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宫,慈宁宫

距离谨身殿距离数百米的后宫之中,慈宁宫如同往日一样被漆黑的帘子遮蔽,一个小宫女跪在地上把刚才谨身殿内的事情一字不落的禀报给了顿太后。

作为太后的孙氏在宫中的威势极重。

听到朱祁镇要调动新军大营的消息,太后孙氏也是脸色一变,心中震惊。

她没想到朱祁镇居然如此的硬气,打算和黑衣刺客背后的人正面开战。

不过这种反应也是在情理之中,任哪个一国之君在自己的国境内被刺杀,心中都定然恼怒不已,不死不休也不足为奇。

但这次不同,这次的幕后之人是孔家!孔家算是古往今来世家中的第一档,每朝每代都很是兴旺,最关键的是孔家是天下读书人的朝圣之地!

尽管孔家世修降表,每朝每代都恬不知耻的跪舔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

有这天下读书人作为背书,孔家根本不怕被扳倒。

历朝历代哪怕孔家犯了大错最多也就是稍加惩戒,毕竟大明是皇家的,但是大明的运转都要靠官员,而官员是通过科举而来。

科举是读书人参加的,考的内容也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读书人自然而然也是视孔子为先圣之师,孔家的地位水涨船高,历代都有衍圣公的美誉。

但是现在朱祁镇这一反常的调兵举动让孙太后心中隐隐不安起来,大明国内这次掀起的不再是刀兵,而是比刀兵更恐怖千百倍的内乱。

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从外部是很难被打破的,但是从内部便不一定了。

内部要是开始腐烂,那再强大的国家也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孙太后缓了缓神,伸手挥散了宫女太监。

过了一会,新军参谋陈文荣便从侧门悄然入内。

“臣陈文荣拜见太后!”

陈文荣如同往昔一般行礼,之师这次的声音更加洪亮,中气十足,语气中不再沉重。

“起来吧!”

孙太后轻声开口吩咐道。

“谢太后!”

陈文荣闻言起身站直了身体,目光坚毅。

“前几日陛下遇刺的事你处理的怎么样了?”

孙太后坐在椅子上声音虚弱的开口。

初春天气寒冷,她身体虚弱,感染了风寒,这几日又更加严重了些。

听到孙太后开口,陈文荣拱了拱手开口道:

“回太后,前几日陛下遇刺确有其事!陛下营外有两队黑衣刺客一明一暗想要袭击陛下銮仪,好在被咱们的人发现,趁其注意力全部在陛下大帐之时,被我等全部消灭!”

陈文荣言语中充满了自信,自从接到孙太后监视陛下的命令后陈文荣总是提心吊胆的。

既是因为陛下乃一国之君,万民君父,弑君之罪他陈文荣万万不敢担起。

再就是朱祁镇上位以来的所作所为在民间有口皆碑,人人称赞,国库盈余,让陈文荣刺杀一个明君,这让陈文荣陷入了无尽的纠结。

一个是有恩于自己的太后,另一个是一心为民的陛下,实在难以抉择。

好在太后居然突然性情大变,原本下令监视,不知道为何又突然下令保护朱祁镇,这差点给陈文荣脑子干烧了。

也是,母子情深,指不定突然回心转意了呢,这样也好,省得他纠结。

陈文荣心中一松,这样他办事也踏实了不少,至少不用担心被判谋逆。

孙太后看着陈文荣满脸的喜色,幽幽开口道:

“怎么,你看起来很是欣喜?”

陈文荣闻言顿时神色一紧,拱手开口道:

“陛下转危为安,天下黎民能不再受战乱之苦,大明江山社稷稳固,实乃陛下之福,太后之福,臣自然难掩喜色!”

陈文荣半跪在地掷地有声道。

这在他看来是最好的局面,陈文荣觉得太后之前都是对他的考验,考验他陈文荣是否忠心,陈文荣就说嘛,虎毒不食子,怎么有母亲害自己儿子的?

陈文荣暗暗得意,幸好他陈文荣机灵,成功过关!陈文荣心中开始了一场脑补大戏。

孙太后看着陈文荣的表现叹息一声眼神复杂。

孙太后没想到就连陈文荣这样一个军中的参谋都对朱祁镇的评价如此之高,要知道朱祁镇可是大力反腐,军中将领少了以前捞银子的手段,应该激起兵变才是。

结果这些军人不但没有起异心,反而对朱祁镇忠心耿耿,尤其是底层的士兵,看见朱祁镇比看见亲爹都亲。

朱祁镇简直就是现实中的衣食父母,给钱给粮,干得好给勋章,勋章是什么?那不是一块金属片,那可是实打实的福利和尊严。

更不用说原本积贫积弱的大明百姓,据说很多人已经给朱祁镇立起了生词,这股狂热简直是最虔诚的圣徒。

百姓也没有什么歪心思,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他把人民放心里,人民把他高高举起。

难道,真的是她错了吗?朱祁镇如今真是天命所归?

孙太后陷入了无尽的迷茫和沉思。

朱祁镇的手段确实超出了她的认知,钱财没有人不爱的,但朱祁镇掏出了更有诱惑力的东西,这种东西叫荣誉,叫尊严。

这是钱也难以买到的,但这往往也是百姓们最需要的东西。朱祁镇打破了百姓以往放下面子赚钱,赚到钱再挽回尊严的想法。

只要你好好干,你就能有收获,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这种思潮开始在整个大明蔓延。

朱祁镇把看似虚无缥缈的荣誉与尊严通过法令让它在大明实实在在的落实下来。

一次大典,让整个大明都陷入了荣誉的疯狂迷恋。

被皇帝授勋,这是多大的荣誉?县令老爷看到咱胸前这块勋章都要给三分薄面,伤了有地方养老,死了家人能过好日子,还能享受举国的香火。要是运气好,混个勋章那更不得了了,光耀门楣!

这种诱惑谁不愿意去?

为了这种荣誉,大明的军人甘愿放下对钱财的贪念开始了前赴后继的追逐,悍不畏死。

如今的大明,万物勃发,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广大的百姓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生产力极大得到提升。

孙太后一念至此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的盯着陈文荣开口问道:

“陈文荣,你觉得当今陛下如何?本宫要听你的心里话。”

看着太后孙氏质询的目光,陈文荣不敢犹豫,脱口而出:

“回太后,当今陛下为千古第一明君!亲征外敌,改革吏治,体恤民情,不顾危险亲临灾区,真正爱民如子既有铁血手段,又有菩萨心肠,臣钦佩之至!”

朱祁镇的所作所为陈文荣作为一线的将领感悟颇深,尤其是大明这种蓬勃的生机是以往的盛世都没有的。

古往今来的盛世无非豪门贵族的盛世罢了,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关系,普通百姓也只是盛世的牛马罢了。

但是陈文荣能感觉到朱祁镇是真正的想改变这种情况,哪怕如今只有苗头,但确确实实的在向这方面努力,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自古以来都是柿子找软的捏,百姓就是那个软柿子,苦一苦百姓,大家都好,就是除了百姓本身。

而百姓的忍耐力又是极强的,不到生死攸关之际不会选择揭竿而起。

这就导致了官府对百姓的欺压愈来愈深,缰绳越来越紧,直到这驾马车最后陷入失控,官府已经无力掌握缰绳,只能任由其发展,王朝覆灭。

但朱祁镇确实是在想方设法的苦一苦百官,苦一苦商贾让百姓过的好一些,这是古今未有的。

这种事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帝王敢这么敢,这完全是在自掘坟墓,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有隋炀帝之祸,天下皆反!

但朱祁镇偏偏就这么做了,哪怕是面对世家大族的刺杀朱祁镇也丝毫没有改变心中的念头。

朱祁镇明明可以安安稳稳当他的守成之主,盛世之君,但他偏偏要选择最危险的一条路。

这种气魄和决心,让陈文荣佩服的五体投地。

陈文荣虽是高级将领,但他也是凭自己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的,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

朱祁镇对百姓的体恤不只是陈文荣,就是百官都一度觉得陛下怕不是深宫中长大的那个小皇帝,而是太祖皇帝附身,从一个破碗开始乞讨成就大业的草身皇帝。

陛下亲临灾区救灾这种事故事书都不敢这么写,太过离奇。

孙太后听到陈文荣的回答苦笑一声,仿佛心中卸下了千斤重担,疲惫的闭上了眼睛,轻轻挥了挥手。

“本宫明白了,去吧,好好辅佐陛下,他,能带大明走的更远……”

孙太后声音沙哑的开口道。

看着躺在椅子上满头白发的孙太后,陈文荣张了张嘴没有出声,郑重行了一礼轻轻起身离开。

对于朱祁镇的好坏,孙太后心中自然如明镜一般。

要说天底下最了解朱祁镇的人,孙太后绝对算得上一个。

为了研究现在朱祁镇和原本自己儿子是不是有共同之处,孙太后对朱祁镇的所有信息全都了如指掌。

就连朱祁镇的起居注都被孙太后翻烂了,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孙太后的眼睛。

但是很遗憾,孙太后得到了一个半喜半忧的答案。

孙太后喜的是朱祁镇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个是昏君所为,朱祁镇上位以后各项朝政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妥妥的明君模板。

但让孙太后忧的是,这些事都不像是她那个傻儿子能干得出来,他那个整日和王振混迹在一起的儿子绝没有这么果决的气魄。

现在的朱祁镇,除了不是她的儿子,对于万民来说绝对是一个模范君主。

不然孙太后也不会临阵决定让陈文荣从刺杀者转变为守护者。

因为孙太后深知,她可以没有儿子,但是万民不能没有君父,大明不能没有明君。

要是朱祁镇有个闪失,那天下苍生,大明基业都要遭受灭顶之灾,她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孙太后一念至此只觉身心俱疲,缓缓起身来到朱祁镇画像前盯着画像久久出神。

这张画像是朱祁镇出征归来后画师画的,朱祁镇的脸上透露出了不同寻常的英武和果决,孙太后缓缓看着画像上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不知过了多久,孙太后这才缓缓起身来到了案前,沉思良久提笔开始写起来,笔走龙蛇间一封信便已跃然纸上。

写罢,孙太后亲自将其密封,保证没有遗漏后叫来了自己最信任的贴身宫女。

“将其交给陛下!”

孙太后厉声开口,面对孙太后的命令,宫女急忙低头答应了下来。

言罢孙太后挥散了宫女,做完这一切孙太后这才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艰难点起煤油灯挪动脚步凑近一旁朱瞻基的画像上端详起来。

看着看着,孙太后的眼神逐渐开始模糊起来。

不由陷入了回忆,孙太后脑中开始走马观花般的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最后化作一声长叹。

春风吹过,灯烛飘摇,火苗溅落,落在画像上不多时便烧出一个大洞,火势趁机蔓延到了一旁的黑布上。

初春的东南风席卷着火苗快速将整个慈宁宫席卷,当下人们发现时,半个慈宁宫都着了起来。

“走水了!快抬水来!”

“娘娘呢?娘娘还在里面,快救娘娘!”

“叫医官,快叫太医来!”

整个慈宁宫忙做一团,救火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当护卫们冒着危险进入火海中,才发现孙太后身处火海中央,早已被浓烟熏晕。

几人连忙合力把晕厥的孙太后到殿外,唤来医馆施救,但这一切已经太晚了。

原本孙太后就身体欠佳,被浓烟一熏直接没了气息。

“快!快救娘娘!不然你我难逃一死!”

听到呼喊几名医官连忙上前把了把脉搏,缓缓的摇了摇头。

“太晚了,太后本就有旧疾,体内精血枯竭,无力回天了!”

“速将此情报禀于陛下,准备丧仪。”

正统十五年春,太后孙氏崩,京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