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七零:我不是炮灰 > 第233章 看上夏志鹏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青青他们不敢惹,也不愿惹。在农村,谁愿意娶一个强悍的媳妇呢!

但这个夏志鹏,就不一样了,他不但人长得俊,有钱,性子温和,还有本事,听说家里还是帝都的,这是标准的金龟婿呀。

别说将来回帝都,就是不回去,就这条件,打着灯笼也难找。

于是,许多有闺女的,人家就打上了夏志鹏的主意。

卢长松家。

“她六婶子,你说将我家闺女说给夏知青,可行不可行?”

卢长发的老婆苗菊问自家堂兄弟媳妇周桂荣。

卢长发家有个闺女,叫卢春丽,那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俊,长得天仙儿似的,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刚摘的樱桃,说起话来,声音像春天的黄鹂。

凡是见过他家春丽的,没有不挑大拇指说声漂亮。大家都说,春丽这丫头,要是生活在古代,就是进宫当娘娘也是可以的。

卢长发家也一直以春丽这丫头引以为傲,准备将她嫁到城里去,嫁个吃商品粮的,到时候好拉拨他们这一满家子。

可是,在这个吃穿凭票的年代,城里哪是那么好嫁的?

当初也有人给春丽这丫头介绍过城镇户口的小伙,但那都是些什么男人呢?

有的是家庭不好,在城里说不上媳妇儿的,有的是身体有缺陷,在城里说不上好的。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有一个媒人竟然给她介绍了一个智力有障碍的。

气得卢长发两口子将媒人赶出了门外。

见卢家拒绝,那媒人当时还连讽刺带挖苦的说:“人家要是没点毛病,凭啥娶你个农村丫头?门当户对,都在城里上班不香吗?”

媒人的话虽然很难听,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儿,婚姻这件事可不就是讲究个半斤八两,弯刀对着瓢切菜对弧吗?

你长的再漂亮,也挡不住自己是个泥腿子的事实,人家长的再不堪,但人家有城里户口,婚姻说白了,就是这么现实。

自此,卢家就不再将目光盯在城镇那些吃商品粮的小伙子身上了。

虽然卢长发家降低了嫁闺女的条件,可是一来二去的,人们都知道卢春丽心高气傲,要求多,也就没有几家前去提亲。

卢春丽本身长得漂亮,普通人家她也瞧不上,但真正好的人家也看不上她。

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过了年就二十了,还没有说好人家。

卢长发夫妻俩为这事也是发愁。谁知,不知怎么的,卢春丽现在看上人家夏知青了,要自己母亲给自己找人说说看。

就这样,苗菊找到了自家老堂卢长松的媳妇周桂荣。

卢长松,是他们西大队的队长,到时候许多事还要麻烦他们家。

“你说夏知青呀,那谁能知道,我们家长松也没有与他打过交道。”

周桂荣回道,她可不愿揽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去年,她给春丽丫头介绍个小伙,是个因公负伤的工人,有工作,家庭好,长相也不错,就是脚有点跛。

本来以为很合适,结果却被春丽丫头推了,而且话里话外说自己看不起他家。把自己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从那以后,她就发誓再也不管春丽丫头的事。

并且,她心里对这件事也不看好。

人家夏知青是什么条件,自家姑娘又是什么条件,自己心里没点谱吗?还肖想人家夏知青!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家配不配得上!更不要说,人家还有一个沈知青!

但吐槽是吐槽,这话却不便说出来,谁都知道卢长发家对他家闺女儿期望有多大。她作为一个旁门的婶子,更没有必要讨这个嫌。

苗菊听了周桂荣的话,却似得了圣旨一般,欢喜道:“她六婶子,你也觉得这门亲事做的?”

周桂荣能说什么!总不能自揭老底说自己只是骗她玩的。所以她只能捧场了:

“做得的,做得的,就你家闺女那模样,几个能比得上!”

“那是,咱这十里八村的,我家春丽要说相貌第二,那就没人敢说第一。更别说夏知青只不过是一个下乡知青,就是那县里当官的,我们家春丽也是配得上。”

苗菊又开始得瑟上了。

“虽说夏知青是个城里人,但现在下乡了,那就是乡下人,甚至连乡下人都比不上,招工人,上大活,还不是先紧着我们这些本地人。

现在他可能还想着回城,等他在这里被搓磨两年,就知道娶个当地人有多么重要。

你看咱们老卢家,在这红旗大队也算得上家大业大,名门、嗯……那个、那个望族,他娶了我家春丽不吃亏!”

“是啊,他要是想开了,娶春丽真是占了大便宜,不过,嫂子,夏知青好像正和沈知青谈对象的吧。”

周桂荣觉得还是要提醒一下苗菊,夏知青可是有对象的,她们还是不要横插一杠子,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让人家看了笑话。

谁知苗菊迷之自信:“那有什么,知青谈着对象,又娶当地人的还少吗?”

两个都是知青,挣得不够吃的,为了一口吃食,男的娶当地人,女的嫁当地人,这样的多了去了。

再说了,她家春丽这样漂亮,完全不输那沈知青,她就不信了,那夏知青见了会不动心!

周桂荣见说不动她,就感觉很糟心。

她觉得,苗菊如果执意去向夏知青提亲,十有八九不成。可如果不让她去,就她那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性子,自己恐怕也拦不住。

怎么办呢?

周桂荣眼珠一转,想起了一个人。

于是她又提了一句:

“嫂子,就算没有沈知青,那不还有一个夏知青吗?那天两人打野猪时背靠着背,这在咱这农村,就算是有了肌肤之亲了。”

按咱们这个地方的规矩,两个人有了肌肤之亲,多半是要结婚的。

听了周桂荣这话,苗菊不高兴了:

“背靠背怎么了,那不是话本里说的什么“事急从权”吗,都什么时代了,你还这样想,真够落后的。”

苗菊的话就像机关机,嘟嘟嘟地朝着周桂荣就是一阵子扫射:

“再说了,那两人都姓夏,说不定人家是兄妹呢,你看那眉眼,那表情,多像!你心里咋就那么龌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