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借势成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辛成的问题,裴寂感到稍稍不悦。

他们刚刚想出了新的针对韩东时的计策,正需要各方配合,辛成到底也是曾做过罗州刺史,在关中地方官吏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现在却主动要求离开关中。

不过,裴寂也没有拒绝他的请求。

表面上,也听不出辛成是畏惧于韩东时,或者不看好他们的行动,似乎真的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想着离开关中发展。

要收买人心,不但要竖立共同的敌人,还得让他们看得到美好的前程。

按理说,辛成投入裴寂门下日久,他的罗州刺史被拿下之后,早应该给他一定的安排,让他满意,可是裴寂被自己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根本就顾不上别的事情,自然也把辛成抛到脑后。

如此来说,辛成现在为了自己的将来谋划也是应该的,当面向自己说出想前往山东诸州,反而显示出他的“坦荡”。

裴寂略一思索,没能发现辛成的破绽,竟是直接点头允了他的请求,而且表示会在朝廷之中帮他谋个好的差使。

……

关中大战的胜利,对于“大唐”的益处,特别是对于关中地区的益处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不论李靖私下里有何谋划,表面上大唐停止了对整个北疆战场的大规模物资供应,只需要维持少量的粮草,因此对于役夫的需求也大大减少。

而且朝廷从来没有说过北疆之战已经结束,所以各地为了怕以后麻烦,没有直接解散召集起的役夫,而是让他们暂时待命,看明白李靖将军如何打算再作去处。

韩东时身掌三州之权,手里自然掌握着大量的役夫,在北疆形势有变之前,他能直接下令将这些役夫投入到自己正推行的各种计划之中。

不论是开采矿脉,还是有轨道路建设,都是对人力需求极高的项目,自然也最为受益。

朝廷所得到的“情报”早已经过时,现在罗州已经完成开采,进入正常生产的矿脉绝不止一处,而是三处!

只不过此时韩东时玩了个花样儿,因为三处矿脉都在相近的山势之中,直接被韩东时“定义”为一处大矿,算作是最初发现的矿脉的延伸,那自然不需要再次向朝廷报备。

此事就连辛成等人也无法及时知道内情。

所以他们谋划着把银矿矿脉从罗州州府收归朝廷,自以为是断了韩东时额外的财源,让他无法借之收买民心,或者发展大量新的工坊和产业,孰不知他们连韩东时手上到底有多少矿脉都没搞清楚,一切的作为只是白费功夫。

韩东时自己无法参与朝堂辩论,自然也不知道朝廷最新的动向,可是秦琼程咬金他们知道啊。

身为武将,在朝堂辩论之中不是那些文臣的对手,可是很多大事都有与闻之权,包括长孙无忌等人,虽然不会向韩东时“报告”朝中动向,却会跟秦琼等好好说明,方便在某些时候引诸位国公声援。

韩东时没有参与过最高层的朝堂斗争,可是他对于人心的把握丝毫不会弱于裴寂这等老狐狸。

上次朝廷逼近罗州交出银矿之时,还算是“万众一心”,显得很团结,可是仅仅几天之后,朝廷就没有再针对自己有什么限制的举动,反而大家为了上司人选的问题斗得不可开交。

诸位大臣的态度转变,已经反映出了他们心态的变化,以现在裴寂拥有的权势与声势,韩东时还真不惧他。

任他百般变化,我自有一定之规,韩东时懒得猜测裴寂等人的心思,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三州之地的建设上。

罗州建设已入正轨,韩东时趁着这段时间,把通州平州之权也收入自己掌握。

这两州的权力转移相对于罗州要平和得多。

一方面,两州原刺史及其麾下官吏,跟韩东时之间没有仇恨之心,虽然对于新来的顶头上司有些不安,略有些许抵触,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韩东时现在又立了新的大功,而且就在关中自家“院里”。

虽然并非关中之人都目睹了那场惨烈的大战,看到火枪军为狙击突厥铁骑奋勇杀敌的景象,但是离得这么近,他们依然是感受最深,最先接到各种内情消息的。

不论是通州还是平州,百姓们当然发自内心地敬仰感激韩东时,感激他让自己的家园免于战火,让自己和亲人们不至于被突厥虏去做奴隶。

包括大量的基层官吏,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与情感,原先对韩东时的不屑和抵触早就烟消云散了。

韩东时无惊无险地接手了两州的事务,即使感受到官吏们的“友善”,他也没有大意,第一时间把要害衙门先掌控在自己手上。

韩东时根本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眼光以及在士林中的风评,毫不避嫌地把自己在蓝田培养出的亲信安置在其中,让他们掌握实权。

这下子,哪怕辛成再能串联,也无法动摇韩东时已经到手的稳固权势。

更何况,他突然听说,辛成那小子外逃了。

具体情况,两位国公也没细说,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反正知道了辛成时常跟韩东时作对,再加上当初在蓝田对辛成勉强有点儿印象,就稍微留意了下……

韩东时听到这个消息还是颇为满意的。

他不在乎辛成能给自己造成多大的威胁,但至少这个人走了之后,自己的麻烦应该能少一点,也希望罗州诸位官吏安分些,节省下自己的精力,好好“摸鱼”。

在权力稳固之后,韩东时把自己的心腹还有蓝田挖掘出来的“技术骨干”们集中起来,向他们揭露了自己辖域之下的首个“五年计划”。

用最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大开工,大生产,大交通这三“大”计划。

各地工坊和开矿生产,甚至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在蓝天时他们已经慢慢摸索出相对成熟的模式。

唯一在意的是,韩东时也不知道系统以后可能奖励给他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到时候可能就会发展新的产业。

不过,只要把人才培养模式做成了,那以后新的工艺都不在话下,只看匠师们熟悉新工艺,制作新产品花费时间的长短。

在他所谓的“五年计划”里,真正让他要投入大精力,甚至连他都对投入的资源感觉到“心疼”的,还是有轨道路的大建设。

最初,他从系统里得到了有轨道路的建设方案,只是想着先把矿区跟罗州以及官道连接起来,甚至只要能连通到营江江边,比较适合建设河港的区域就好。

通过营江能直接连通到渭水,靠着水运就能运往关中地区发展最好,也是最四通八达的长安城。

现在的长安,看起来还比较破旧。

因为隋末之时,杨广那厮就早早放弃了长安,为了享受繁华,先东至洛阳,然后直接南下江都。

他倒是享尽人间之乐,可是把长安给荒废了,至隋末大乱,群雄并起,连打仗都顾不上了,哪还有人力物力修缮长安城况以及周围的道路。

之后大唐起兵,以极快的速度进取关中,夺得长安,可是之后也面临多股军阀的挑战,一直无法安心发展,直至现在。

韩东时却知道,等到大唐击败四夷,长安不但是关中之地的中枢,还会成为与西域通商的关键枢纽,大量的物资商品只要能顺利运至长安,就能激活大量的贸易,加快关中的繁荣。

可是,这样的建设在韩东时看来太“小家子气”了。

只把罗州跟长安连接起来,那其他地方呢?时间一长,只会造成地域发展不平衡,关中其他州郡也有自己的特色啊。

再者,关中有自己极大的地域限制。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关中只是他统治下的一小片区域,在山东之地,江南之地还有大片领土,而且那边发展商贸的条件甚至更强于关中。

关中在群雄争霸之时,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潼关等地可以将强敌隔绝在外,自己安心坐视群雄逐鹿,再从容挑选最合适的时机出关一统天下。

可是,关中能依靠着潼关等少数险要关隘隔绝山东强敌,正说明了关中地形与关东连接不够紧密。

所有往来仅限于少数几处关隘才能通行,虽有大河可以通过河东,并州等地与东方相连,可是大河水系复杂,并非所有河段都适合大规模行船。

因此,关中与外地在水陆两方的运输都很不利,既限制了关东之地的发展,又无法让关东之地的财富物资运至关中,让关中受益。

若在平时,这种限制忍忍也就算了,现在大唐还没有发展起来,关中与外地物资人员的交流不算紧密,可是等到中原真正大发展之时,数倍增长的物资还要通过潼关等地往来,那时必将百弊丛生,甚至无法克服。

有轨道路的出现,再加上威力足以开山拓道的新型火药,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韩东时宁愿承受更大的压力,也要调集更多人力和铁器修建连接三州的有轨道路,一方面是进一步激活关中地区,另一方面则是为将来真正的“远程”有轨道路建设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