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 第86章 君臣议定官员名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光华按照徽宗的安排和要求,把吏部和枢密院送上来的材料又详细地看了一遍,同时他就退出来的八个空位由谁去填补,也作了反复的思考。

这天下午皇上依然没有让翰林侍讲来给他讲课,他要跟杨光华继续研究这一批官员的任命和提拔事项。杨光华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写在纸上递给了徽宗。徽宗看了一遍,突然“砰”,拍了一下桌子,“哎呀,光华呀,咱们两个这是怎么回事啊?”

杨光华以为怎么了呢,先是被吓得一哆嗦,接着愣了一下,轻声细语地问:“皇上,怎么了”?

徽宗大声说道:“你来看”。杨光华就凑到徽宗的面前,徽宗把两份名单一起推到杨光华眼前,分别点着两份名单,说:“你看!这是我写的,这一张是你写的,你看有什么区别?”

杨光华一看,除了对张商英的安排,两人意见略有不同,其他的七人完全一样。杨光华也觉得很是奇怪,怎么会这么巧合,两人想的怎么会完全的一样?这是一种高度的默契,这种默契其实是来自于两人的基因,作为李煜的化身,他跟徽宗都是帝王,并且都是文艺范的帝王,也都是玩乐型帝王,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对人的看法,再加上又是同龄,因此看法一致实为正常。但契合如此之高,也确实令人震惊!徽宗把这种默契归结为二人的缘分,由此他也确认,他们将会是终生的黄金搭档,毕生的同性至爱。

两人都对彼此高度的默契震惊了一阵,又议了一下张商英的去向,觉得张商英现在是中书舍人,工作表现说得过去,特别是在哲宗朝的党派之争过程中,张商英没有依附任何一派,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颇高,立场也比较鲜明,这就可以把它排除在章惇阵营之外。考虑来考虑去,就觉得让张商英去顶替袁不凡,而让袁布凡挪个地方,并且张商英直接晋升工部尚书,让袁不凡去担任太学院的太学长,级别也晋升一格,都为正二品。

然后就叫来了韩忠彦和曾部,让他们汇报。韩忠彦汇报的意见,与徽宗和杨光华商量的方案出入比较大。曾布是枢密使,只考虑武官序列的官员。徽宗和杨光华考虑的意见,涉及军界的只有六人,跟曾布提出的意见完全一致。皇上由此也觉得,曾布还是理解他的,懂他的心。

确实,曾布从选择端王爷继位登基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拥护和支持徽宗的前沿。谁又能知道,曾布想的是什么呢?他也知道,当时的端王爷是个玩主,不是做皇帝的料。章惇说的是实话,也很正确。但若附合了章惇,在当时仅有三人做决定的情况下,章惇的提议就会实现,这样不但会得罪向太后,而且会让章惇更加嚣张跋扈,自己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因此为了在跟章惇的竞争中不落下风,曾布凭着自己的职位和品级只比章惇低半格的条件,与章惇抗衡。哲宗后期就利用过他们两人的矛盾,来强化皇权的力量。太后对此也很清楚,当时也是利用这一条件,赢得了曾布的支持,才能够在当时参与决策的三人中,少数服从多数,确定了徽宗的登基即位。

现在,这一批官员的任命和升降,算是议定了基本方案。其中降职的两人,虽然都仅仅降了半格,但是在那个时代,能让有的官员,不但不升,反而还降,这本身体现了徽宗一种超前的用人理念和官员管理思路,同时也让各级官员都看到,并不是只要吃上了官饭,就抱住了铁饭碗,只要在位子上不违法犯罪,就能稳当当在上面坐着,过着旱涝保收的安稳日子,这种局面,从徽宗朝开始要改变了。这是一个信号,一种宣示。

两名被降职的官员中,其中有一人是章惇的学生,也是他的亲信。这位五品官,听说之后就跑到章惇家里啼哭诉说。章惇对此也是很生气,觉得皇上不给他面子,但是考虑到自己跟皇上的关系刚刚有了一些改善,并且现在皇上很倚重他,也很尊敬他,很信任他,他不能为了这个五品官再让徽宗不高兴。他必须先稳住这个小皇上。只要稳住他,自己的势力就会慢慢的拿回来,等权力回到手上,势力也就重新壮大起来,到那时还能再出这样的事吗?当然不能。所以他训斥了那个五品官一顿,警告他,“你如果不好好干,连现在的品级也保不住,会让你回老家下地种田。滚吧”。

那个官员平时跟章惇走得近乎,跟章惇的管家交情很厚;他知道章惇从哲宗朝就一手遮天,有着比皇上还大的权力;徽宗帝刚刚亲政,一个毛头小伙子什么都不懂,凡事都得靠着章惇,章惇只要给皇上说一声,自己不但不会降级,反而可能还会升。可他没想到章惇这么不讲情面,他就在心里记下了这笔账。他想,我迟早会让你章惇知道,我也不是吃素的。别看你现在位高权重,风水轮流转,说不定你也有倒霉的时候,到那时啊,哼,你既然对我不仁,也休怪我不义!

曾布和韩忠彦刚刚向徽宗汇报完,章惇来了。在此之前,章惇已经分别向曾布和韩忠彦要去了他们各自整理的材料,反复看过几遍之后,拟出了一个官员任用和升降的名单。

徽宗问章惇:“这些材料,你看过了吗?”

“禀皇上,我都看了。”章惇说着,把他拟写的官员调整名单递给了徽宗。

这个名单,跟皇上与杨光华商量的名单差距很大。章惇建议蔡卞由中书舍人升任翰林学士,袁布凡由代理工部尚书升任尚书。他还提出了两名应该降职的知府。并且提议,应当给予曾肇提出警告或者警示,因为曾肇曾经擅自跟受到朝廷处分的官员喝酒并交往,并且自担任首席中书舍人以来,目无上司,越权现象频繁。

徽宗看过章惇的建议之后,笑了笑,递给了杨光华,说“你也看一下吧”。

杨光华迅速看了一遍。当看到关于曾肇的处理意见时,心里“咯噔”顿了一下:“你章惇被弹劾的事,皇上不提也就罢了,还揪住人家曾肇不放,况且那事已经被太后和皇上认定为正常交往了,可见章惇心理之阴暗、心胸之狭窄!”

杨光华正想着呢,就听徽宗说道:“你们吏部和枢密院提出的建议,还有宰相提出的建议,我再细看一下,明天上午再研究,最后确定下来。”

第二天上午,章惇等四人并排坐在徽宗对面,徽宗让杨光华把重新抄写的名单,分发给章、曾、韩三人后,说:“我经过综合平衡,两三考虑,提出了这份名单和调整意见,你们看一下,如果觉得这个名单合适就定下来,如果觉得有非常不合适的可以再研究商量”。

这份名单相比昨天皇上提出的,有了一定变化,蔡卞、袁布凡和一个知府的提拔调整,尊重了章惇的意见。看过之后,曾布和韩忠彦表示遵从皇上旨意。只有章惇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直到发现徽宗在盯着他看,才叹了口气,说:“那就这样吧。以皇上的旨意为准。”

杨光华却说:“这事,我不便于发言,免得受到资格问题的质疑”。

徽宗一听,直接就说:“你是皇上的秘书,虽然你的品级不高,但是作为皇上的秘书,你有发言的权利,也有这个资格。我们现在是五个人研究重大事项,只要有三个人同意或者反对就是多数,咱们就得少数服从多数。”

徽宗这话,显然是说给章惇听的。曾布翻了翻眼皮说,“皇上的说得无比正确。光华舍人呐,本身就是这个研究班子的一员。”

韩忠彦也点头说:“就是,我也这么认为。”

章惇没有吭气。杨光华看了看大家,像是无可奈何的说道,“既然皇上和几位大人信任我,这么看重我,那我就表个态:我遵从皇上的旨意。”

全部通过。但章惇的脸上还是出现了近期少有的不悦和无奈,说道:“虽然大家都同意了这个草案,但是,关于杨震等几个人,我持保留意见。特别是杨震任户部尚书,没有功名,这会引起很大的负面连锁反应。”

徽宗说:“保留意见没关系,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如果证明宰相正确的,我们可以修正嘛。至于依据功名提拔官员,这个规定我看以后也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