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短短三天的时间,杨光华的母校太学院,也随着他的起伏,大起大落了两轮。

第一天,师生们先是被大宋京都报的惊天报道所震撼,当得知华光就是他们的校友杨光华时,大家更加激动振奋,无不为有这样优秀的同学而骄傲。可下午杨光华被抓,太学院自然受到牵累,学院最高负责人大学士高志学,当天下午就被章惇叫去狠尅了一顿,差点被引咎停职。忧虑恐惧的气氛在全院弥漫开来。

不料只隔了一天,正当师生们都还在为杨光华被抓感到遗憾、还在议论和猜测杨光华会不会被砍头时,杨光华居然奇迹般被释放,并且第二天就返校学习了。

此时,杨光华已然成了同学们心中的英雄、天才,在太学院成了神一般的存在。甚至许多人都在猜测,杨光华毕业之后,肯定被安排得最好,前途无可限量。

面对来自同学们羡慕崇拜的目光、夸赞称颂的话语,杨光华自然是得意洋洋,倍感自豪,甚至都被恭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天下午,下了最后一节课,一帮同学刚围过来,要听杨光华讲这三天的神奇经历,突然中郎将张大山在学院一把手高志学的带领下,来到教室门口,大声喊道:“杨光华同学,皇上宣你进宫”!

这一声惊雷般的喊声,一下把全班同学都震住了,也把另外几个班的同学引了出来。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到了杨光华身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太学生,居然被皇上直接宣召入宫!这样的待遇,就连大学士高志学恐怕也没有吧?同学们那目光啊,是满满的羡慕和景仰,许多同学眼珠子瞪得溜溜圆,嘴巴张得圆溜溜,简直傻掉了一样。

杨光华顾不上收拾学习用具,就噌噌几步来到张大山跟前,行了拱手礼,说声:“小生拜见张将军”!然后又对众同学摆了摆手:“同学们稍安勿躁,敝人去去就回,去去就回”!就跟着张大山走了。抛下一干同学,颠着脚痴呆呆地直望到没了人影,才摇着头叹息着散开去。

原来,这些天,大行皇帝的国丧、朝廷的一系列事项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徽宗虽然登基做了皇上,可是他听从杨震的建议,以自己年轻不懂国事为由,三番五次的请向太后出来主政,向太后实在推辞不过,也只好垂帘听政;但是表示,一旦徽宗能够独立执政,立即还政于他。朝廷的事有向太后主持着,徽宗就有空余的时间来写字、作画了,只是国丧期间不能踢球和弹琴,令他小有沮丧,但依然情绪高涨,无论写字还是作画,神来之笔不断。

这天,徽宗看着自己快要完成的“清明春光图”,突然问杨震:“管家,你家那个写文章的侄子,叫什么华光的吧?他现在在干嘛呢”?

杨震一听皇上打听光华,不觉怔了一下,他以为光华又出什么事儿了呢?略带惶恐的说,“皇上,光华他,他又怎么了......?”

徽宗听出了杨震的意思,就说:“莫紧张,我突然想起他了,我觉得那家伙很有意思”。

“皇上您,您说他怎么个有意思”?杨震一头雾水,心里依旧不安地问。

徽宗抱起胳膊,侧歪着头,半眯着眼,遐思般微笑着说:“你看,他怎么能知道我会承继大统的?天底下恐怕就他一个人知道。好神奇呢!我听说,太后召集章相他们,商议由谁承继大统的时候,章相推荐了九王爷,十三王爷,可就是坚决不同意我。太后给我说,在先帝殡天的前一天,报纸上的报道,就在东京城传遍了,上上下下没有不知道的。你想嘛,大臣们哪个笨?他们就是用脚丫子想想,也知道这里面的道道吧?所以呢,太后一说要让我承继大统,大臣们除了章惇就众口一词全都同意。那还不是看了报纸,明白无风不起浪的道理呀?看来,这舆论宣传作用还真够大的呢。所以,管家呀,你这个侄子,真是个大才子,可算是我的恩人呐”!

杨震听皇帝说着,先是心里踏实了;听到最后一句,却差点惊出一身冷汗,急忙说道:“不敢不敢,可不敢这样说。皇上您才是他的恩人,没有您的话他怎么能放出来?说不定已经被杀头了呢!”

徽宗又说:“不管怎么说,他这份才华,这份胆量和眼光,不能不让人佩服呀。噢对了,我想让他毕业之后到中书省来,你给他说了吗?他怎么说?”

杨震想,为了稳妥,自己还没给徽宗回话。此时徽宗又问,杨震只好说:“他还没毕业呢,等他毕业之后再说吧,皇上这么高看他,这是我们杨家的荣光啊。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皇上的恩典”。

徽宗说:“我记得他是太学院的学生吧?这些天快闷死了,你晚上把他叫到御书房来,我跟他说说话,跟这样有才的人说话,来劲!我喜欢”。

徽宗毕竟才是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平时随兴惯了,又加上刚做皇帝,还是王爷时的行事风格,所以做事凭心情来,不太顾及别的什么。

杨震答应着,立即安排张大山速去太学院,把杨光华接了出来。

这一路上,杨光华两眼看着唰唰而过的街景,心里却象开了锅,咕嘟咕嘟地直翻腾。作为李煜的他,马上就要见到仇家的嫡系重孙了,这个赵家的小皇上长什么样?是跟自己一样随和温和,还是很威严很吓人?

吃过晚饭,杨震先给杨光华交代了拜见皇上的礼节、注意事项等,然后就带着他来到了徽宗的书房。

此时徽宗手握画笔,在煌煌的烛光照耀下,静静地站在一张又宽又长的棕色案几前,两眼直盯着那幅快要完成的《清明春光图》,正聚精会神思考着什么。

杨震和光华跪下,几乎异口同声地轻轻说道:“恭请皇上圣安!”

徽宗闻声一看,就笑笑说:“都起来吧”。

杨光华站起来,快速地瞟了徽宗一眼,见他笔挺的身材,白皙的面庞,大而黑亮的双眸,直挺端庄的鼻梁,鲜嫩红润的双唇,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句:“妥妥的大帅哥呀!”一霎时竟有点恍惚,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打一个激灵,把思绪拉回来,说道:“小生杨光华拜见圣上”!

毕竟是李煜的魂魄在身上,此时杨光华并不慌张,说话动作都自然大方得很。

待杨光华直起身来,徽宗定睛一看,小伙子长得略显清瘦,但身材挺拔干练;面孔白净清爽,五官端正精致,浓密的黑发闪着油光,一双眼睛大而黑亮。徽宗一看这相貌,觉得简直能跟历史上的大美男潘安、宋玉有一拼啦!再仔细看,觉得这面孔好熟悉!象谁呢?象谁呢?脑子转了几圈,突然想起,这不在铜镜里看到过的自己吗?便笑咪咪地问道:“啊,你就是华光”?

杨光华点点头说:“是,小生正是杨光华,笔名叫华光”。

回了这话,才想起杨震曾告诉他,这个时候要先磕头,再回答皇上问话,于是讪笑了一下,忙又要跪下磕头,心里想着:这第一面至关重要,一定要给这个小皇帝留下最好的印象。

徽宗右手摇了一下,说,“不必拘礼,这是在书房,自自然然才是真嘛。你来看看这幅画,谈谈看法?”

作为李煜,当然是前无古人的绘画大师。他走近画案,端详了一阵那幅快要完成的画,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兴冲冲地说:“真是神来之笔呀,你看这碧澄澄的水,青葱葱的山,白晶晶的云,蓝莹莹的天;湖水荡起的层层涟漪,能让人感受到拂面的春风在徐徐吹送;山上的嫩草,绝壁上的苍松,展示出蓬勃的生机,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还有逆水行进的小舟,上空展翅飞翔的仙鹤,哇!一幅绝美的春光图,形象、空灵、想象丰富、意境悠远,旷世杰作呀!”

徽宗捏着画笔,上齿咬着下唇,一边看着画,想着如何更丰满一些,一边听着杨光华发表评论。听着听着,就抬起了头,两眼直视着光华,眉头忽儿拢起、忽儿松开,听到最后一句,猛然扬起手,“当”的一声,把画笔重重地抛在了案几上,接着双手握拳举过头顶,快速地晃动起来。

一直在旁边看着他们的杨震,被徽宗的这一动作吓得大惊失色,以为是光华的话惹恼了皇上;而杨光华呢,倒是不害怕,但也愣了一下,心里想:小皇帝这是抽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