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179章 蔡京矫诏陷害忠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了杨光华这番话,蔡京心里更加有数、有底了。他想,朝政大权,皇上虽然是放给了杨光华,虽然没有直接把皇权放给自己,很多事情,他这个宰相还要去请示杨光华,但按杨光华的说法,那都是形式,都是过场,以杨光华的性格、胸襟和格局,不就是间接放给了他蔡京吗?真正当家说了算、定了干的,还是他蔡京!

第二天,蔡京就在早朝上宣读了那份诏书,并宣布了对鹿敏求等三名官员的处分决定。顿时朝堂上议论纷纷。本来自从皇帝下诏要禁行元佑律法、效法熙宁变法,就已经在朝野产生了轰动效应,紧接着又对当初响应皇上号召,上书朝廷提出意见建议的人做出处分这件事,各层各级官员还是没有料到的。但尽管如此,这份诏书下发之后,反应既不多么强烈,也没见到朝廷上有多大的风雨。蔡京由此意识到,真的到了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了。他想起了自己在哲宗朝的种种难堪和憋屈,又想到了那些在哲宗朝混得风生水起的官员们。“现在,天下是我的了,这笔账一定要算!”他在心里想,“我敢说,谁都没有我现在的权势和便利条件。不管想做任何事,只要跟杨光华说一声即可,根本不需向皇上禀报。而杨光华却是个聋子的耳朵--摆设。我现在才是大宋朝真正的主宰。”

正是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七天后的上午,他带着准备好的材料,来到了杨光华的办公桌前。

蔡京向杨光华点点头,同时微微躬一躬腰,算是自己礼到了。杨光华呢,则是站起身来,也对蔡京点点头,微微一笑,同时右手像打招呼似的轻轻摆动一下,也算是回了礼。杨光华自然知道蔡京来干什么,因此两人打过招呼,杨光华就来到大殿门口,咳嗽一声。杨戬听到杨光华的咳嗽声,急忙跑进大殿。杨光华回转身,向蔡京使个眼色,两人便来到了大殿休息室。

两人落座后,杨光华问道:“宰相,有何事相商啊?”

蔡京就从袍袖里,抽出了他拟好的诏书草稿递给杨光华。杨光华接过来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蔡京所拟写的这道诏书草稿规定,司马光等二十一人的子弟,不得在京师担任官职,杨光华看到这二十一人当中,除了李清臣、邹浩、张顺民三人,其他的人都已过世,而他们的子弟却受到株连,不许在京城担任官职,而只要不让他们在京城担任官职,就等于也不能在京城居住,这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并且这样的手段未免有点卑劣。杨光华就问蔡京:“宰相啊,这里面的二十一人当中,据我所知,只有三人还在世,其他的不是都过世了吗?”

蔡京用冷峻且严肃的语气说:“不错,司马光这些人早就过世了。但是,他们的子弟在京城都还担任重要的官职,他们不只是占据着职位,更重要的是,他们随时都可以兴风作浪。为了杜绝后患,这些人不能在京城待下去,必须把他们赶出京城。”

杨光华听着蔡京的解释,就在心里掂量,蔡京的这一做法显然是官报私仇,借助皇上的手来惩处他的政敌。政敌已故者,就拿他们的子孙来煞气。如果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真心为国的角度,这实在是昏招,也是恶招毒招。徽宗用了这样的宰相,而这样的宰相又一心要让正直之士和正派的官员既不得善终,也不得好死,即使他们的子孙也不得好活。这实在是杨光华想也想不到的。由此他不但佩服蔡京,而且感谢蔡京。正是蔡京的这些做法,对他的帮助和启发,既是一般人所不能比,也是许多人所想不到、干不来、更干不成的。杨光华心里高兴,但是脸上却异常的平静。看了蔡京一眼, 又装模作样的仔细看了一遍诏书草稿,才说道:“宰相虑事儿,就是周到长远深刻呀,无怪乎皇上那么信任你,那么器重你呢。我没有意见。要不,我们去见皇上?”

显然蔡京没想到,杨光华会这样痛快。他原以为杨光华要么会阻拦,要么会把他所列的这二十一人,挑出几个亲朋好友什么的,那样,他蔡京也不会说什么。可是杨光华什么都没做,反而对他大加赞扬。这大大的出乎蔡京的意料。但蔡京又想,毕竟年轻啊,皇上和他两个人都才是二十岁的小伙子,能懂得了什么?我蔡京随便扔出一招,就够他两个喝一壶、够他们忙乎半天的。如此想着,就跟杨光华一起来到皇上跟前。徽宗正在写字,似乎写的很投入很专注,对两人的到来丝毫没有感觉似的。蔡京不等杨光华开口,就先亲切又温和地叫了一声“皇上”。

徽宗头都没抬,仍然全神贯注写他的字,只从鼻子里哼出来了三个字“什么事”?

蔡京接上说:“我们拟了一道诏书草稿,是关于元佑时期,几个大臣他们的孩子……”。

刚说到这里,徽宗抬起头来,停下了正写着的书法,用下巴对着蔡京,冷冷地说:“行了行了。你是没记性还是没长心?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只要不涉及皇位皇权和江山社稷的重大事项,其他的事儿都有杨光华定,不要再找我。至于杨光华怎么办,他知道。”

蔡京没想到弄了个灰头土脸,涨红着脸看了杨光华一眼,杨光华就对他打手势,两人回到了杨光华的桌子前。

蔡京在心里埋怨杨光华。他原本想让杨光华看看诏书草稿,若同意,直接盖章就发下去。可杨光华却又要见皇上,结果就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了。而杨光华呢,拉着蔡京见皇上的目的,正是要通过皇上的口,让蔡京彻底臣服于自己。

二人回到杨光华的桌子前,一句话都不再说,只交流了一个眼色,杨光华就拿出玉印盖在那道诏书上,然后将诏书递给了蔡京。

这件事,让杨光华真正的见识了蔡京的阴险和毒辣,同时也让他明白了,蔡京如此搞下去朝廷不愁不乱,国家也不愁垮台。当然,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和追求的,他当然要全力支持蔡京,让蔡京去胡作非为,而自己却不必显山露水。而蔡京呢,既看到了皇上对杨光华的无限信任和高度倚重,也看到了杨光华和皇上两人的确年轻,既缺乏历练也没有经验;同时也看到,杨光华对他不知是出于恭敬还是相信,并不想过多干预他的事情。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他想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任何障碍,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

蔡京的速度够快。这道关于禁止司马光等人子弟,不得在京城为官的诏书当天就发下去了。杨光华预料会有反响。果然,下午,快要下班的时候,陈中急惶惶的来到垂拱殿,直奔杨光华的桌前,似乎什么都顾不得,就直接问杨光华:“皇上下的这道诏书是什么意思?你应该知道吧?”

杨光华从陈中的表情和语气中,知道他对蔡京的这个做法强烈反对,就说:“我知道,不过这事儿呢,诏书都已经下去了,还能怎么着?我跟你明说吧,这件事呢,皇上有过忧虑,但是从大局考虑,从长远考虑,皇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至于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劝你呀,不要在这件事上太较真”。

皇上问都不问的事,杨光华却说的郑重其事,似乎真的是皇上定的。杨光华这话,犹如火上浇油,陈中火气更大了,“杨大人,您是靠皇上最近的人,谁都知道您现在说话,比宰相还要管用,可您怎么能无动于衷呢?这事啊,您应该替皇上做点补救。”

杨光华的脸上现出无可奈何的表情,“皇上呢,自然有皇上的想法。圣心难测,你我能左右得了?再说,这主意是宰相出的。”

陈中一听,马上说道,“怪不得呢。我听说一开始是二十二个人,包括我。后来考虑到我跟你走得近合得来,这才把我拿掉了,我算逃过一劫。不过,这种做法,确实够混账。他会搞乱官员队伍,最终弄不好会搞乱朝廷”。

陈中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渐渐的高了起来,杨光华急忙向他打手势,让他把声音降低点,然后说:“君无戏言,皇上的诏书已经下去了,你难道让他再更改、或者收回?我这里呢,心里有数,你也注意有什么特殊的动静啊,及时的告诉我。看看如果需要补救,我们尽量的补救吧。”

陈中只好悻悻地走了,脸上的表情很是难看,步伐也很沉重。杨光华心里却想,这样的事情怎么补救呢?让我补救?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