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明史》《明实录》。
八月十八日,于谦府邸内。
于谦端坐于厅堂主位之上,两侧官员肃立。
他轻抿一口香茶,沉声说道:
“诸位同僚,土木堡之变,朝廷痛失诸多前辈,我亦深感痛心。
然而,我们必须振作起来,前辈们离去,也意味着新的机遇降临于你们!”
户科给事中王竑疑惑地问道:
“于尚书所说的机遇是何意?”
于谦目光如炬,直言不讳:“自然是权力!”
王竑又问道:“可如今权力尽在太后手中。
于尚书能有何打算?”
于谦微微点头,解释道:“不错,太后暂掌大权,但那是因为新君尚未登基。
太后手中的权力,多源于皇帝。
一旦新君即位,太后之权必将削弱。
诸位,可明白其中深意?”
御史陈镒忧虑道:“但太后不愿放权,且坚持让郕王监国,而太子是先帝之长子。
他本身就占据着法统大义,这该如何是好?”
“既然讲道理,来文的不行,我们就来武的,因为本官现在是兵部尚书,加上陛下又不在京城。
我们就杀马顺这只鸡,给郕王和太后看,相信太后看完,会明白该怎么做的。
具体细节,尔等附耳过来!”
于谦深吸一口气,示意众人附耳过来。
低声密谈。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但有些事却未曾提及,如私自调兵入京之事。
于谦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行事。
八月十九*《明实录》。
兵部尚书于谦,以兵部的名义,私自调山东一带备倭军四千五百人进京。
又调北直隶运粮兵,三万六千人入京!
什么是山东备倭军?兵力多少?
根据明朝《即墨县志》的记载。
明永乐年间,明朝政府为了加强海防,立即墨等三营,以分控二十四卫所。
这些营地的选址与所控制的卫所距离相均衡,确保了防御体系的稳固与高效。
据《山东通志》所载,山东省境内共设立了十八个卫所,其中七个由山东都指挥使司直接管理,而其余十一个卫则隶属于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
这些隶属于备倭都司的卫所,因专门负责防御倭寇入侵,故统称为山东备倭军。
备倭都司下辖登州营、即墨营和文登营,每营负责管理若干卫所,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海防体系。
在明朝的海防布局中,登州营负责管辖登州卫、青州左卫和莱州卫,而文登营则掌管威海卫(后成为北洋水师的大本营)。
宁海卫、成山卫和靖海卫。
至于即墨营,则负责大嵩卫、鳌山卫、灵山卫和安东卫的防御工作。
这些营地的设置,不仅加强了山东省的海防力量,也体现了明朝政府对海防建设的重视。
然而,在影视剧《大明风华》中,山东备倭军被描绘成朝廷的精锐力量,其兵力之众、战斗力之强似乎达到了夸张的地步。
剧中甚至出现明朝调动二十万山东备倭军增援京师的情节,这显然与史实不符。
实际上,根据《筹海图编》的记载,山东备倭军的兵力远未达到如此规模。
以登州营为例,其下辖官兵仅有一千五百二十四人,战马五百二十一匹;文登营官兵一千一百四十人,战马四百四十匹。
至于即墨营的兵力,虽无详细记载,但根据其他两营的编制推测,亦不会太多。
因此,整个山东备倭军的总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考虑到明朝军队普遍存在的吃空饷问题,实际兵力可能更为有限。
由此可见,影视剧中的描述并非历史真相。
山东备倭军虽然在明朝海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兵力规模远未达到恐怖的二十万之众。
我们应以史实为依据,客观看待历史人物的贡献与成就,避免夸大其词或误导观众。
所以电视剧当个热闹看就行了,认真你就输了,我之所以这么解释,怕有人突然回我。
电视剧里,山东备倭军是调了二十万人。
你这里怎么就几千人。
首先那是电视剧,历史是现实不是童话故事,历史以前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作为明朝专门防御日本倭寇的海防部队。
备倭军的地位极为特殊。
按照朝廷的严格规定,省府道各级官员均无权擅自调动这支精锐之师。
在紧急情况下,唯有朝廷兵部才能下达调兵命令,并需使用象征着权力的金符作为凭证。
否则,即便是一兵一卒,也绝不允许擅自行动。
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后,拥有了调兵的权力,但明朝兵部通常只负责调兵而不能带兵。
带兵之责则交由武将承担。
这样的分工旨在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确保各司其职。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于谦作为兵部尚书,不仅拥有调兵之权,更能够亲自带兵。
将兵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皇帝与太后权力被架空,只能在深宫之中瑟瑟发抖,处境堪忧。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权臣竟被后世大肆夸大,无限拔高,甚至能与岳飞相提并论。
然而,岳飞至死都不曾手握兵权与粮食,两人之间的性质可谓天壤之别。
此时,京城已有数万兵马,加上新征之兵,总数已达十几万之众,而瓦剌兵力仅三万有余。
京城城墙高耸,坚固厚实,瓦剌又无攻城器械,理应足以抵御。
但于谦的真正目的在于掌控兵权,因此兵力自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八月二十日,于谦紧急调兵遣将。
派遣官员前往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命令各府务必派遣两千精兵入京增援。
注意:这里的“各府”指的是每个府城。
而非省份,每个省份的州府数量不同,有多有少,最少的省份往往至少也有四五个州府。
多的乃至十来个府城。
每个府城都派出两千精兵。
仅此一项便已有近十万大军。
再加上前一日调动的数万兵力,短短两日内便集结了十几万大军。
加上京城原本的几万守军,再加上这些新调来的兵力,总数已逼近二十多万众。
对付一个没有攻城器械,只有三万人的瓦剌兵,京城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万。
其中还包括了山东备倭军这种精锐。
你以为这就是极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