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2月1日,一条从腾冲发来的电报传到了川军团团部。
“参谋长!”死啦死啦披着衣服冲出了团部。
苏扬此时正在写分析报告,听到死啦死啦的噪音,他无奈地放下笔走出了自己的屋子。
“团座,你有事叫传令兵啊,这么大嚷大叫的很让人心烦的。”
死啦死啦把译电交给了苏扬,电文内容让苏扬心里咯噔了一下。
电文内容:“日军拟于2月初对腾北地区开展讨伐作战,56师团驻畹町146联队为主力由新修建龙腾公路(龙陵至腾冲)三路进攻预备2师及各游击部队,金。”
蔡文慧没有食言,她果然把情报传给了金文军。
苏扬拿着电文回到了屋子里,此时他的最新的报告已经即将收尾,内容就是预测日军在接下来的“讨伐”作战中对于腾冲全境的进攻方向及作战目的。
苏扬清楚地记得,在历史上,日军从2月到5月总共开展了三期“讨伐”作战,后来预备2师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终于过江修整,由36师接替该部防务,36师坚持到11月后因伤亡过大而突围撤退。
至此,腾冲全境沦陷,等日后反攻期间,日军在高黎贡山各隘口设置据点,导致滇西远征军伤亡惨重。
蔡文慧的电报对于苏扬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苏扬只是趁着这个机会想告诉集团军乃至重庆,腾北最后绝对不能放弃,因为日后反攻的代价是巨大的。
以蔡文慧这份情报为由头,苏扬向军令部发送了《滇西1943年战情分析报告》。
与此同时,重庆军令部和侍从室的参谋们惊奇地看着太姥爷给苏扬留的的“作业”,本来这篇论文被存档备查,但是随着欧陆以及太平洋战场传来的消息又让军令部把这篇论文抽了出来。
论文中详尽说了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预判以及条顿军团的覆灭,苏军的“木星”反击行动的详情乃至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瓜达卡纳尔战役中的惨败以及撤退。
特别是瓜岛战役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这些“未卜先知”的内容都让侍从室以及军令部的参谋们惊掉了下巴。
而论文里对于1943年的其他可能发生的战役似乎就成了“预言”。(当然了,不能直接写明战役名称,只是写出了轴心国的各种军事应对以及战役预判)
针对太平洋战场方面的消息,重庆方面还专门向盎格鲁进行了联络,虽然对方含糊其辞,但是却惊叹此次华夏的“情报”能力。
当苏扬关于腾冲1943年战情分析的报告发到了军令部之后,徐部长对此内容就变得颇为敏感以及谨慎,当分析报告到达太姥爷桌面的时候,太姥爷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随即这份报告就到了曾家岩。
此时重庆方面对于腾冲方面的作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重庆那位此时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滇西战场上面,更多的是在政治上扯皮,军事行动要以政治方向为基础。
重庆就是想拖,因为缅甸战场其实是鸡肋,所以盟军方面大伙藏着掖着的谁也说服不了谁,重庆想要装备,想要给养,想要打通生命通道。虽然当时盟军制定了反攻缅甸的计划,但是具体实施要看欧洲战场局势。
可是这里不是主战场,所以重庆对于盟军重视欧陆战场的态度绝不答应。
(具体内容可以关注下1943年年初的卡萨布兰卡会议,这个战场出动和势力划分就很说明情况了)
苏扬当然知道曾家岩在这方面的态度。
可是苏扬的“预言”着实就是一针鸡血,原本不自信的重庆高层这下看到了希望。
军令部从苏扬的论文里也看出了1944年往后战场的症候,特别是关于日军在太平洋惨败后急于打通“大陆交通线”这个判断给了所有人一个认识——日军在太平洋—华夏战场也会遇到现在重庆面临的大后方交通线被切断这样的窘境。
日军开始式微了。
于是乎军委会及军令部对于保持1943年滇西战场态势进行了一番讨论,关于1943年滇西的局势该是如何的走向就成了讨论的焦点。
多数人认为滇西反攻的基地不应该继续放在保山了,而是应该更进一步,保持并加强现有态势,在腾北地区建立反攻跳板,好日后在缅甸战场上华夏军队将成为收复北缅的主力部队。
军令部被报告和“预言”打了鸡血,曾家岩同样想试一试。
2月4日,第11集团军接到了来自军委会的命令:第36师及88师即刻过江开展游击作战,保持腾北态势,预备2师坚守腾北据点切不可后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