被俘的宋人归家的时候,满城的百姓都等在大街两侧,殷切盼望,似乎想从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家人。

许多人举家团圆,喜极而泣,也有许多人只看到了亲人的尸骨,悲声痛哭。

人们的眼泪似乎要淹没整个开封城,这注定是悲喜交加的一天。

妃嫔公主们被好生护送回宫,如何安置她们,成了一道难题,因为二圣已经死了。

原本二圣还有好几年可以活,怎么突然就死了呢?出使金国的大臣们也吓了一跳,二圣死了,这么大的事,他们怎么没有得到消息?

乔贵妃抹着眼泪,说道;“我们听说可以南归后,欣喜不已,谁能想到二圣却……”

据她所说,宋金两国交换俘虏的消息传来后,二圣大哭一场,直呼上天佑我皇宋,还说当今官家是明君,岳飞也是一等一的忠臣。

虽然对宋朝的胜利很是欣喜,但二圣心里一直深怀愧疚,因为大宋是被他们父子二人祸害成这样的,实在没有脸面回去见故国的臣民。

于是,二圣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屏退所有人,自缢而死,还留下一封血书,道是自己昏庸,无颜见天下人,以死谢罪。

等到妃子们发现的时候,二圣的尸体已经凉透了。

说完,乔贵妃大哭,一边哭,一边说道君皇帝怎么不把她也带了去!

韦贤妃搂住她轻声安慰,眼眶也是发红,叹道:“就是这样了,我们也不曾想到二圣竟然如此决绝,这都是我们的罪过,还不如一并去了。”

其他妃嫔们也只是哭,崔贵妃哭得最大声,将宫妃形象抛至脑后。

大臣们心道我们也没想到二圣竟然还有这样的骨气啊!见妃嫔们大有轻生之念,忙劝道:“娘子们这就是糊涂了,官家盼着你们南归,好生奉养呢!”

他们把妃子们劝下,心存疑虑,便去看了看道君皇帝的尸身,这么一看,顿时愣住了。

只见道君皇帝面色紫红,脖子上一道深深的痕迹,渊圣皇帝的死状也是一样。

一位年轻大臣小声道:“我瞧着,这不像是吊死的,倒像是……”

旁边的大臣立刻给了他一巴掌,呵斥道:“什么不像是吊死的,不是吊死的,还能是怎么死的?!”

其他人也使劲给他使眼色,年轻大臣顿时明白过来,当即闭口不言了,心里一片惊涛骇浪。

上吊自杀的人通常脸色煞白,舌头吐出(也有不吐的),大小便失禁,缢痕呈八字状。

二圣却不一样,脸色紫红,脖子上也有八字状的痕迹,却与寻常自缢不太一样,也没有失禁。

这看着不像是自缢,倒像是被人为勒死后,再伪装成上吊。

这么一想,大臣们心里有数了,回去将此事秘密报告给官家,对外则宣称二圣是羞愧自尽。

韦贤妃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不动声色地拍了拍崔贵妃的后背,低声道:“他们走了。”

崔贵妃一抹眼泪,脸色变得很平静,甚至是冷漠,其余妃嫔们也纷纷围了上来。

乔贵妃低声道:“你说,官家会不会……”

崔贵妃道:“官家会不会惩治我们?怎么会呢,你们可别忘了,官家为何不愿北伐,还不是怕二圣回去抢了他的皇位?”

“若二圣回去,少不得又要升起一片波折,那二人是什么货色,你我姐妹们还不知道么?如今我们帮官家除掉了一个大麻烦,他只会感谢我们。”

她摊开手掌,掌心一片伤痕,这是用绳索勒死人时留下的擦伤。

她泪光朦胧的眼底是浓烈到极致的恨意。

崔贵妃一生有一子五女,长子和两个年纪最大的女儿在靖康之变前去世,活下来的三个女儿受尽苦楚。

仁福帝姬被金人活活凌辱而死,永福和宁福二位帝姬虽然还活着,却也是身心受创。

金人是加害者,二圣却是罪魁祸首,她怎么能不恨?!

还有郑皇后生的安德帝姬,刘皇后生的茂德帝姬,王贵妃生的顺德帝姬、贤福帝姬,韩修容生的保福帝姬……

这些女子都死在了金人的营寨中,还有些好些皇妃命妇……这么一大笔累累血债,她们怎能不恨?

有些人的儿女好端端地活着,可二圣人品低劣,若是回了开封,谁知道会不会嫌弃她们丢脸呢?

因为仇恨,因为利益,二圣的妃嫔们联手策划了一个惊天的阴谋。

二圣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死在从前自己视为附属品的女人手里。

此事传回国内,赵官家皱起眉,不可思议道:“死了,我可还没——”

杨沂中轻咳两声,赵官家马上闭了嘴。

好嘛,这种话不能乱说,他知道的。

赵官家转而道:“二圣死得不太对劲,这事儿想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杨沂中道:“官家想如何处置太妃们?”

赵官家笑吟吟地说:“怎么能叫处置呢?太妃们又没做错什么事,二圣是羞愧自尽的,与她们何干?”

杨沂中淡淡地说;“官家说得是。”

赵官家道:“爹爹和兄长死了,他们的妃嫔儿女,我自然是要好生照顾的。”

他说话算话,把妃子公主们接回来后,好生奉养,安顿好了就要考虑她们的去处了。

二圣的妃子们本该为二圣守寡,但官家表示,要是有人想要改嫁,没问题,不想改嫁,他也会找地方奉养她们终老。

道君皇帝修建的宫殿,足够她们居住了。

一部分年轻的妃子选择了再嫁,其他人则歇了婚嫁的心思,以年长妃嫔居多。

一方面,她们年纪大了,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也放心不下儿女,还有人要为死去的儿女祈福。

帝姬们则简单得多,已婚的大多选择了和离,未婚的也没有了出嫁的心思,有的去做了女冠,有的拿出家财赈济穷人,还有些入宫为女官,甚至有办学堂的。

不是没有人反对过,但都被赵官家压下去了。

这样的处置,给天下人开了一个好头,官家都不嫌弃南归的妃嫔帝姬,其他人怎么好意思嫌弃?

也算是为靖康之耻后的社会风气起到了良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