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啊,下个世界可厉害了,原主‘与你同名,是唐朝诗仙李白的第三任夫人,宗氏狸殊。”
“狸殊是当朝宰相的孙女宗氏,身为宰相之孙女,琴棋书画和样貌都属于佳人。”
“少女浪漫情怀总是诗,她爱好诗词文学,是个不谙世事天真的大家小姐,浪漫单纯,因欣赏李白的诗词,爱慕李白已久。”
“唐天宝三年,在京城名噪一时的诗仙李白,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离开长安,泛舟黄河东下。”
“他在洛阳遇到诗圣杜甫,二人神交已久,相见恨晚,便相偕漫游宋州的梁园。在这里又遇到怀才不遇、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
“这年李白四十四岁,侠骨仙风,神采飘逸;杜甫三十三岁,清癯有神,老成持重;高适四十五岁,气宇轩昂,快人快语。”“文坛三杰,风云际会,遍访古城名胜,猎奇前朝遗迹,情趣盎然。”
“这天,三人来到商丘梁园游览,树丛之中不知谁在抚琴,乐声悠扬,更加惹动游子难以排遣的情思。他们怀古思今。
高适笑道:“凭吊怀古,不可无酒。”
杜甫道:“不可无酒,更不可无诗。”
正中李白下怀,拊掌大笑:“梁园景美,琴音绝妙,有酒有诗,快哉快哉。”
“他们请僧人置办酒菜及笔墨纸砚,借刚修缮一新的厢房,觥筹交错,开怀畅饮,说古论今,谈笑风生,抨击时弊,披肝沥胆。”
酒至半酣,高适问道:“今赋诗以何为题?”
杜甫敬重地说:“请李兄定夺。”
李白道:“有感而发,随心所欲,何必命题。”
凉风阵阵,从窗口飘进来一阵抑扬顿挫、流畅欢快的琴声,使杜甫、高适都陷入苦思之中。
良久,李白依然旁若无人地自斟自饮,更有琴音助兴,索性端起酒壶豪饮起来。
高适、杜甫的诗作已经完成,李白才醉眼惺忪地抓起一支斗笔,踉踉跄跄走到雪白的粉壁前。
窗外的琴声忽然激越昂扬,犹如催阵的战鼓,撩人心魄。
李白双眸顿时放射出奇光异彩,胸中沟壑骤起狂澜,笔酣墨饱,不假思索地在粉墙上写下了“梁园吟”三个遒劲的大字。
接着他神采飞扬,笔走龙蛇,犹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琴声戛然而止,他的诗也一气呵成。
高适高声朗诵毕,赞叹:“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杜甫也赞美道:“真乃下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
李白看了他俩的诗作,更觉回肠荡气。原来三人都不约而同地以“梁园”为题,描述了这次壮游。
他脱下帽子,甩掉靴子,斜卧在草榻上,道:“三人吟咏心相通,胜似帝王赐宴情。”
高适、杜甫也受了他狂放不羁的感染,不拘形迹地席地而坐,把酒论诗,直抒胸臆,直至尽兴方归。
黄昏,狸殊带着丫鬟走过来。她是游园抚琴后打道回府路过这里的。
透过窗户看见墨迹未干的白壁题诗,不由停下脚步。
那造诣深厚、龙飞凤舞的书法深深吸引了她,见房中无人,便走进去观赏。
这首醉酒歌借咏梁园古迹,追怀商丘历史上的名人盛事,抒发诗人欲济苍生的豪情壮志。
狸殊低吟了一遍,顿觉心旷神怡。诗义气势磅礴,聚山川之奇秀,融天地之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这时,僧人进来见刚粉刷的白壁被涂得漆黑一团,很不耐烦,举起抹布就揩擦。
狸殊回过神来,惊呼道:
“休要动手。”
“宗小姐,不知何处狂徒粉壁涂鸦,让你见笑了。”
“任何人不得碰墙上的题诗。”
僧人面露难色:“这……”
“这面墙我买了,你要妥善保护。”
“小姐休要取笑,你买这堵墙何用,又搬不走。”
狸殊蹙起眉头:“谁和你说笑话,你要多少银两。”
“小姐随便赏点银两,老僧就感激不尽了。”
“粉壁不值分文,题了这首诗就价值连城。我马上派人送来一千两银子。”
僧人不禁目瞪口呆。
宗小姐千金买壁的美谈不胫而走,飞快地传遍了古城。
李白正要动身到名山大川去求仙访道,听说此事,不由怦然心动。
特别是他听说那天在平台抚琴的人就是宗氏时,更加心潮难平,便问杜甫:
“贤弟,你世居中原,可知这位宗小姐的来历。”
杜甫道:“小弟略知一二。她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知音律,善操琴,是梁园有名的才女。”
“父母爱如掌上明珠,准许她自己择婿,多少权门显贵、英俊公子上门求亲,都被婉言谢绝。”
“商丘有句民谣:今人难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来。’”
高适高兴得手舞足蹈,道:“李兄号称天上谪仙人,原来良缘应在你的身上。
“宗小姐一曲凰求凤,难道李兄还要退隐山林?”
李白不久前丧妻,本无意再娶。千金买壁之事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弦。
二人虽未谋面,但通过诗情琴韵交流心曲,已经互相引为知音。
可又担心一有家室羁绊,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无牵无挂地遨游四方了。
他犹豫不决,恳切地说:
“请二位贤弟为我权衡权衡。”
杜甫衷心地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宗氏非寻常女子,李兄不必多虑。”
高适见李白颔首微笑,便兴冲冲地去宗府做媒了。
宗小姐早就仰慕李白的文才,毫无忸怩之态,当即应允。
李白以《梁园吟》作聘礼,宗氏以粉墙作嫁妆。高适、杜甫也把自己那天写的诗笺献上,作为贺仪。
奇女子,伟丈夫,免却一切俗套,不择吉日,结为夫妻。
原本,狸殊是把李白当做白月光一般的神仙-样来看待的,并未想过能够得到。
没想到因缘际会,两人竟然真的做了夫妻。
狸殊全心全力的对待这份感情,这个家庭,小心呵护李白及他的家人
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她相信付出会得到同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