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没记错的话,多尔衮好像就只有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也没有第二个女儿。

从这点上来看,这个女儿肯定是多尔衮的宝贝女儿。

因为后世有名的鹿鼎记,崇祯皇帝曾查过,吴三桂的儿子所娶媳妇是皇太极的第十四女,也就是所谓的建宁公主。这个时候,皇太极都死了,他留下的女儿,当然不及多尔衮的女儿宝贝。

这份书信中,虽然是祖大寿的口吻说这事,但明显是多尔衮的意思,连自己女儿都拿出来当价码,可知多尔衮对山海关的急切性。

该不会满清真的倾全国之兵,要来攻打关内了吧?

要说这个时候东亚这边的军力谁最强?毫无疑问该是满清军队。

李自成的军队,刚刚才从流贼属性开始转化,不管是李自成自己,还是他的手下将领和文官,都没有从流贼的思维彻底转化成争夺天下的思维。要不然,他就不会一直追赃助饷,而会有意整顿军队,吸收读书人为己用。

甚至李自成才刚有自己的老窝,还没有自己的兵工厂之类的,一切还全靠抢。

但是,满清却不一样,辽东就是他们的地盘,隔三差五就从关内掠夺人口去充实辽东。打服了蒙古草原,组建了蒙古八旗,又收编了很多汉人军队组建了汉军八旗,关内已有的火枪火炮,满清都能自己造,并且他们造出来的火器,还很精良。

武事方面,满清以他们本族军队驱使蒙古和汉军八旗,文事方面,则也有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等一众人等辅助。

掌权的,从野猪皮努尔哈赤开始,到皇太极,再到多尔衮都是满清里面最精明的。

这样的势力,绝对比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要厉害得多。

更不用说,他们就盘踞在辽东,看着关内互相争斗而能置身事外,有好处的时候再进来捞一把。

在这个时候,满清要是倾全国之兵入关的话,就算没有原本历史上的吴三桂献关,也是足以改变关内势力的一股力量。

真要说缺点的话,满清唯一的缺点就是人口太少!

但是这其实也不能算多少缺点,因为在历史上,辽、金、还有铁木真建立的帝国,最初的人口都是少的,通过兼并其他部族壮大,进而足以威胁中原。

崇祯皇帝仔细回想了他记忆中的历史,再结合当下的情况,最终决定,不管怎么样,就当满清要集结全国之兵入侵关内这种最坏的情况来对待。

于是,他立刻让方正化拟旨,给山海关、京师以及晋北都发出了圣旨。

而崇祯皇帝自己这边,立刻加快了组建地方兵的速度,把撒出去的京营军队都撤回太原,并且抓紧时间训练这支京营。

他还需要在太原这边坐镇,看着晋北抄家自八大晋商的物资,转移一部分到晋中来救济,一直到卫景瑗把晋中地区完全接手才行。

………………

京师这边,监国的太子朱慈烺很快就收到了崇祯皇帝发过来的圣旨。

文华殿内,朱慈烺让身边太监读了圣旨,然后便对底下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说道:“听到没有,父皇正在晋中赈灾救人,你们就不要再让孤转奏章去救山东了,父皇根本无法脱身。如今建虏还要入侵,父皇根本不可能再领兵拿下!”

顿了顿,他又说道:“父皇说了,只要军民一心,流贼粮草无多,打不下的话自然会走。卿等如今要关注的,是建虏入侵之事!”

范景文等人听了,皆是无奈。

他们不得不承认,皇帝说得也是有道理的。

流贼大军囤积粮草的真定被皇帝攻下,没了粮草的流贼大军只能不断地转移补充粮草,如果停留一地久了,后勤补给不上,那必然会因为大军饿粮食而崩溃。只要衮州府那边能坚守住,贼军自退!

于是,范景文很快转移了注意,表情严峻,向朱慈烺奏道:“陛下说建虏很有可能入侵关内,微臣以为,当速派人马前去打探消息,如此才能有合适应对!”

朱慈烺一听,连忙问道:“何为合适应对?”

他知道,范景文这个首辅是懂兵事的,他说的话,该是能听的。

只听范景文马上回奏道:“如若建虏真能提前知悉建虏入侵,当加固京畿之地各城城防,并实施坚壁清野之策,建虏远道而来,一旦粮草得不到补给,自会退去。”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在一片石战败之后,也是采用了坚壁清野之策。但是,他只是这么吩咐下去,他手下人不但没有执行这个策略,反而纷纷反叛他,投降了满清,以至于一败再败,根本没有重整军队喘息的机会,就被满清给打死了。

此时,范景文说了之后,不等太子说话,就马上又解释道:“坚壁清野之策下,坚固城池外的房子,庄家都要毁掉,自身损失也是极大。就算建虏随后退去,赈灾和重建家园亦是花费巨大!”

朱慈烺算是听明白了,确认道:“所以要确认清楚建虏是否真得入关?”

“殿下圣明!”范景文听了,马上回答道。

其他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一个个脸色都是非常严峻,纷纷跟着劝谏,就怕太子年纪小不懂事会乱来。

“殿下,建虏野战无敌,千万不可轻敌啊!”

“是啊,殿下,建虏入关,皆是纵横无敌,须得坚壁清野才成!”

“朝廷对建虏之胜,皆只是守城而已。野战,建虏无敌!”

“……”

朱慈烺听到他们的话,很是不满,皱着眉头,不高兴地问道:“建虏有那么厉害,难道就不能直接打败建虏么?”

说到这里,他从御案上拿起一份文书说道:“父皇一战便灭了保定城外六万贼军,一鼓而下贼军囤积粮草,重兵把守的真定城,又单骑破关,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固关!我父皇都打不过建虏?”

随着圣旨一起到的,就是有关崇祯皇帝的事迹介绍。这份文书是以方正化为视角,介绍了崇祯皇帝的勇武。当然,这肯定也是得到了崇祯皇帝本人的同意。意思也很明显,鼓舞士气,竖立皇帝的威信。

范景文等人听到他这话,特别是说皇帝单骑破关,他是一个字都不信。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单骑破关!

倒是保定之战和真定之战是真的,这是事实。

或许是朱慈烺看他们的表情,大概猜出来了,便让太监把文书转给他们,同时自豪地说道:“孤就知道你们不相信父皇的武勇,你们自己看看吧!”

范景文最先看,他一看之下,看到的不是皇帝的武勇,而是皇帝在军中的威望和民心。

看完之后,他把文书转给身边的蒋德璟,然后一脸佩服地对朱慈烺奏道:“陛下所领之军,当能和建虏一战!”

作为知兵的文官,看过的书又多,这一看之下范景文就能肯定,如今皇帝麾下的朝廷官军,绝对会为皇帝效死的那种。

拼命的时候,最怕的是不要命的!更不用说,这支军队有周遇吉等一些能打的勇将统领,又有保定真定的战绩,皇帝指挥下,令行禁止不是问题。

这样的军队战力,绝对不用妄自菲薄,哪怕和建虏交战,也不一定会落下风。如果武器、训练能跟上的话,再现大明朝开国之初明军的风采,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说,皇帝刚领军出征的时候,范景文对皇帝还是很担心的话,此时的范景文,已经能在皇帝的身上看到大明朝最能打的两个皇帝的身影了。

在文华殿内的这些文官,都是人精,一如范景文一样,他们看到了皇帝所做这些事情对军心民心的影响。

当然,对皇帝的勇武,他们也是非常惊讶的。什么时候,皇帝竟然变得这么厉害,和贼将单挑,一个回合就能把贼将活捉了!

一时之间,文华殿内的气氛,从之前的凝重中又恢复了一些轻松。

建虏的强大,似乎是刻在了这些朝堂高官心中,让他们闻虏而色变。但是,不管如何,大明皇帝已经统领了一支同样能打的军队,或许,打败建虏野战无敌的神话,会被当今皇帝做到吧?

有了信心之后,除了范景文之外的其他官员,都开始积极发言起来,最终商议出的措施,一是让京畿之地先行做好防备,对于长城防线,重新整编军队,发放军饷,加强防御。京师这边,同样加强城防。

一时之间,京畿之地都动了起来,预防建虏可能的进攻。

而有关皇帝的事迹,开始在城内传开,给了京师上下以信心。有一些人甚至期待着,希望当今皇帝能大发神威,击败入关的建虏。这样以后京畿之地就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建虏又会破关劫掠京畿之地。

当然,这种希望还只是存在极少数人的期望中,毕竟建虏无敌的形象,经过这么多年,已经深入每个京畿之地百姓的心中。

与此同时,在山海关这边,崇祯皇帝的旨意也到了,明确王承恩和吴三桂之前的做法是对的,就让吴三桂和建虏联系,探听他们虚实,如果有可能,就把他们引到辽东走廊逛逛,消耗他们的粮草物资。只要吴三桂能做到这点,记一大功。

而在衮州府这边,李自成再怎么慢吞吞地,终归是经不起粮草的消耗,打下了衮州府城。得益于李自成的慢吞吞进攻,鲁王和一些当地乡绅成功逃往江南了。

有没有抓到鲁王什么的,其实李自成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其他方面,这不,他就在发脾气了:“何以堂堂衮州府,竟然没什么粮草?山东不是很富的么,粮草呢?”

李自成最在意的,就是两件事情。

第一件,调动明国皇帝的人马,最好是能野外歼灭掉,那是最好了。

第二件,就是粮草物资必须要有保证,因此,他一路南下的时候,没有停留,也是要补充粮草。

结果呢,明国皇帝那边,根本没见他有追来山东的迹象;而他本来以为衮州府肯定有比其他地方还多的粮草,结果又是出乎意料地少。

真可谓事事不顺心,他终于发飙了。

宋献策看到这个结果,终于想了起来,对李自成说道:“殿下,该是山东被辽东的女真人劫掠过,因此没有多少余粮!”

听到这话,李自成也回过神来,肯定是这个原因了。但是,他不想知道原因,他就想要粮草!

这不,就听他都对宋献策发怒了:“既然你知道,为何事先不说?且这南下的主意,也是你说的,又该如何?”

听到这话,宋献策连忙回答道:“殿下,此计还未失败。我们原定的最主要目标,便是曲阜孔家!”

说到这里,他看到李自成似乎理智了点,便连忙又提醒道:“明国官员可以不在意孔家某个人的性命,但是绝对在乎曲阜孔家的安危。圣人门徒,如果连圣人之后都无所谓的,定然被其政敌攻击。明国皇帝要以士大夫治理天下,必然也要重视他们的想法。”

“就算再退一步,明国皇帝还是没来的话,曲阜孔家可是千年世家,比起明国藩王都要久远多了。如果微臣所知未错的话,上次辽东女真人杀到山东,连这衮州府都打下来了,但是他们也没去骚扰曲阜孔家。如此,微臣有个想法!”

一听这话,李自成发泄之后恢复了不少理智的,就有点没好气地问道:“又有什么想法?”

宋献策恭敬地回答道:“曲阜孔家乃是读书人心中的圣人之后,他们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圣人的看法,可以影响大部分读书人。因此,殿下发兵曲阜,让曲阜孔家向天下宣告,殿下才是天命所归之天子,大顺代明,是天意。如此,便能让天下读书人都对殿下的印象改观,从而为殿下所用!”

听到这话,李自成的脸色果然好多了。

他自己其实很清楚,驿卒出身,造反之后一直被明国官军追来追去,害得他逃来逃去那么多年。他的名声,在读书人那边,大概率是臭的。

如今要坐天下了,肯定要用人才的。可如今读书人投奔他的,还是不多。如果曲阜孔家能按照宋献策这么说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了。

想到这里,他又不由得有点担心起来,当即问道:“可万一曲阜孔家不肯这么做呢?毕竟……毕竟他们可是圣人之后!”

宋献策听了,不由得露出了一丝鄙夷。不过为了避免李自成误会,便又马上收敛了鄙夷的表情,给李自成解释道:“曲阜孔家,也只是圣人之后,可没有圣人之德。历代以来,改朝换代多了,孔家一直不倒,就因为他们会见风使舵,投靠新的主子,哪怕新的主子是蛮夷,只要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一样甘心投靠!”

他虽然认识字,但是日子过得很苦,走南闯北给人算命,也就根本没把他自己当作儒家子弟,自然不存在尊重曲阜孔家的心思。反而拨开了曲阜孔家身上披着的那层圣人之后的皮,让李自成这个驿卒看清楚,这到底是什么货色。

李自成一听,当即恍然大悟道:“明之前乃是元,蒙古人占据中原,孔家也是投靠了的,对不对?”

“殿下英明!”宋献策赞了一句,然后继续说道,“如果曲阜孔家识相的话,拥戴殿下,那可以取少数粮草补充军用。可要是不识相的话,孔家的财富,够我们大军用好久了,顺便再把刀架他们脖子上,让他们再拥戴殿下!”

听到这话,很对李自成的胃口,当即恢复了笑容道:“不愧是孤的军师,此法好,就这么办!”

于是,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大军,便只在衮州府休整了一天,然后就往曲阜推进了。

一路上,看着沃野良田,宋献策都给李自成介绍道:“殿下请看,这曲阜以及周边的粮田,全是他们孔家的。据说整个曲阜城里,也都是孔家的族人。”

李自成听了,哪怕他领军跑了大半个大明,也没见过这等事,不由得啧啧出声。

牛金星是举人出身,对于曲阜孔家,还是有些敬畏之心的。之前忙于后勤,他没参与议事,此时听宋献策和李自成一路上的对话,他不由得有点疑惑地问道:“殿下,不会是要来真的吧?”

他太了解李自成了,一看他的神态,就知道他似乎是要去吃肥肉。

李自成听了,斜着眼睛看着他道:“不然呢,孤跑这么远过来,只是看看这粮田美景?”

牛金星听了,有点犹豫,最终还是说道:“殿下,那些达官贵人可以动,藩王皇帝都成,但曲阜孔家……”

李自成听了,有点不耐烦,当即说道:“孔家又怎么了,还不是一个脑袋两个胳膊?他们要识相的,孤对他们自然会客气,他们要是不识相的,就凭他们占据了这么多的粮田,孤就要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