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制造的汽车,那可是太贴心啦!
将马夫放在车后,全车不是金箔包裹,就是明黄丝绸编制的汽车,不是爱新觉罗家,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嘛!
什么?
明黄色是华夏古往今来皇室丧葬专用色?
扯犊子!
我大清就爱明黄色。
你看,又红又黄,多养眼啊!
什么?
这是烧煤炭的破烂玩意儿?
滚一边去!
这是宝贝好不!
你看,煤炭被朱由检那厮垄断,“我圣清”挖出来的煤,不知怎么回事,一烧就中毒。
按照汉都商号的说法,全球煤炭,只有明国出产的才能用,其他地方产出,都是“毒煤”,会死人的。
只有明廷出产的“燃用煤炭”,才能供蒸汽机使用。
朱由检心黑啊,早早就抢了“燃用煤”矿区,还卖的贼贵。
这可是朱由检准备卡大清脖子的东西!
这蒸汽机多好啊!
就算将来朱由检卡了“我大清”的脖子,不卖给咱煤炭了……
咱不是还可以烧木柴嘛!
内燃机内燃机。
不就是烧锅炉么,柴草、煤炭,都能烧。
都是冒股烟,“我圣清”试过了,烧木头一样能跑。
泰裤辣!
还是我爱新觉罗家聪明!
这玩意,可比内燃机好使多了!
真要是买了内燃机车,朱由检一卡脖子,不对“我圣清”销售柴油、汽油了,那可真就是花费重金,买回来了个铁疙瘩!
还是蒸汽机好呐!
什么?
这玩意,一辆都需要八十万两白银?
开玩笑!
我爱新觉罗家可是天下之主!
花几十万白银,买一辆车子享受享受咋啦?
什么?
国库没钱?
没钱——挪一挪军费不就好了嘛!
多大点的事!
好海军——就该停在海港,被敌人偷袭击沉,省了军费,让主子爷过了生日。
……
天可怜见!
朱由检真的没卖这么贵。
他卖给清廷的蒸汽机车,就算是最贵的“至尊宝马”,也不过才银元罢了。
折合一下,换成白银,也才三十万两——还要差了三两银子呢!
(朱由检对江南制定的最新白银、银元兑换比,是一比三。)
但是,朱由检卖的便宜,那是朱由检的事。
“我圣清”朝廷的那群“好大臣”们,还不容易才将爱新觉罗家背进了华夏,不就是为了不受限制的贪污银子么!
该死的朱由检,就不会做生意!
独一份的生意,你卖这么便宜干什么?
让我们只能委屈巴巴的贪了五十万两银子……
而已!
仅此而已!
也就是南京汉都商号出场价的——区区两倍半……
清廷的“大人们”,心中虽然恼怒朱由检制定的售价太低,让他们无法赚取更多的银子。
但是,一想到可以细水长流,最关键的是——人家送货到南京城啊!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合作吧……
嗯……
还好,还好!
每一辆都能赚这么多。
……
多尔衮可是大清国的父皇摄政王!
大清国的父皇出行,能少了车队?
三辆“至尊宝马”领头,九辆“王者之驾”跟从。
12辆蒸汽机车,缓缓驶下渡船,开到了江心洲“大清皇室狩猎场”上。
朱由检费心巴拉推动的科技,为“我圣清”提供了便利。
为了让主子爷更好的打猎,清廷辗转从汉都购买了三辆蒸汽动力渡船。
每艘花费白银,高达——三千万两!
朝臣含泪“小赚”两千五百万。
至于水泥路,更是一寸也不能少。
50斤一桶的水泥,也不过才18银元罢了。
给我买!
买了,才能报账三百两白银一桶啊!
你看,这不又是两个半百两纹银到手……
……
于是,从南京皇宫至江心洲,全长40多里的道路,全部被硬化。
为了方便爱新觉罗家打猎,百姓硬生生被加了几十倍的赋税。
当年明朝为了应对战争,短暂增加的“三饷”临时税——“练饷”、“辽饷”、“剿饷”……
被多尔衮定为正赋。
成了清廷统治下,永远的中央正税之一。
清廷控制区税收之高,成了人类史上的唯一……
封建时期的农民阶级,所要承受的负担,主要有“税”、“役”、“赋”、“贡”等几种。
简单来理解,就是“正税”、“附加”、“人力”、“上贡”。
赋,从字面就可以理解了。
赋字拆分,是“贝”+“武”。
贝指的是钱币,古有贝币么。
武自然就是武力,意思是维持国家稳定的开支。
“正税”,可以理解为——为了维持国家统治,中央直收的税种。
递交国库的中央税收,叫做“赋”。
……
既然有国家征收的赋,自然就有地方官府为了维持开支,在正税之外,附加的税收种类。
这个就叫“税”。
苛捐杂税,指的就是这玩意。
诸如“人头税”、“入城税”、“屠宰税”都是!
……
“役”,就是徭役。
官府征召百姓,参加各种建设的“人力税”,比如现代人还记得的“出工”,就是役的一种。
……
“贡”,就是底层对高层,在赋税之外的额外上贡。
明代的贡,主要是藩国体系成员国、羁縻州土司、蒙古头人,对朱家皇室的额外上贡。
弄明白了“贡”,就会知道,所谓的“朱明拿钱买藩国”,纯粹就是一句屁话!
藩国朝贡体系中,“贡”只是皇室对王室之间的私人往来。
就好像亲戚之间,互相拜访的“年节礼物”。
在国与国之间,还有正常的商业交易呢!
明代靠着“藩国朝贡”体系,赚取了全球白银的八成以上!
单单从隆庆元年的1567年,到甲申之变的1644年——
77年的时间,通过海外贸易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53 亿两。
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加上无法统计的走私,和其他隐秘渠道,可以说——就这77年时间,明朝吸收了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一半!
那么,在隆庆开海之前呢?
这份利益,落到了谁的口袋里?
明代官员的贪污之盛,不弱于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