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爷 > 第102章 奇人与怪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塘,又多了百多名饿汉。

我明明吃饱了,看他们吃饭的模样,我又饿了!

今晚,我可以和这位把总爷好好谈一谈了。

余良佐本山东灵山卫人,得祖宗荫封总旗官。后朝廷要在朝鲜用兵,从沿海卫所征调各路水师,他成为其中之一。

余良佐不但参加了对倭作战,更参加了那场在东亚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陆梁海战。让我惊讶的,这人竟然曾经是那位战死在异国他乡的邓子龙邓将军的部下。

也因为那次海战,他因功被擢升为把总。

这位病汉在诉说那段峥嵘岁月时声音低沉,目光坚毅,似乎体内的军人血性仍在燃烧。

然而说到归国之后的遭遇,他则除了苦笑同无奈再没有别的表情了。

入朝作战之后,许多人因功获封。然而官好封,位置却难找。余良佐在家闲居半年,才托情谋了这么一份差事。

结果来了之后才发现,他这把总爷就是一个空壳子,辖内两个百户所的土地早就被人卖了,军户要么沦为佃户,要么逃亡,便手下两个百户官也是寄名。

什么是寄名呢,简单来说就是冒名顶替,这个人是谁不知道,但俸禄一准会有人领。

那我不干了,回家行不行?答案是不行,走就是逃兵,要杀头!再者说,几辈子人用性命换来的铁饭碗,岂是说扔就能扔的?

然而他是个空降的,又是外乡人,在天津卫无人可依靠,而把总这个位置也是有很多人眼馋的。

结果就是,卫里城墙要翻修、水渠要疏通......总有干不完的活安排在他头上。

他一个外乡人,又要钱没钱要地没地的,如何能指使动辖下的军户呢,谁理你啊。

为了活着,他就只能倒贴,自己掏钱雇人给卫里白嫖。

他之所以生病,其实应该说受伤更精准一些,是因为前些日子为几条商船做护卫,同朝鲜海贼干了一仗。

听他这样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这么伟大,你怎么不上天呢?

然而当事后那些同大头兵一起吃饭的工匠也这样说时,我不得不相信了。

我只能感叹,这世界还是有老实人的。

我问他,“这种日子,你就这样一直过下去?”

余良佐很难为情的说,“几次跑海也攒了点银钱,卑职原本在兵部里托情,打算调往他处的。”

我惊讶道,“你在兵部里还有认识的人?”

余良佐脸色一红,“卑职哪里有认识的,是兵备道的一位朋友认识,帮卑职使的银子。”

我又问他,“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余良佐回忆了一下,“就三个月前的事,殿下为何有此一问啊?”

我对他微微一笑,“看来你的银子没有白使,我这份差事就是你花钱买来的。”

余良佐:......

他愣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的说,“不会吧,卑职......卑职一直以为是卫里的安排。”

“也有可能!”

我憋着笑对他说,“既然你这么想为本王效力,那日后可要好生做事,莫要浪费了你那请托的银钱。”

这个二百五,拿命换来的军功却被他玩成了笑话,也是奇人!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船坞建造渐渐步入正轨。

但却并不代表我就可以闲来无事在海边吹风了。

在我入住北塘的第五日,有两位六十岁往上的耆老找上门来。

北塘虽然荒芜,但土地并非不能耕种,只是石子有点多。

在北塘北侧有一个小村庄,三十几户人家,都是逃籍的流民。

所谓逃籍,就是从原籍逃跑,理由很多,比如佃农遭了灾,但地主的租子同官府的税却一分不能少;又比如小自耕农家里的地太少,一年到头还不能养活家里的几口人。

严格来说,他们是非法居民,朝廷没能从他们身上收到税,也没能令他们服劳役,抓回去是要挨板子的。

但事实上逃籍太多,没人管也管不了。

赵士桢在初来时就提到过这些人,我的答复是不管不问,愿意来做工咱就给工钱,也确实有几个人在我这里做工。

我不知道他们来是什么意思,但本着我大明一贯的敬老原则,我还是见了他们。

他们见到我之后,在惊讶之余随即便诚惶诚恐的下跪。

我把他们扶起来,问道,“两位老丈寻我何事?”

其中一位老者颤颤巍巍的对我说,“沙田庄有32户,176口人,五年以来开垦田地649亩。恳请瀛王殿下开恩赏,录入名下。”

我都懵了!

100多口子五年开垦出来的土地就要白白的送给我?

他们肯定不傻,那就一定有我所不知道的内幕。

我把目光看向周总管,老总管趴在我耳边小声的说道。

“自来有小农愿将田产纳入王府名下,虽每年交租,但却可不服劳役不纳税了,算起来小民还是赚了便宜的。而似沙田庄这般的流民,一旦被有心人盯上,就会驱赶他们回原籍,而这土地自然也被霸占去了。”

非法所得,没收没毛病。

但我还是没想明白,若王府都有这般的特权,那天下的田地不是都姓朱了?这应该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最起码当地的官员不愿意,皇帝也会不高兴。

不过天津卫周边军户居多,田地本也是不纳税的,到底是军田还是民田,想必也是乱糟糟分不清的。总之,好处都归了地方,而国库却没有收到几两。

两个老者的来意弄明白了,把田地的名义所有权给我,但使用权仍旧属于他们,这样就规避了不可测的风险,例如有人要抢他们的田地,或者给他们落籍,然后征税服劳役。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不失为保护自己的一种办法。

话说,这片土地本就是皇帝赐给我的好吧,貌似我收租也理所当然。

于是我问他们,“亩产几何?本王应该收几成租子呢?”

那老者忐忑说道,“算起来亩产接近两石,来时已经商量好了,沙田庄愿交两成的租子。殿下啊,您就开天恩收了我沙田庄的地吧。”

我再问他们,“为何这般急切,难道有人在催逼你们么?”

那老者沉默半晌,才温吞的说,“卫里来人催过数次,若今年再不落籍,就要赶我们走了。”

我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难过?

我相信他说这话的时候心头在滴血,谁几年的辛苦付出愿意拱手送人呢?

我思量一会儿,那老者却以为我对租子不满意,他怯生生而苍老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

“殿下,三三......三成的租子也是可以的,不能再多了,再多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我摇了摇头,对他说,“你误会了,如果我给你们十头耕牛,你们还能再开垦多少土地?”

老者愣神,旋即惊喜莫名。

“有十头耕牛,老汉担保能再开垦800亩田地来,至少这个数!”

我欣然说道。

“那好,便收你们两成的租子,改日便安排人去你们庄子丈量田亩,制定白册。

但我有言在先,这牛可不是白白给你们的,本王多少钱买来的便多少钱卖你们,没有利息,本金三年还清。如此这般,你们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