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开口道:“从公孙康之前的种种表现来看,他一直都不敢轻易涉足我军和曹军之争。”
“眼下局势虽然是曹军势弱,可公孙康一直作壁上观这么久。”
“属下以为,他多半还是不敢介入其中的。”
“反正只要他不出兵,就不算和我军撕破脸皮。”
“等到我军下幽州之后,咱们就能从容招降!”
吕布幽幽道:“文和啊,本王招降,从来都是依功而收。”
“如果公孙康愿意出兵夹击曹军,咱们可以开出四镇将军号加亭侯的爵位,还能荫及子弟。”
“可若是等到我们收拾完曹军他再来投降,到时候毫无功绩可言,本王如何还能开出这么厚的条件?”
吕布这话一出口,贾诩沉思片刻之后。
终于还是苦笑道:“只希望公孙康这次可以聪明一回,不要等到最后再生波折!”
想要对付公孙康,其实贾诩也不是没计。
只要骗他说,你老老实实待着不动。
等我们拿下幽州全境,立马就给你镇北将军号赐亭侯,然后再荫及一弟二子入朝为官即可。
可吕布话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那就是公孙康这回不出力,镇北将军号他都拿不到!
如果是以前,为了生存求活,贾诩可以劝着吕布去骗公孙康。
可现在什么时候了?作为楚国之主,吕布的身份地位,必须要爱惜羽毛,不能再去两面三刀了!
这个时候,贾诩也只能盼着公孙康识相一点!
吕布沉声道:“公孙康虽然糊涂,可他手下诸多军将和参谋,绝不会全都是酒囊饭袋之徒。”
“所以我们对他,绝不能毫无防备。”
“假设公孙康这一次,非要出兵西进以助曹。”
“我军此时,又有何应对之法?”
别人暂且不说,可公孙康手下长史王烈。
太原王氏出身,当世大儒,名声甚至还在邴原和管宁之上!
以王烈的眼光,又岂能看不出公孙康如今之处境?
最关键的是,当初晋阳城破之后。
因为王家牵连曹操的缘故,自己对王家可是直接下了死手的!
如果王烈想要报仇,他会不会劝说公孙康投降曹操?
听到吕布此言,贾诩略一拱手道。
“想要支援文长,属下有两条计策。”
吕布点头道:“文和仔细道来!”
贾诩开口道:“第一,咱们暂时放弃攻打河内郡的计划。”
“火速传信文远,让他调兵北上,然后过并州和代郡。”
“继续转道往东,前去支援文长。”
张辽在河内郡主攻,曹仁是被动防御。
如果张辽想走,只要带兵一退,扔出去河内郡几个县的辖地。
然后再留下精兵数千镇守壶关,曹仁根本没办法进行反扑!
可张辽距离上谷郡,多少有些太远了!
消息一来一回,要拖延太多时间。
除此之外,张辽在河内郡可不光是为了拿下河内与河东二郡。
他要是这么一退,曹仁估计很快就会带兵北上支援曹操!
这个结果,绝非吕布希望看到的。
思及此处,吕布摇头道。
“文远所部暂时还不宜轻动,文和接着说第二计又当如何?”
贾诩拱手道:“卢奴城这边,一时半刻战端难起。”
“所以我军十万坐镇此间,多少有些大材小用了。”
“如果主公想要给文长增兵,咱们可以从主力大军之中分兵两万!”
卢奴城这边,是曹军主防,所以曹操不敢轻易分兵。
可对于楚军来说,战局主动权一直都在自己手中。
就算分兵两万人北上,只要暂时不打,依然能够稳住局面!
太史慈开口道:“若是咱们抽调两万大军北上,曹操会不会主动进攻?”
现如今双方兵力相差不大,所以曹操才不敢轻动。
可一旦分兵之后,曹军主力就能占据相对优势。
如此一来,就会引起卢奴城这边局势变化啊!
贾诩笑道:“只要我军营寨不减,到底十万人还是八万人驻扎其中,曹军斥候又岂能近前窥视?”
吕布若有所思道:“所以文和有办法,去骗过敌军斥候耳目,悄悄把两万大军送往高柳城一线?”
双方大军互相对峙,无论曹军还是楚军,全都是斥候尽出!
虽然曹军斥候不可能靠近大营,可远远观望还是能做到的。
两万大军北上,这么大的声势,如何隐藏?
贾诩笑道:“主公勿忧,我军十万人坐镇此处。”
“每日人吃马嚼各种消耗,都要大量民夫从高柳城转运而来。”
“只要咱们稍微变通一下,让普通民夫继续运送粮草辎重入营。”
“然后再以步卒将士们扮成民夫,押送空车去往高柳城。”
“敌军斥候远远观望,他们岂能知晓这等瞒天过海之计?”
楚军粮草辎重,有杨岳率领三千骑兵沿途护送。
所以贾诩根本不怕,曹军斥候能靠近运粮队!
听罢贾诩此计,吕布立即点头道。
“此计可行,子义,立即抽调两万军开始准备!”
“等到下一次运粮队赶到之后,就换上他们的衣服悄悄北上!”
“半个月之内,一定要把两万军悄无声息送往高柳城!”
太史慈抱拳道:“末将遵命!”
黄忠同样抱拳道:“主公,要不这两万步卒,就让末将带往北方吧?”
卢奴城无仗可打,上谷郡那边却如火如荼。
黄忠这是按耐不住,想要去往战场之上杀敌立功了!
吕布笑道:“卢奴城一旦开战,须有精兵猛将坐镇方可。”
“所以汉升这一回,就不必带兵北上了,先继续留在此处听调!”
北方战局,是以魏延为主将,庞统从旁辅助。
可黄忠的官职,比魏延还要高出一级。
真要是让他去了上谷郡,到时候北方数万大军听谁的?
论武艺,魏延确实不是黄忠的对手。
但是说到指挥作战,吕布还是更相信魏延的本事!
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场中诸将立即各自行动起来。
建安十四年,五月二十八,襄平城。
公孙康正在书房之中处理政务,忽然有亲卫进来禀报。
“主公,王长史有紧急要务,正在门外求见!”
“紧急要务?”公孙康纳闷道:“先让他进来再说!”
辽东一带风平浪静,王烈所谓的紧急要务,难不成是幽州局势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