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古津顾不上多想,她快速整理好心情,跟着一行人备好专业设备,手持登山棍,浩浩荡荡地进山了。
进山的小路曲径通幽,身旁的低矮灌木让人分不清路线。
陶古津抬头向上望去,密不透风的丛林枝杈遮挡了天空——
这一次,她连作井底之蛙的境遇都没有了。
“看来做机器人还真不容易,还得上山挖地,哈哈哈……”陈元开着玩笑,转头看了一眼陶古津,“到时候别机器人还没做好,咱们人却交代了……”
“可不敢胡说!”
听到陈元肆无忌惮的玩笑,领队发出了一声呵斥。
在专业人士眼中,有些禁忌碰不得,特别是在深山和大海中,话更不能随便说。
陈元吐了吐舌头,朝陶古津挑着眉送去一个尴尬的眼神。
而陶古津却用眼神给了她一个特别的回复,似乎在说“你就少说点吧”。
“大家稍作休息,咱们就在这打勘测点。”
随着领队的话音落地,现场的专业人员拿出图纸,固定各类测量仪,将专用设备架好,各司其职。
一边是简单的人力劳作,拿着锤子在这一片儿、那一片儿敲来敲去。
另一边则是测距仪、水准仪等野外测量仪器全部上阵,精密仪器摆了一地,专业人员还配合着手持矿石分析仪,对准不同位置的石头进行勘测。
多种方法并行,查明未来矿坑的充水因素、矿床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等条件。
远处,秦佑隅和拿着图纸的专业人员待在一起,几人边说边在纸上画着,不时地指向某个方向,嘴里在说着什么,交流着勘测进展,完全沉浸在工作中。
陶古津席地而坐,虽然多年来持续“跑”采访,她早已习惯劳顿奔波,可她那孱弱的体格,愣是这么多年都没有锻炼出来,似乎有一股力量一直在压制着她,让她总是以一副病恹恹的模样示人。
这一道儿,山路崎岖,一路攀爬上来,让她上气不接下气。
她坐在一旁静静观察着,等待一切就绪后上前采访,聊聊这项目的具体规划,可看着看着,她突然意识到:研发机器人重在技术,机器人的材料应该由供货商来提供,怎么还亲自下场勘测呢……
是不是离奇了点儿?
“陈元!”陶古津伸手招呼着陈元。
她曾听周璨璨提过,陈元在项目起意时就跟踪采访过,也许她知道点儿内幕消息。
见不远处的陈元向自己这边探过身来,陶古津才开口问道:“这项目你之前接触过吗?”
“啊,对。”
“他们这材料还用得着自己跟过来找?没有现成的?等用上,黄花菜都凉了吧。”
“你不知道。”陈元听了陶古津的话,神秘兮兮地附到她耳边。
“这都是通过招投标找的正规公司,但实验室对质量要求特别高,还特别指定了亭胡镇,必须就要这里的硅,其他地方的不行。虽然这儿确实硅矿丰富,可这开采,不是说哪就是哪的,前期手续费了不少劲呢!这不又非要跟着一起勘测,可人家实验室那边说了,好饭不怕晚,三年五年都行。”
陈元的话让陶古津觉得自己懂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懂。
她从陈元的话里只听出了一个词“过分严格”,严格得有点儿奇葩了。
“你是职业病犯了吧?这些因素咱们不用考虑,我是觉得,只要采访顺利就成,他们拖得时间长,正好也给咱们多点时间,要不赶稿子都来不及,更何况咱们跑(采访)的又不只这小小的一家单位。”
陈元的这番话倒是点醒了陶古津,这确实不是她该考虑的问题。
她和陈元就这么坐着聊着,林间,高挂在天的大太阳从枝杈树叶的缝隙中洒出几道光线,两人都觉得越来越热。
要说这山里的温度应该比陆地还要更低一些才对,但此刻,陶古津却觉得浑身不舒服。
终于在一处勘测完成后,队伍开始继续向前行进了。
陶古津一边走一边听着林子上方传来的阵阵鸟鸣声,那叫声时大时小,似有似无,像是有许多鸟儿聚集在一起,扑哧扑哧地从头顶飞过,又唧唧啾啾地“高喊”着飞向远方。
此前的热度似是瞬间降了下来,身体周围总有打着旋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不对劲啊,这方向不对劲。”突然,前头领队发出阵阵疑问。
一行人闻声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许多专业人员都开始低头拨弄起指南针。
身在这场景之中,陶古津看了陈元一眼,陈元那表情似乎在说着“难道让我说中了”。
在众人停下脚步的间隙,陶古津起了好奇心,她走上前,却发现不远处没了路。
她踮起脚尖试着向前探头看去,却见一个突兀的悬崖呈现在眼前。
这一幕,让她识趣地赶紧后退了回来,站在队尾等待着领队的指挥。
可刚刚站定,陈元就又跑到她身边,凑热闹似的询问:“怎么了?”
陶古津摇摇头,没有说话。
陈元却在说完后,也发现了那个断崖,她不自觉地抓住了陶古津的胳膊,重新摁了摁头上的安全帽,终于安静下来。
就在众人原地静默确定方向、找寻新路的时候,脚下却传来似有似无地闷响,空气中逐渐弥漫开一股不易察觉的尘土烟雾。
陶古津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只听前方领队高喊了一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