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梅山内曾有一位与世隔绝的避世高人,日日于山崖上静坐参道,不吃不喝不睡,不言不语不动,任由日月星辰变化,他自岿然不动。
夏日暴雨倾盆、烈日炎炎;冬日寒风刺骨、积雪三尺;便是山林猛兽逼近,他仍然不动分毫。
直到一日,一位上山砍柴的樵夫,误入了他的悟道之地,见有人于山崖边缘静坐不动,花白的发须长长地垂在胸前,十指上的指甲宛如生出的藤蔓,彼此缠绕。
风沙尘土堆积在他身上,填平了他脸上每一寸沟壑。
樵夫以为,那是一块大自然天然造化的人形石雕。
樵夫瞧着稀奇,便凑近了去看,谁曾想石雕蓦地睁开了眼睛。
不待樵夫反应过来,“石雕”已然开口说话了:“敢问阁下,今年是哪一年?”
“嘉、嘉庆十四年。”
“嘉庆……如今是何朝何代?”
“梁国。”
“那大周朝?”
樵夫愈发惊恐,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大周朝已经亡了二百余年了。”
那名“石雕”沉默半晌,倏尔仰天大笑,感慨道:“时不我待啊。”
说罢,他便站起了身,拱手向樵夫道谢后,便甩甩破破烂烂的衣袖下山了。
自此,一个神秘的学派开始在民间兴起。
……
这一学派的神秘体现在各个方面,一不公开传道授课,二不公开收取弟子,三不公开学说主张。
所以在最开始,这个学派虽然已经诞生,但着实处于查无此人的地步。
直到大梁末年,内战频仍、民不聊生,一形容枯槁但双目矍铄的老人卜了一卦,精准预言了结束内乱的中兴之主将于何地出现,于何时结束内战,实现大一统。
正是这一卦,使得这位老人,以及这位老人所创立的学派,声名鹊起。
此人,便是那名于梅山之上静坐悟道的“石雕”,由于年代久远,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只记得自己复姓相里。
自此,为表达对他的敬重,世人便尊称其为梅山相里。
梅山相里一卦成名,想拜其为师、承其衣钵的学生不计其数,可梅山相里的招生条件却极为严苛。
一不看家财、二不看学识、三不看慧根悟性。
那看什么呢?
看眼缘。
那什么样的人和他眼缘呢?
“和他眼缘的人”和他眼缘。
这句废话点明了这一收徒标准的离谱之处,那便是没有标准。
今日心情好收十个,明日心情不好一个不收。
有人一句话没说便被收入门下,有人带着铺盖卷儿在山下住了半年,也没能打动梅山相里那颗石头心。
没有标准的标准,便可约等于高得离谱。
因为无可参照。
但无论梅山相里的心情好还是不好,他收的学生屈指可数。
而凡是入他门的弟子,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有人说他们随着梅山相里隐遁山林;也有人说梅山相里就是一个修行多年的老妖怪,专门吸食人精气而活,这些学生怕是凶多吉少。
但无论谣言如何汹汹,梅山相里连同这些学生,确实彻底失去了消息。
直到十六年之后,一代贤相蔺泫辅佐君王开辟中兴盛世,世人才恍惚想起,他好像就是当初拜入梅山相里门下的学生。
梅山相里这个名字,再次被传得人尽皆知
……
梅山相里所开辟的学派对外并没有统一的称呼,世人只知传授的是治世之学。
但凡梅山相里的学生现身,要么是要辅佐贤明君主结束割据混战、建立一统国家;要么是辅佐君王革新吏治,开创太平盛世;再或者,抗击外侮、开疆拓土,立不世之战功。
近千年来,已有十几位盛极一时的谋臣贤相、功臣名将,证明了这一点。
故而,人们将梅山相里所开创的学派,称之为“潜龙之学”。
这里面隐含的潜台词是:凡是梅山相里的弟子,所择之人必定是未来的圣明君主,因此,历朝历代帝王,都会秘密寻访“潜龙之学”弟子的下落,希望得到证明。
……
相里六续,前朝贤相,在为扶氏一族开创了“大同新治”这一鼎盛局面后,便悄然离场。
当有人问及他为何不留下继续辅佐君主时,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只留下了一个日子,并未多说。
而那个日子,后来被证实,便是扶氏一族国破之日。
相里六续与梅山相里同样出自于西河郡,但年纪隔了千余岁,血缘是否同出一脉已不可考,但毫无疑问的是,梅山相里所创的“潜龙之学”至今仍然存在,且威力不减当年。
……
澹台聿明细细审视着眼前这个被称之为荀苜的中年男子,身板干瘦,两颊深深凹陷下去,如同饱受饥馑的灾民,鹰钩鼻,眼神凌厉似鹰,腰背笔直挺拔,不卑不亢。
只看气度做派,倒确实是个人物。
若他果真师承相里六续,那他便是“潜龙之学”的传人,如此这般的奇人,竟然能是被招揽笼络的吗?
澹台聿明压下心底的疑惑,看向听澜:“听澜,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仔仔细细说清楚。”
听澜早知会有这一问,故而早已做好了准备,她理了理心中的思绪,缓缓道来。
“那日陛下无端进了冷宫,娘娘便察觉到……为了不给六殿下和崔氏可乘之机,娘娘决议斩草除根,便想出了利用阿芙蓉生事的法子。”
“所以,是母妃自己吃下了阿芙蓉,想要借此陷害六皇弟。”
听澜点点头,沉默地承受澹台聿明的怒火。
“那燕京城中百姓呢?城中莫名出现的阿芙蓉,也是母妃的手笔?”
听澜再次点点头,没有说话。
“为什么?母妃究竟为何要这么做?”
怒火熏红了他的眼睛,他执着地盯着听澜,迫切地需要一个答案。
他不理解,不理解秦络绯的牺牲,也不理解他们对无辜百姓的戕害,即便澹台衍和崔知宜将来会成为极大的隐患,可他们现在仍然什么都没有做不是吗?
为了规避一个不曾发生的危险,便要毁掉无数无辜百姓的人生做筹码,澹台聿明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