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 第907章 援助吐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有轻重缓急,吐蕃王子查尔瓒已经在他国使团面前明确表示,愿意归属汉朝,成为附属国,秦狄就必须有所表态。不仅是为了帮助吐蕃,更是为了让他国使团也都清楚,大汉无所畏惧。

打定主意后,八百里加急,火速传令兖州刺史,令其火速集结兖州境内各地兵丁,准备发兵吐蕃,抵御对抗西方外地。

除此之外,抽调邬振,周亮前往吐蕃,分别担任大军主副统帅,两人无须回京,直接前往兖州边境。

兵部传令之时,尚书台的魏征,带着麾下官员抵达鸿胪寺。在各国使团的见证下,魏征用最短的时间与查尔瓒签订了附属契约,双方加盖印信后,吐蕃正式成为了汉朝附属之地。

远在千里之外的吐蕃国君,摇身一变成为了藩王,查尔瓒也由王子变成了世子。

看到双方签订的契约后,诸国使臣各有心思,其目的只是想看看大汉将会如何对待吐蕃王室。

对他们的反应,魏征似乎早有准备,在众人的注视中,将皇帝的圣旨请了出来。

这道旨意是给查尔瓒的专属圣旨,只见他跪拜在地,等待着魏征宣读。

圣旨的前半部分,先是对吐蕃归属汉朝的行为,给予肯定。敕封原吐蕃国君查尔曼为吐蕃王,世袭罔替。赏赐若干,吐蕃境内臣民,免去三年赋税。其子查尔瓒为吐蕃世子,皇帝钦赐府邸,暂居京都。

至于圣旨的后半部分,才是查尔瓒最关心的地方。朝廷即刻出兵三万,前往吐蕃,抵御西方外侵之敌,收复失地。由国库调配粮草百万石,送往吐蕃,以助吐蕃百姓暂渡难关。

听到皇帝下达的旨意后,查尔瓒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自己冒死前来京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求援。相比被西方灭国,成为大汉属臣,无疑是吐蕃目前最好的选择。

查尔瓒没有任何犹豫,接旨叩谢皇恩。

捧着手中的圣旨,查尔瓒小心翼翼的查看上面的内容,暗暗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吐蕃终于迎来了一线生机。

这还不算完,魏征在众人面前,又宣读了一份天子诏书。

昭告天下,自即日起,吐蕃乃大汉王朝之版图。自今而后,凡是入侵吐蕃,擅自对吐蕃挑起战火,将视为对汉王朝宣战。犯大汉者,虽远必诛。

对各国使团而言,这份诏书无疑是份警告,同时也是汉帝在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他们看来,吐蕃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地势以高原为主,土地极为贫瘠,没有什么太大的诱惑力。除了他周边的国家,其他人不会耗费人力物力去争夺一个贫瘠之地。

这只是他们的理解,实际上吐蕃的物产还是很丰富的,尤其是玉石资源。

汉帝出兵入驻吐蕃,已在他国使团的意料之中,这算是常规操作,并不稀奇。他们现在感兴趣的是,汉军究竟会不会与西方开战。

吐蕃现状他们比秦狄还要清楚,西方的鸟人,也确实有些能耐,否则吐蕃也不会被他们侵占三分之二的疆土。

几个国家的使臣在听到汉军前往吐蕃的消息后,内心再次变得活泛起来。如果吐蕃被西方鸟人灭了,说不定下一个被灭的国家,就会是汉朝。真到那时候,说不定自己的国家也会分一杯羹。

这些人怎么想,魏征才不会去管。现在查尔瓒成为了汉臣,自然不能再继续留在鸿胪寺。皇帝已经命人为他安排了临时住所,就在皇宫的外城给他找了个房子,与神婆闵柔相邻。

魏征带着查尔瓒离开鸿胪寺后,各国使团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这刚刚发生的这一切,其中讨论最多的,则是汉军会不会与西方开战。

又过了没多久,就见鸿胪寺内不时有信鸽飞起,挥动着双翅,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走。

信鸽离开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秦狄耳中,对此他并未表态。那些人毕竟不是汉人,传递些合理的消息,也在情理之中,由他们去吧。

有了吐蕃这个先例,第二天中山国便与汉朝签订归属契约,中山国的疆土纳入大汉版图,至于一些附加条件,则需要中山国的国君亲自洽谈。

双方签订契约后,尚书台当即就拟定了名单,奉皇帝旨意亲赴中山国,洽谈归属的详情。

有了吐蕃与中山两国的归属后,一些塞北的小国开始变得动摇。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做出什么许诺,临行前国君没有给他们那么大的权力,就算他们想与汉帝亲近,也要先回国请示国君才能做出最后决策。

二十几个国家,最终有两个归属于汉,七八个国家与汉朝签订同盟。西方的那几个国家中,只有斯坦一国与汉朝皆为了同盟,双方友好结交,本着互利的原则,开辟两国商道。

计划是制定了,但真的实施起来,还有不小的难度。两国并不是邻国,中间还间隔了三个国家。想要通商的第一步,重点就是要打通其中关节。这些琐事就不用秦狄操心了,朝着自会有人按照皇帝的布局去实施。

转眼间过去十日,和谈一事彻底结束。除了被秦狄留下的那些人,其他各国使团开始陆续返回他们的国家。

这次邀请诸国前来,喜忧参半。喜的是对塞北局势有了新的了解,忧的是见识到了西方国家的野心。

这段时间契丹那边不断有消息传来,正如他们之前想的那样,耶律空成为契丹可汗后,一些反对他的部落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满。有可墩背后坐镇,又有萨库的支持,那些反对的首领部落们,遭到了强烈打击。

这里说的打击,并非是派兵征讨。当初耶律齐辉再世之时,为了更好控制各部落首领,集中契丹的权利,每一个部落首领都会将他们的一个儿子送到大定。美其名曰辅佐可汗,实则就是留在大定的人质。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在契丹人的眼中,对儿子看的格外重,这是上天赐予的恩赐。儿子越多,越能彰显一个部落的强大。

他们留在大定的儿子们,在耶律空成为可汗后,就成为了制衡他们的软肋。谁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有去无回,否则必会遭受天谴。迫于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心中的不满,只能强行抑制。

更重要的一点,是耶律孟和耶律延都不在大定,他们反抗也是徒劳,稍有不慎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耶律孟前往汉朝京都,本是秘密。在耶律空继承汗位后,这个秘密被公之于众,甚至有谣言说,耶律齐辉的死,是耶律孟与汉帝联合,共同作出的谋划。

至于耶律延,自从那日奉可墩大令,率部追杀刺客后,就再也没有返回过大定。追赶着他们遗留的痕迹,在契丹境内全面搜索。

当初上官云锦等人故布疑云,有点效果但效果不大。耶律延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寻找到了他们的南下的痕迹。看他们逃走的方向,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想一路南下返回汉境。

确定他们的目的后,耶律延放弃了追捕,日夜奔波,直接前往边关,准备截杀他们。

他南下追杀刺客,对耶律空背后的势力而言,这绝对是一个铲除二殿下势力的好时机。大定那些拥护耶律孟与拥护耶律延的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囚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要整治他们,随便找个理由那就是掉脑袋的死罪。他们手中又没有兵权,毫无忌惮。

此举虽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但他们大多是敢怒不敢言。人生在世,没几个人真的能做到慷慨赴死。再退一步,即便自己走了,至于自己的家人,必定也不会落下什么好下场。保全自己,便是在保全家人。

契丹境内的变故太大,这种消息想瞒都瞒不住。尤其是从京都返回的契丹使团,刚一入境,就被严阵以待的大军羁押了起来,审都没审,就地处决。罗列出的罪名就不多说了,串通汉帝谋害先可汗,仅凭这一条,就已经是死罪了。

使团尚且被扣上了这样的罪名,更何况耶律孟这个大殿下了,妥妥的谋逆之罪,成为了契丹的头号要犯。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都,得知此消息的耶律孟,终于看清了耶律空的态度,这是要赶尽杀绝。暗自庆幸自己当初选择留在了京都,如果与使团一同返回契丹,自己的脑袋恐怕与他们一样落地。

现在想要反击,唯一的选择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杀回契丹。

这一日张琛带着一个男人,悄悄来到了御花园的一处凉亭外。

他们抵达时,秦狄正在和泽诗与繁花两人嬉闹。杨公公将张琛前来的消息上奏皇帝后,婢女将两位公主带走,张琛被侍卫放行,来到皇帝面前。

“陛下,契丹的耶律孟奉旨入宫,人已经到了。”

秦狄转头,看向不远处的男人。虽然有点距离,却还是一眼就看到了身材魁梧挺拔的耶律孟。与那些使臣相比,此人气势明显有所不同。

“将他带过来。”

秦狄吩咐一声,杨公公朝着耶律孟走了过去。

功夫不大,在杨公公的指引下,耶律孟来到凉亭内,躬身施礼道:“外臣耶律孟,见过汉永盛皇帝。”

“契丹皇子亲临京都,朕深感意外。朕身为国君本应盛情款待,怎奈近日朝中琐事繁复,只能令鸿胪寺带朕款待。这些时日在京都可还顺心,若有招待不周,不妨说给朕听听,朕必会责罚他们。”

耶律孟微微抬头,看向皇帝,脸上泛起笑意,言道:“多谢皇帝陛下,鸿胪寺的官员很是热情用心,汉朝的美食,无论味道还是样式,都令耶律孟大开眼界。”

他的回答,似乎是想将自己营造成一个吃货。可他的眼眸中的雄心,被秦狄成功捕捉到。

“呵呵,既然喜欢吃,不妨就多到鸿胪寺外面走走。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品尝到京都城内的一些特色小吃,他们吃的食物,更彰显出汉人的饮食特色,或许还可品尝到不可多得的美味呀!”

秦狄的话说的是美食,却暗有所指。耶律孟同样是心知肚明,汉帝这是在隐喻自己,鸿胪寺外,指的不单单是京都。就连契丹国内,也可以说是鸿胪寺外。

“皇帝陛下的话,外臣记下了。他日得闲,定会在城内好好的逛一逛,了解了解汉人的习俗和文化,返回契丹后,外臣或许可以经商,与汉朝建立专属商道,携手共进。”

这句话同样暗藏深意,尤其是他的最后一句话,建立专属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