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夫妻俩正望雪兴叹时,龙凤胎在宫人的带领下,披着厚厚的毛氅披风走进永安宫。

“娘亲!爹爹!今天的雪好大啊,我们去赏梅吧!”

甜甜远远就大声的嚷了起来。

看着女儿一蹦一跳的样子,江初暖忍不住弯唇微笑。

“才过了个年,感觉甜甜和景恒都长高了不少,时间真快啊,转眼他们就十岁了。”

十岁的小朋友,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模样,按照古人十六及笄的时间,用不了几年两个孩子就该成婚了。

“是很快。”

萧衍感慨不已。

能看着两个孩子平安长大,妻儿都在身边,大概就是他重生这一世最大的意义了吧。

说话间甜甜就来到了两人面前。

小丫头心急,拉着母亲就要走。

景恒比她稳重,后面缓缓而来,立于台阶下微微弯腰行礼。

“见过娘亲和爹爹。”

“唉呀,迂腐不迂腐啊,这又没有外人,一家人用得着这么见外吗?我昨日看到御花园的梅花开得甚好,我们去赏梅吧!娘亲,我记得你有个宝贝可以给人拍照的,到时候给我拍几张了美美的照片。”

甜甜抱着母亲的胳膊撒娇的摇个不停。

江初暖笑了笑。

“好啊,那就去吧。”

一家四口于是去了御花园。

御花园里种了很多花,但能在这个时节开花的,也只有梅花了。

成片的梅林开满枝桠的雪白花骨朵,随着寒风飘下来的花瓣,一时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些是花哪些是雪。

江初暖从空间里拿出手机,给龙凤胎拍了不少美照。

萧衍站在旁边,看着她有给两个孩子拍照,眉眼里带着淡淡的笑意。

甜甜突然跑过来将他拉到梅林中,“爹爹,我们一起拍一张嘛!”

梅花夹杂着雪花飘洒而下,落在父子三人的身上别有一番景致,看着特别美好。

江初暖眼明手快的给他们拍下这绝美的时刻。

她随后想到,兴许应该留一张全家福,这样说不定哪天她离开以后,还可以通过照片去思念他们。

有了这个想法后,江初暖很快快就架起了支架,手机设置了延时拍照的功能,一家人拍了张和和美美的全家福。

晚上进入空间后甜甜就抱着手机看个不停,对照片里的自己非常满意。

“娘亲,你可以把这些照片弄出来吗?”

“不可以。”

江初暖摇头。

空间里虽然有电有气什么都不缺,但独独缺了网络,所以想把这些照片打印出来,根本不可能。

甜甜有些失望。

“好遗憾啊。”

江初暖轻笑。

“改天让人找几个画师进宫来,让他们给你画几张漂亮的画像也是一样的。”

“那还是算了吧。”甜甜叹气。

画像是远远不如娘亲手机中拍的这些照片的,与其看着那些一点阤不像自己的画像,还不如看手机呢。

——

冬雪是在春末的时候融化的。

女子科考也正式开始了。

与男子科考相比,参加科考的女子居然还要多出两百人来,可见有多少女子盼着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女子科考的考题由江初暖结合时事来出题,难度丝毫不比男子科考低。

除了文化考试外,还特别设置了个人特长考试,目的是招募那些异于常人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最终经过文化考试以及特长考试,共有八人脱颖而出。

雍州余氏擅长刺绣,一手绣活能把各种花样绣得活灵活现的,任绣坊局的女官。

青州杨氏,凉州苏氏,梁州黄氏擅长诗词可赋,对国内时事也有自己特别的视角看法,下放到公办学堂去当夫子。

以两年为期,到时候会有教育司内部的考试提拔,若能入选则会上升到教育司任相关官职。

兖州梁氏擅长兵法,在特长考试时与在萧衍纸上谈兵虽然没能赢了萧衍,却也展现出了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再加上她天生神力丝毫不比男子差。

恰逢赵安在雍州那边传来消息,胡人那边又开始对边境进行频繁骚扰了,江初暖思考再三后,一纸圣旨让梁氏只身去了雍州。

与梁氏一同去雍州的,还有江初暖利用灵鸽传送到赵安手里的密信。

她在信中说明了梁氏此去雍州的目的,要求赵荣配合,以此来试探梁氏到底能不能委以重用?

扬州陈氏织得一手好云锦,留用织纺局任尚宫。

来自岭南地区南海郡的宋氏擅长美食制作,留用御膳房尚食女官。

来自兖州冯氏,不但胆识才学让人惊艳绝纶,在面试时还能根据江初暖的相关提问不卑不亢的做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还能提出更合理的解决办法,在为官之道上的理解也并不比男子弱。

江初暖让她做了鸿胪寺少卿,在宋骞手下做事,可与宋骞一样上朝议政。

目前为止,这是第一位真正可以参与上朝议政的女官,冯氏的激动可想而知。

冯氏第一次跟着宋骞上朝的时候遭遇了其他老派官员的挤兑,但都被她用平和的语言逻辑有理有据的反击怼了回去,一度把秦太尉等老派官员说到哑口无言。

经此一役后,朝堂上的其他官员再没人敢对冯氏出言不逊,她也由此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女子科考结束后,时间也已经进入了四月下旬。

北方地区传来了好消息,去年种下的麦黍长势不错,看着产量还挺好,再有半个月就可以收割了。

接到消息的江初暖思考再三,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天文气象,以及钦天监的预测,她还是给当地官员下了道圣旨。

“叮嘱所有北方百姓,瞧着麦黍成熟得差不多就可以收割了,无须等到完全成熟。五六月是多雨暴雨的高发时期,谨防麦黍遭灾。”

虽然北方地区向来都很缺水,五六月暴雨遭灾的机率可能性也很低,但鉴于前两年的干旱,江初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这是事关于北方百姓接下来一年的口粮,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再去养活那么多老百姓了,这种马上就可以到手的粮食,绝对不能因为再遭灾浪费了。

好在当地官员以及老百姓都经历过去年缺粮的恐慌,因此在接到江初暖的圣旨后很快组织起所有民众抢收。

半个月后,暴雨没来,但是蝗虫来了。

蝗虫所过之处的农作物无一幸免全部吃光光。

当地官员与百姓不禁一阵后怕,幸亏麦黍抢收得早,否则真要等现在完全成熟了再收割,在这些蝗虫的肆虐下还能有剩?

不过虽然麦黍顺利抢收,但蝗虫灾害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否则等到了南方,只会造成更大的农业损失。

虫灾问题的折子从各地纷沓而来,几乎要堆满了江初暖的案头。

“如今北方地区蝗虫肆虐,夫人可有解决之法?”

萧衍已经接连看了十几本报告发现蝗虫灾害问题的奏折了。

蝗虫灾害会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损失萧衍相当清楚。

但是,自古以来对付蝗虫问题基本都是束手无策,那些虫子飞在半天空,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那些虫子。

“没有。”

江初暖如实回答。

“在我的世界,蝗虫这种灾害早就不足为惧了,因为我们的农民百姓有各种治理庄稼虫子的农药,基本已经很少很少有听说蝗虫成灾的新闻了。”

不过这是古代,没有这么高的科技手段,须得要另想办法解决才行。

江初暖实在想不出办法,只好一头钻进空间的书店里,想要在书店里找到农业种植相关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治理蝗灾的办法。

可是她接连翻了几本书,愣是没有找到一点相关的记录办法。

翻着翻着,她突然想起来,没穿越之前她好像看到过一条相关新闻,说是有个人养了十万只鸭子放到地里去吃蝗虫,最后竟然还成功了?

可是在这个老百姓把粮食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时期,想劝老百姓用粮食养鸭来消灭蝗虫,未免有些太过易想天开了。

但除了这个办法,江初暖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蝗虫的。

直到,她无意识的翻开了手中破旧的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