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这个时候,太子在后面就会没眼看一样的啧啧两声。
然后自个出去品茶去了。
苏钰总是在一些方面拿胡邑没办法,最后只好随他去了。
扶着额头出来,一脸无奈,总感觉自己养了只……哈士奇一样。
这一年半载的时光走的飞快。
西域人的优势展现了出来,胡邑那副优越的骨相也就越发的明显,异域的血统带来的高大挺拔的体魄,深邃的眉眼,挺立的鼻尖,还有那和常人相比更加浅显的发色。
不止是苏钰和太子,就连宫中的下人们都越来越意识到。
这虽是邻国送过来的质子,但……也是邻国那个出了名骁勇善战首领的儿子。
太子的太傅就是其中一位。
“云朝开朝以来,除了高祖的打江山……有句话说的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他抚了抚那稀疏的山羊胡,接着说“这些年多亏了圣上英明,才能有现在的盛世太平…百姓安康…安居乐业…”
他自从那胡邑也被带来听课后,就被要求在课堂上多多些‘赞美’。
这活倒也不是多难做,只是现在在宫中的皇子们早就已经过了需要太傅的年纪了,而面对的另外两个,一个是什么也不懂的‘傻太子’,另一个则是惊才绝艳的探花郎。
只有那个外域来的小子,眼睛眨呀眨的看着他,还挺认真的,倒也不是说他不好。
就是有些时候实在是招架不住。
比如现在那个胡岜问:“敢问当今圣上有何措施?”
这个太傅口中的描述和他小时候在边境接触到的,那些皮包骨的百姓们可不一样。
甚至是包括在被送进来的路上,路途中,他见过更加惨烈的景象,虽只是匆匆一瞥却在他心中深深刻下。
他的家乡里虽然生活艰苦,但正常的丈夫可不会将卖妻易子视为常态。
再一次被追问的太傅想了想,有些支支吾吾的答道:“当然是有很多措施了……减轻赋税、注重农业发展…和科举选拔人才”不过说着说着,自己停下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太子在一旁都翻了个白眼,这种话实在是骗小孩子的,真不知道自己上一世居然信以为真。
其实上面那些话,太傅他自己都不信,虽然这些年他只在京城里,也不想和那些官员们同流合污,官官勾结才落的这么一个‘闲职’。
只可惜,最近风雨欲来,他已经在想着后路了。
在胡岜还想再继续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被那太傅抢先一步抨击:“好了,这些事说了你也不懂,你一个…有什么资格过问这些事情?”
他刚想开口讽刺两句,又想到这里不止有太子还有苏钰,就噤了声。
这样糊弄着,将课程推向下一步骤,硬着头皮讲下去。
胡岜还想争论两句,却被苏钰按捺下来。
等太傅走后,苏钰才问他:“为何刚刚如此急躁,我们往常是怎么教你的?”
胡邑有些怏怏的:“只是……有些疑惑罢了。”
苏钰叹了口气:“既然愤怒对方的虚伪,不如思考思考实际上该怎么做,嗯?”
“好,下次不会了。”胡邑条件反射的开始想撒娇。
在这之前,只要拿出这一套,苏钰总会心软的,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现在都已经比苏钰要还高半个头了。
可这一次,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反应。
“那你自己好好想想。”给他丢下这句话后,苏钰就匆匆的先行离去。
留下在原地突然愣住的胡邑,有点茫然。
太子看着他这样,慢慢的叹了口气,最近局势动荡,苏钰忙的很,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看他却见到胡邑这样的态度,免不了带上一阵火气:“好了好了,别太放在心上,他最近劳累的很……”
胡邑从五岁记事起,就再没有哭过了,就连在大雁受到如此的屈辱,也未曾落下一滴泪。
但是现在,看着苏钰那有些失望的背影,鼻子没由来的一酸。
苏钰才不会因为忙和累就把他给忘了。
是他快要离开了。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京城里的局势动荡,狗皇帝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已经时日无多,久卧病榻。
所有人蠢蠢欲动,在朝廷越显得平静,就越是暴风雨的前奏。
苏钰本该是高兴的,一切都在按着计划进行;但他突然想到,这样的话。
胡邑也是时候回去了。
*——
一个半月后,皇上在朝廷之上突发恶疾,当众口吐白沫,临近驾崩。
在下的文武百官都在现场,跪拜下去,最后还是身边的太监反应过来,宣太医。
太子殿内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苏钰当时正在和他下棋。
“那太监是你的人?”
对方头也没抬,接着落下一子。
“嗯。”
“三皇子最近小动作不断,我猜测是想筹划什么,实在是不想夜长梦多,其实,是有些心急的……”
“只是我实在没想到,苏钰在钦天监的人如此可靠。”太子说完还笑了笑。
苏钰想起,前段时间太子问起是否能混东西进入那群道士炼丹的原料中,不置可否。
表了个态:“放心,不仅钦天监,朝中的宋家会助你稳坐龙椅…苏家…也一样。”
太子一顿:“第一次这么严肃的和苏钰对话……还真是…不习惯啊。”
接着放下棋子,迈步向乾坤宫的主殿走去,旧主气数已绝,接下来新主是时候该露面了。
案桌上那盘棋还没下完。
苏钰望着他的背影,他没看属于出少年帝王的意气风发,却看出了一丝落寞。
雍允泽心里并不想坐上那个位置,只是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可能软弱和退缩。
不出半个时辰后,太医在乾坤殿内长跪,文武百官悲鸣响彻乾坤宫。
最后太监总管捧着圣旨对着在跪拜的朝臣宣读圣旨。
等传到后宫贵妃的耳朵里,事情早已经尘埃落定了。
一个能在深宫里装傻充愣、韬光养晦十余年的‘傻’太子,甚至将人安排到皇帝身边,其中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没有人知道。
永安十九年,皇帝驾崩,太子继位,钦天监第一时间报喜,夜观天象,大雁朝气脉长存!
七皇子被册封为亲王,连夜赶往封地。
而十三皇子,疯了。
唯独没有提到三皇子,
没有人知道。
他为什么特地把三皇子留下来。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
三皇子已经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