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孝忠还是有点激动的。

韩帅已经把舞台搭好了,剩下的这场戏,自己就必须要唱好。

严格来说,东京并没有被攻下,李孝忠只是打上了东京汴梁城墙上罢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韩世忠做了很多工作。

可以说,韩世忠在河北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在给李孝忠打掩护,甚至说帅旗过了黄河,人已经打到了东京城下,斥候都跑人家脸上去了,依然是在掩护。

声东击西这种事,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从头说,就是韩世忠张牙舞爪的在东京城北面吸引注意力,然后李孝忠坐船沿着五丈河逆流而上,然后找机会攻城。

谋划并不复杂,甚至有点儿戏。

但是这么样的谋划成了,除了大宋朝廷菜之外,主要还是汴京太大了。

作为这片大陆上,或者说世界上唯一一个百万级人口城市,大宋东京的大,超乎许多人的想象。

外城周长约为米(折合宋里约50里),城墙高13.3米,宽19.3米,外城共有12个城门,七个水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略短。

内城又称阙城,周长约为米,略呈正方形,内城共有10个城门和2个水门。

皇城位于内城之内,平面呈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四墙总长约为2500米左右。皇城是皇帝和皇室成员居住的地方,也是大宋政治活动的中心。

之所以解释这些,是想说,李孝忠登上外城城墙,但是离拿下整个东京城还很远。

不说内城和皇城,就是东京城本身的体积,对攻城方来说,就是灾难。

当然,对防守方也不是很好就是了。

就是因为南北长超过十五里,全面布防人手不够,才让李孝忠有了机会。

这还是在韩世忠大军开始过河之后,大宋禁军持续往东京城北面营寨防线调度,防御空虚的情况下,才能成功。

讲道理的话,张荣和李孝忠是不应该成功的。

因为五丈河连着的是东京城的东北水门,也就是善利门。

韩世忠在北面,张荣领着他们来的是东京城东北角,离的并不远,正常来说,是要布置防御的。

而五丈河并不在大宋朝廷的全部控制之下,这条河是能通梁山泊的,那地方,自然是懂得都懂,自十四年前卞祥立寨开始,就不是大宋朝廷控制的了。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五丈河上,对梁山泊是有很大的提防的,无论是水闸还是其他的防御布置,都是不少的。

但是~

问题就出在但是上。

东京城太大了。

这个大不仅仅是面积,还有更大的问题,常住人口超过百万是什么概念?

在十二世纪的封建时代,这样一座城池就不该存在。

王烨、许贯忠、韩世忠他们讨论过东京城的防御,李孝忠当时旁听,知道了许多东京城易攻难守的地方。

最后王烨的一句总结,李孝忠记得很清楚。

“从经济看,大宋东京开封府汴梁城,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但是从军事上来说,东京城的存在就是一个灾难。”

就像东京为什么不能封死五丈河?

因为百万人口太多了,每天需要的粮食物资太多了,不仅是进,还有出,就这百万人产生的夜香都要一整套系统近万人负责运输。

谁都知道十二个城门不好防御,但是不开那么多怎么成?

就现在这么些城门还不够,还有不知道多少能进出城墙的“狗洞”呢。

不是大宋朝廷上下不知道五丈河的风险,而是这座巨城需要整个大宋的供养,五丈河就是其中一条输血管,不敢弄断的。

头一年,五丈河边上,还有许多皇城司以及哨探~

第二年,便只有地方守备例行警戒了~

再然后,第三年,便没什么人管了。

五丈河上的船太多了,又有诸多权贵,又不能每一艘船都细细检查,慢慢的这检查也就形同虚设了。

因为设卡检查,导致的索贿,骚扰实在是太多,御史天天上本,不得不停下来。

反正到了皇城下,有禁军守备检查和处理,只要不是大军,问题不大~

然而,韩世忠的到来,让整个东京的防御体系乱成了一锅粥,让本来就不是很靠谱的水门守备禁军,更乱了,于是,张荣和李孝忠趁乱一举夺下水门,登上城头。

李孝忠眺望了一眼皇城,眼中满是犹豫。

现在的李孝忠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趁着夜色,攻城,撵着这些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溃兵,往城中而去,这样打法,并不需要多少兵马,只需要造成混乱就可以了。

如果可以放把火,那效果就更好了,整个东京城付之一炬也是很有可能的。

乱起来之后,李孝忠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少了,东京城会自己乱起来的。

二是守着城门,只要守着城门就可以了。守着城墙,等候后续自己所部陆续到来,等着韩世忠的接应,这样,先登的功劳也便足够了。

“咱们该继续往前打吗?”李孝忠问邵云。

“看大哥怎么想,若是求功劳,可以试试打皇城。”邵云道。

“咱们兵少。”李孝忠微微皱眉。

“哈哈,大哥若是不想打皇城,直言便是,何必说兵少的借口,咱们抢着城门,也不过三百人罢了。”邵云道。

这毕竟是偷袭,第一波来的人就不可能多。

但是凭着不多的人,能干下这泼天的大事,自然有许多因素,别的不说,就李孝忠这人就真能处,自己上不说,手下人也愿意跟着上。

元朝人修《宋史》:彦仙(李孝忠)颀而长面,严厉不可犯,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

在邵云看来,李孝忠慷慨仁义,豪爽公正,难得的好人,也是难得的好将主。

所以大家愿意拼命,愿意跟着李孝忠做这种,听上去就有死无生的事情。

此外,作为李孝忠的副将,日常陪着李孝忠比陪婆娘都多的人,邵云心中更是明白,这个将主是真正的良善人。

“若是攻城,不死个几十万人,打不下东京。若是死那么多人,于我,于齐国,都非所愿,咱们便这般守着城门吧,待后续部队赶至,咱们便算是功成了。”李孝忠道。

君为其易,我为其难。

邵云心中,第一反应便是闪过这句话来。

在东京城造成混乱容易,而守着城门更难。

前者死的人多,后者死的人少,就在两个不同的选择之间,李孝忠选择了后者。

不过~

应该也没什么难的。

邵云心中暗自摇头,大宋官兵弱成这个样子,是中军上下都没想到的。

要知道,在最早的韩世忠的谋划中,实际上李孝忠不该这个时间点发动的,梁山泊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原本计划的是,呼延通领兵先下滑州,转守为攻,然后在滑州与封丘之间,通过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地形,以及齐国燕云骑精锐骑兵的优势,慢慢的疲敝宋军,一点点放血,最后重创宋朝京畿道和河北禁军的。

再然后,中军也就差不多了,不说师老兵疲,最起码也得稍微休整下。

李孝忠所部,是拿下封丘之后,宋齐隔河对峙的时候,沿着五丈河一路往西,无论是攻击沿河布防的宋军后背,或者是突然出现在东京城,攻城调动宋军,都是可以的。

这样展示军事力量的行动,也就差不多可以收尾了。

如果战场上优势比较大,还可以敲一笔钱粮作为补充,同时把战线推到封丘黄河,然后大宋朝廷差不多就该研究迁都了···

当然,就是不迁都,中军被勤王的部队撵回去问题也不大,战略目标也基本达成了。

结果~

结果谁知道行动那么顺利,这仗打的简直就是对手在一步一步的,配合着中军上下行动,一不小心,李孝忠就真的立此大功,成功登上东京城头了。

于是~

唉,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曾是大宋豪强,今日领兵攻占东京,说不上忠孝,今日起,便改名李彦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