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姚倩抬头去看小舅:“小舅,你说什么?”

苏小舅笑了。

那种笑容开朗又透着真诚:“丫头,你啊,前两天有个灾煞,这个灾煞对你一辈子影响很大。我刚才看你的印堂发亮,这个劫是真过去了!爹,您说我说的对吗?”

在老爷子面前,苏小舅说的信誓旦旦,可是却不敢托大,临了还要特意问上这么一句……

苏外公没应声,又眯着眼睛看了看外孙女,点点头:“不错,也是个有大机缘的。兰儿有福气!”

苏外婆一听这话,忍不住后怕:“老头子,你说真的?倩丫头真没事了?”

小舅妈只帮着去收拾东西:“娘,爹都亲口说了,还能有错!”

姚倩也跟着小舅妈去收拾,被拦住了:“倩丫头,你回去晚了,你奶奶又有话等着你!快找你小舅去。”

姚倩也没客气,就坐到小舅身边,舅甥俩拿着树枝在地上比划着。

可能姚倩心性成熟,芯子也不是真正的十岁少女,小舅说的那些什么天干地支,说一遍她就能记住,也能马上理解!

苏外公坐在旁边的躺椅上,帮着苏外婆缠织渔网的线,这个活闭着眼睛都能干。

老爷子听着小儿子的话,时不时插上两句嘴。

初夏的农家小院里,一片和乐融融。

没多久,大门被推开,小表哥苏永安带着一身海水的腥潮气息走了进来:“爷奶,爸妈,我回来了!倩倩来啦!”

姚倩也跟小表哥打招呼。

小表哥的当兵名额没了以后,只在家里闷了两天,就去找了大队长,自己请求分在渔船上挣工分。

对于小表哥的心态,姚倩很佩服。

上一世,小表哥后来出远洋船出了事。

那时候她好像也才十几岁,也就是几年以后的事情,反正外面乱哄哄的,很久没回家的大舅他们还回家了一趟。

……

苏外婆:“倩倩,快来吃饭了,回去路上再慢慢回想。”

外婆的话打断了她的回忆。

姚倩站起来,跟外公外婆他们一起去吃早饭。

小舅妈示意她坐下,端给她一碗面条:“来,花蛤肉下面条,能鲜掉眉毛!倩丫头,赶紧趁热吃,等会面就坨了。”

姚倩谢过舅妈,拿过筷子,挑了一根面条,才发现碗里的面条是白面!这可是细粮,她连忙开口:“舅妈,这细粮留给外公外婆吃。我这么大了,吃粗粮就行!”

苏家做饭偶尔做两样饭,只不过精粮不是专门给男人吃的。

除了苏外公苏外婆这两老,小表哥在船上挣工分太耗力气了,便粗细搭着吃,也算吃上细粮了。

小舅妈连忙拦住姚倩:“倩丫头,听舅妈的。你今年都十岁了,看看你这小身板,个头还比不上东院那招娣呢!娘,招娣今年八九岁?”

苏外婆瞪了外孙女一眼,示意她赶紧吃,想了想说:“八岁了!比阿宗大二十多天!”

众人吃着饭说着闲话,小舅妈:“娘,您老记性真好!”

苏外婆哼了一声:“那不是我记性好!是招娣奶奶占便宜没够!那会兰儿怀着阿宗,我攒着鸡蛋,一个不舍得吃,你们几个也跟着打饥荒。那天招娣妈要生孩子,招娣奶奶来家里,跟我借两个鸡蛋,说是她家儿媳妇生孩子,出气多进气少,已经没多少力气了!”

说起来就是个道德绑架的事,招娣奶奶非说家里没鸡蛋,生孩子的儿媳妇等着能救命的鸡蛋,跟邻居借俩,这还能不借?

可借了不还,就说不过去了!

苏外婆:“这老抠婆子,事后提都不提!兰儿生孩子,我问到她脸上去,死老太婆硬说没这事!扯远了,倩丫头,你看看你那个头,比招娣还瘦小,你奶奶真不是个东西!赶紧的,都吃了。”

苏外公吃东西慢吞吞的,吃饭的时候也不说话,抬眼看了一眼姚倩,才又说:“倩丫头,让你吃你就吃。”

苏外公似乎想起来什么,又交代小儿子一句:“老二,你找个时候,带倩丫头去趟南乡,给那娄家小儿媳看看。”

姚倩正埋头苦吃,听到外公的话,停下来,抬头去看外公和小舅。

苏小舅看着她,给她解释:“没事,你外公是不放心你。我们看你这个劫是过去了。可自家人看自家人,有时候怕不准。我们再去找个人掌掌眼。”

姚倩点头,又问:“那南乡是在哪里?”

苏小舅:“过了县城,还要往南边去。”

苏外婆看着外孙女吃得欢,又悄悄夹了两粒竹蛏肉,放到姚倩的碗里。

姚倩端着碗想躲开,已经迟了:“外婆,我碗里多着呢。您自己吃。”

苏外婆:“我老太婆吃什么都一样,你正长身体,多吃点。”

姚倩耐心哄外婆:“外婆,阿宗他很有办法,这些东西缺不了。您自己吃,别再给我了。”

面条劲道,竹蛏和花蛤稍微烫熟去壳,只留下肉,用葱花爆香,用来做了面条的浇头,面条的汤是烫花蛤的水,无比鲜美。

这些带壳的海鲜原本都要泡上一阵子,吐吐沙子,可这些竹蛏花蛤是昨天大弟他们捡的,在那瓦缸里,用海水泡了一个晚上,沙子早吐干净了。

众人都埋头吃得喷香,姚倩带来的那个干饼子,被永乐表哥掰碎了,泡在面汤里,很快下了肚。

住在海边的渔业人家,至于缺了这些东西吃?

那还真至于。

苏家吃亏在没有半大孩子。

大人们都有人盯着,除了大队里分下来的东西,海边东西不能随便捡。这些海边自然生长的活物,可都是属于集体的,个人去挖去捡,就是挖集体的墙脚,那就是犯错误!

家里有孩子的,就不同了。

孩子们又没有专业的工具,任凭他们去挖,能挖多少?再说了,大人们总有事要做,都要忙着挣工分,哪会时时刻刻盯着这些半大孩子?

孩子们没人盯着了,那不管怎样,多少都能挖到一些。

姚倩记得,再过个几十年,这些海边的滩涂,都被个人划片承包了,可那时候海里的东西也变少了。

她前世闭眼之前,还听说上面要出政策,以后要推出休渔季,让大海休养生息,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反正现在海里东西多,是真多。

吃完一顿饱饭,姚倩想着告辞,她还要去西岭捡上几根柴火,带回家里交差。

苏小舅喊住了她:“倩丫头,别忘记去南乡那事。咱们赶早不赶晚,小舅明天就带你去。你自己想想,怎么跟家里说。”

苏外婆忍不住交代:“倩丫头,你把事情告诉你妈,让她去找理由。”

苏外婆嫁给苏外公,年轻的时候也是读书识字的,为人也有点迂腐,不想外孙女小小年纪随便说谎。

可是她一个小姑娘,出去一整天,意味着姚倩一天不能帮着家里干活织鱼网了,这事姚老太太能答应?

所以,还得是苏怀兰想办法。

姚倩应了,辞别了外公一家人,准备往西岭走,临走却被小表哥喊住:“倩倩,你把家里柴火拿上几根,路上捡了再添上,不然你耽误的时候长了,你家老太太该骂人了。”

听儿子这么说,小舅妈没二话,扯住姚倩就去柴火堆旁:“来,这几根大树枝还没劈开,就拿这几根,回去也能交代了。”

柴火堆底下,好像还团着半截渔网,姚倩看到,便扯了两下,问:“小舅妈,这个渔网还有用吗?能给我带回去吗?”

渔村人家,半截渔网并不少见,大队里真正下海的大渔网,那都是几十米上百米的。这种半截渔网多半都是废弃的,留下来剪开网在鸡窝上面,防止鸡飞出来,也防别的小动物进去偷鸡吃。

小舅妈自然同意。

小舅听到她说这个,又忙提醒:“倩丫头,你家东边那林子,过去可要小心。别贪心。”

姚倩应了知道。

麻绳上捆着几根大树枝,系在腰上,姚倩慢慢往家里走去。

上一世,她被烫伤,很少出门,也知道外婆他们总想法给她送东西,可总隔着些什么,没有这一世亲身体会来的更温暖!

走到半路,遇到大弟来迎她:“大姐!我可算接到你了。”

大弟身旁,还堆了几根大树枝——姚倩一看就懂,这是大弟担心她完不成任务,出来帮她了!

大弟为了帮她,到现在还没去学校,虽然姚倩知道他有些来历,可还是忍不住有些责备:“阿宗,你怎么还没去上学?”

学校在公社,从姚家大队沿着海边往南走,没多远就到了。

姚家大队人口少,村里没有小学。北边苏家大队人口多一些,一样没小学。

两个村子的孩子们,全都在公社小学上学。

姚倩回来的路上,早就看到男娃们去上学了。

阿宗摸摸寸头,有些不好意思:“大姐,你别担心,学校教的那些我都懂。我担心你在外公家耽误太久,再去捡柴火,回来太迟,会被奶奶骂!”

姚倩心说,你个带着前世古代记忆的贵公子,学校里教的,你虽然懂,可现在学校里教的字跟以前不一样啊!

她故意绷着脸:“阿宗,你要是逃学不好好上学,到时候奶奶就有借口,不让你去了!要是能省学费,她肯定很高兴!”

阿宗:“大姐,我就是去迟点,不是逃学,我接了你回去,再去上学。我跑步跑得快。”

姚倩只好瞪他一样:“你好好上学,回来教大姐识字。”

阿宗点头,看到她手里的一团渔网,连忙接过来,展开看了看:“这是好东西,有了这个,我就能在林子里下套了。”

姚倩叮嘱他:“你先去上学,这个东西,我先藏到外面,等下午再说。”

姐弟俩说着话,很快就走到了家门口附近的路口,到了这里,姚继宗又小声叮嘱:“大姐,渔网我去下。你下午别自己去啊!”

姚倩点头:“行,等傍晚海水退潮了,咱们再去弄。”

正好那会天色暗了,老太太不舍得点灯,晚上一般不让家里人织鱼网。

她那个时候,就有空去海边玩。

这海边的红树林,长潮时,底下的大半截树根都能被海水淹没,海水能涨上来,那就能将海里的鱼虾带上来,别管渔网小,这就跟那猎人在山林里下套子一个道理,等着猎物自投罗网。

等到海水退潮,渔网多少都能网到点东西。

进了家门,早饭时早就过了,家里的男娃都上学了,男人们也都出门了,三婶她们去大队帮着织大网了,苏怀兰跟二婶在帮着姚老太太一起准备干粮!

看到姚倩进来,姚老太太瞅了一眼柴火,忍不住叨咕:“这都什么时候了!那树荫都到东墙根了,你这丫头才回来。知道的,你是去西岭捡柴火,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去西乡捡柴火!”

院子东墙处有棵大树,家里人到了春夏,都喜欢看这个树荫的位置估么时间。

树荫东移,到了东墙根,那就是接近中午了。

西乡,那就更扯了,是往西去的一个公社,走路要半天才能走到。

搁在以前,姚倩什么都不说,可现在她不愿意就这么当锯嘴葫芦,还是解释了一句:“奶奶,西岭靠这边的,都让人捡干净了,不相信的话,您自己去捡。”

她这话说的不好听,可谁被这么说,心里能舒服?

可姚老太太不干了,从来都逆来顺受的孙女,竟然还嘴了,那还了得,开口就指桑骂槐:无非就是不孝!

姚倩也生气:“谁吃饭,谁自己去捡。奶奶,我也没吃你的饭。我吃我爹妈挣的饭。我以后还就不去了!”

她借着吵架,带着自己的三个妹妹出门了。

几个叔叔家里那些半大小子,原本都是她领着的,她也不想小堂弟们出事,就大声说:“谁家的孩子谁家自己领!我只管我自己的亲妹妹!”

没错,姚倩就是想闹得难看些,万一跟上一世一样,他们这一房去不成申城,她也要闹到分家。

只要不分家,女娃们就没法去上学,只能留在家里织鱼网挣工分。

二叔家的秋菊虽然跟她一样,也在家里织鱼网,可老太太偏心二叔家的大堂哥,有了好吃的,总喜欢藏起来一部分,再偷偷拿给二房。二婶并不重男轻女,秋菊也跟着没少吃。

比她小了几个月的秋菊,人长的可比她高了不少。

说起来,她们这一房,才是最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