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少,怡红院被烧了,青莲和那个姓江的也都死了,现在城里到处都是通缉您的画像,巡守营正在城门口严加盘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城北的破落民房里,敏五少听着身边的侍卫把在外面打探到的消息一一汇报,脸色铁青的砸了手边的茶杯。
“我倒真是小瞧了这个江初暖。”
江初暖新帝登基不久,根基还不稳,加上女人为帝,本就是天下笑话,所以敏五少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
虽然江枫说萧衍的化骨散被解了,但他并没有很相信。
一来是化骨散这种毒在掸邦都是无药可解,大炎的人怎么可能解得了?
就算萧衍能醒来,估计也是回光返照而已,那毒可是蚀入骨髓的,怎么可能会轻易清除掉。
二来是按江枫的说法,萧衍虽然清醒了,但也已经成了个废人,只能依靠轮椅为伴,这样的废物根本不足为惧。
他和于青莲设计下如此陷阱,就是为了能把江初暖掳走。
江初暖能造出那么厉害的兵器,只要有一丝可能,敏五少都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人成为自己的敌人。
他要把江初暖掳回掸邦,帮助他造出那个所谓的手雷和步枪,让他登顶王位,成为天下霸主。
可敏五少没想到,自己这么完美的计划,江初暖居然预判了他的预判,提前打乱他的计划不说,甚至还把他的老巢都给捣毁了,让他精心经营多年的情报机构毁于一旦。
如今自己还成了通缉犯,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五少,如今怡红院我们是回不去了,按照这样的通缉程度,京城我们也待不下去了,不如先撤出去吧?”
手底下人又根据目前的情势做出了大胆的建议。
如今城里的巡守营一天三遍的满城搜寻他们的踪迹,甚至还发布了悬赏令,鼓励老百姓如果有发现重大线索的积极上报官府,只要线索属实的都可以拿到赏银。
如此一来他们在京城的行踪迟早都会被泄露的,作为一国王子,在异国被通缉,传回掸邦只会变成一个笑话。
何况敏五少自上次在陈庄被萧衍刺通右胸以来,就一直没有养好伤,如今再加上通缉,只怕会让敏五少的伤情雪上加霜。
敏五少自然也是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因此在听到手下人的提议时虽有不甘,但考虑到实际情况,还是同意了。
为了出城,敏五少的人利用棺材伪装掩护,顺利的逃出了京城。
等到守城门的卫兵反应过来时,人已经逃出城跑远了。
江初暖在接到宋淮民的报告时,再去追已然没有什么意义了。
“算了,这会人已经跑远了,何况出了京城谁知道他们往哪个方向逃了?不如把消息下放到地方各郡治上,让下面的人多加注意,如有发现戴面具的人务必要弄清楚对方的身份来历。”
“是。”
很快,敏五少的通缉画像便被传送到大炎国的每个角落。
无处可逃的憋屈感让敏五少颇为气愤,不得已只能杀了个年龄相仿的男人,剥了对方的脸皮制成人皮面具,从此以假脸示人,这才逃过了通缉的麻烦。
敏五少逃离后就毫无音信,全国各地戴面具的人很多,但各地官府一一盘查下来都没有对应得上的,敏五少的消息从此淹没在茫茫人海。
京城恢复了太平。
转眼距离江初暖登基已经过去半年有余。
在这半年里萧衍的身体也在一天天的好转,虽然目前还没能完全恢复,但是已经基本可以脱离轮椅行动了,只是还无法长时间站立。
这段时间里南方降雨严重,各地频频传来水灾消息。
水灾造成多地粮食欠收,无数百姓家园被淹流离失所,淹死的饿死的不在少数。
为了赈灾,江初暖拨了三百万两银子下放到地方官府,要求地方上努力做好赈灾,拯救百姓。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则是严重干旱,尤其以雍州地区最甚,整个雍州地区里已经长达三个月没有降过雨,田地的庄稼干旱而死,土地干裂严重。
雍州百姓们看着干裂的土地跪求上天降雨,甚至一度发生封建迷信事件——祭人求雨。
这种残忍的祭祀活动已经有好几百年没有出现过了,如今再次出现,仅仅只是为了求雨。
慢慢的,民间有流言传出,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江初暖女人称帝,得罪了天道,所以大炎国的老百姓们才会遭受这般天道惩罚。
流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整个雍州地区传播开来。
那些原本就不服江初暖称帝的民众隐隐又有了反叛的念头。
不过也有头脑清醒理智的人为江初暖说话,重新提起了江初暖在当初的那场瘟疫里所做出来的贡献。
那些得过江初暖医治的百姓们也纷纷为她说话,让想反叛的民众沉默了下来。
——
南北的天灾人祸传到京城时,江初暖坐不住了。
她决定亲自巡访,针对各地的灾情做出相应的防范举措,以确保百姓们的生存没有问题。
由于萧衍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她让萧衍留在京城处理政务,自己则是带了冷血无情,孙道全以及兵符离开了京城。
出于对灾情的关心,江初暖第一步要暗访的就是南方那些闹水患的地方。
连续一个月的暴雨,对于南方的百姓来说,这天就像是漏了补不上一样,无奈又心急。
根据江初暖的要求,在当地官府的组织下那些住在水淹灾区的百姓已经被安全转移。
江初暖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片茫茫汪洋大海般的水淹景象。
在安全地带,即便官府济粥,还是有无数百姓拖家带口的去挖野菜充饥,景象一度让人心酸。
江初暖在查看了水灾最严重的几个郡治后,召集了当地各级官员,宣布了一个治水决定。
南水北调。
“什么?南水北调?”
“皇上的意思是要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的干旱地区去?”
江初暖的决定实在太超前大胆了,这是那些官员们无法想象,南方的水怎么调到北方去。
“对,南水北调。”
江初暖说得很坚决。
“如今南方水患成灾,可是在北方同样有无数老百姓们遭受着干旱的折磨,地里因为缺水而无法种庄稼。
如果我们能把南方这些多余的水调到北方的干旱地区去,既可以解决了南方的水患,也可以解决北方的干旱问题。一举两得。”
官员们沉默了下来。
乍听起来江初暖的决定很不错。
可——
“怎么执行呢?”赵荣有些不解,“从南方到北方,地域跨度如此巨大,怎么操作是个问题。”
其他官员纷纷附和。
“修渠。”
江初暖轻启红唇。
“通过修水渠的办法把南方内陆排不出去的水,通过水渠排到江河大海去,同时利用人力把南方内陆的大江大河接入到长江黄河,再从长江黄河引流到干旱地区。”
这个建议让所有官员们再次沉默了。
行不行得通暂且不知,但是如此真这样做了,人力,物力,财力,怕得是个天文数字吧?
“这样得要花费不少银子吧?”
“就是花再多钱也得做,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可以永绝后患的最好治水手段。”
南水北调其实是二十一世纪初的国家工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北方干旱缺水的问题,极具战略意义。
现在为了解决南方水灾和北方地区的干旱,江初暖便下意识的想到了这个事。
如果真的能把这个事情做好了,以后北方干旱缺水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南方的水患也会大大减少。
但这需要倾全国之力才能办成,江初暖现在需要得到这些地方官员的同意,整体工程才能展开。
“可——”有官员质疑,“就算真的能成功,这么大的工程做成,灾区的百姓能等得急吗?”
皇帝的提议听起来是很靠谱,但是疏忽了一个时间问题。
这么庞大的工程绝对不可能是三两天就能做成的,灾民们也不可能等得了那么久。
“我会颁布指令,命全国百姓积极参与进来,尽可能快的解决问题。”
江初暖看着面前还有犹豫的官员们。
“现在南方的水灾正是因为多日来的暴雨,内陆的大量雨水无法排出,才会造成淹没良田瓦舍的后果出现。
想要治理水灾就得多修水渠多挖江河,以方便引流入海。
北方的干旱是因为缺少雨水,需要做的是把大江大河里的水引流到干旱地区,同样需要修水渠,两者二管齐下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官员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的商议了一番,最终一致决定。
“皇上,下旨吧!”
江初暖露出了微笑。
“好。”
她很快就颁发了两道圣旨。
一道是给南方各大水患灾区的,一道是给北方干旱地区的。
与圣旨一同送达的,还有两封详细的书信,都是解释南水北调这个工程的。
同时还修书一封寄到京城萧衍的手中,让他在京中想办法多筹集粮食运往灾区。
收到圣旨的南北地方官员很快就开始动员百姓积极参与,并承诺官府会负责参与修渠的百姓一日三餐。
对于无数灾民来说,能维持一日三餐裹腹已经是件很不错的事情了,因此大家都纷纷踊跃参与到修渠工程中来。
由于水灾和干旱,造成全国范围内紧张性缺粮,仅大炎境内的粮食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了。
粮食价格因此不断上涨。
看到这种情况,江初暖决定粮食进口。
她命人从大炎国周边的其他国家里买回来大量粮食,以缓和粮食紧缺的问题。
至于她早前收到空间里的那些粮食,早就被她用来投放到各个灾区,用来赈灾了。
国库里的银子也因为南水北调工程,以及赈灾等原因哗哗不断的往外流,连着江初暖空间里的攒的那些银子也都花得差不多了。
水灾以及干旱造成的全国大面程欠收,为了安抚民生,江初暖又颁发了灾区减免税赋的圣旨。
同时,为了能快速的搞到银子充盈国库,江初暖决定启动海上丝绸之路。
她着手成立了海运商会,准备将大炎国内的商品如茶叶,瓷器,合浦珍珠等等商品通过航运出海卖给其他更遥远的国家。
她在岭南九郡中选中了合浦郡,以合浦的大浪码头为始发港,途经徐闻进入南海,纠集一号舰二号舰以及民间大船组合成航海编队。
负责航海编队出行的海军将士们,除了要把商品换成银子带回来外,还要把国外的新鲜商品带回来。
江初暖做的这些举措决定很多都是官员们闻所未闻的,文武百官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
萧衍力排众议,坚持支持江初暖的决定。
第一次航海历时三个月。
国内所有的非议,都在船舰顺利返航时全都烟消云散了。
出海的海军将士除带回来大量大炎国百姓没有见过的商品外,也带回来了大量的粮食以及银子。
江初暖把粮食全部平价投放到全国市场上,银子充盈国库,商品则是通过海运商会流入国内市场。
这是江初暖第一次尝到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甜头。
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岭南出发,给岭南的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好处,江初暖很快就又把目光瞄准了河西走廊。
她如法炮制,也启动了北方的丝绸之路,从京城出发,沿渭河至虢县,过汧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等地。
由于这些路段需要经过大片沙漠,而且是第一次尝试,所以路程并不是很长。
“可是,走沙漠的话,轻则会遇上沙尘暴,重则可能所有人员都在沙漠里迷路丧生。”
看着江初暖列出来的这些路线,萧衍有些担心。
彼时的他体内毒素已经全部清除了,身体健康基本恢复到以前的水准了,武功也颇有长进。
“是风险大,但是富贵险中求嘛。”
江初暖把史书记载丝绸之路的相关地图拿出来,铺开给他看。
“你看,这是历史记录的,真实的丝绸之路路线图,只要沿着这个路线走,一定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