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化念到这里,抬眼环顾一番朝臣,见到很多人都是一副要白捡钱的模样。
“咳咳!”
他当即重重咳嗽一声。
刷!
朝臣全都抬起头来。
所有人都诧异的看向了方正化。
方正化竟然在念圣旨的时候,出了差错?
他不想要自己的脑袋了吗?
你方正化这时候是圣眷在身,但是,今日可是元旦大朝啊!
上万官吏都在的大朝会上,你方正化竟然出了这么大的失误?
你就不怕万一哪一天你失了势,失去了陛下眷顾,被有心人翻了旧案吗?
要知道君前失仪这一条——
说大不算大,皇帝重用你时,谁也不敢提了这一点;
真要以为它小,一旦圣眷不在,它绝对是要掉脑袋的大事啊!
你方正化这么聪明地人,竟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所有人都惊呆了。
不管是承天殿内的绝对大佬也好,还是屋檐下的实权老大也罢,亦或是大广场上的上万官吏——
所有人都看向了方正化。
然而,就是一眼,朝臣们就已经醒悟过来。
方正化这不是失误!
这是在警示他们啊!
或者说,这是皇帝的态度!
却见方正化瞬息之间,就已经浑身杀意。
那浓郁的杀气,直让朝堂内的顶尖大佬,都有些受不了了。
只听方正化加重了语气:
“朕昭天下:
以上地方,乃是皇权特许,仅对我大明按时、依法纳税百姓开放。
若有非法潜入者,杀!
若开采百姓,违纪乱法,剥除特许权,追缴非法所得,罚征非法所得的三倍。
并——诛杀之!
若非我大明子民,胆敢潜入上述区域,特许百姓杀之无罪!
若潜入者有非法行为,杀之者有功!
若有官吏,借着朝廷便利,在以上区域中饱私囊者——
夷三族!
五世不得进入官场!
着各级官府,接收到本圣旨后,即刻布告天下:
告我全体国民,该地矿藏丰富,遍布金银,朕特许我大明守法子民开发之!
——所得一切利润,半数归朕内帑;
半数缴纳赋税后,剩余部分归开发者所有。
此为大明国策,百年不得变更。”
方正化念完了这一段,将圣旨两根卷轴并拢,抬眼环顾朝臣。
这是陛下的意思。
方正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他就是皇帝陛下手上的刀!
与王承恩不同。
王承恩更多的事陪伴陛下身边,作为内廷阁臣使用的。
司礼监的太监,与朝堂上的内阁大臣,是一样的作用。
都仅仅只是皇帝的秘术而已。
华夏素来讲究“家国天下”。
何为家?
并非指的是千家万姓,而是指的皇家。
家国天下,实际意义就是“皇帝领导下的天下”!
华夏历代王朝,因为权利斗争的残酷性,因此史料中,对于这一点交代的并不多。
但是,素来都有“华夏小朝廷”的朝鲜,因为文人自大的特性,因此,对于朝鲜的记载,并未“讳疾忌医”。
这个举动,就导致了朝鲜才是这一点的鲜明阐述者。
因此,对于朝鲜的称呼,文人毫不避讳“家国天下”的本质。
比如这时期的朝鲜,就被称为“李氏朝鲜”。
——君权天授下,皇帝代表了国家。
这一点与后世是不同的。
既然皇帝代表了国家,因此,朝堂上的朝臣,代表的就是政府的运作。
朱元璋吸取古人的经验,觉得丞相一家独大,造就了历史上的动乱。
因此,他借着胡惟庸案的东风,彻底罢黜了丞相制。
老朱的举动,得罪了整个官场。
于是,在短短八天时间内,朝臣变着花样的上交奏章,请皇帝决定。
这一手,熟悉政治斗争的,都能明白背后的用意。
——软罢工么!
果然,洪武十五年,接连八天时间——
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两百多件!
平均每天,要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朝臣准备用大量工作,逼迫朱元璋恢复丞相制度。
背后的真实原因,就是——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堂第一人!
这是官员们的“无冕皇帝”。
谁想让自己没了奋斗的“目标”与\"动力\"呢?
丞相都没了,人家能不用大量工作,逼迫皇帝屈服吗?
任何一份研究,对于朱元璋设立内阁大臣的原因,都说的是“皇帝工作量太大,不得不设立”……
实际上,这个说法就是扯淡的!
试想一下,这样的工作强度,连工作狂老朱都受不了了……
那胡惟庸,能够天天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吗?
哪个丞相能接受这么大的工作强度?
真正的原因很简单——
朝臣这么做,就是逼迫朱元璋屈服而已。
没错,就是为了逼迫朱元璋屈服!
国家有三省六部,有九寺五府!
就算罢免了中书省,难道各级主官就不会办公了吗?
难道六部尚书们,就不会处理政务了吗?
如果事事都需要丞相来处理,要这些部门的一把手干啥?
这就是逼宫而已!!!
朝臣的这个举动,虽然迫使朱元璋采取变通之策,设立了职位低、权利重的内阁。
但是,也为朱元璋接下来推动的官场肃贪(郭恒案),铸造了苗头。
其后。
在设置内阁大学时的短短一年多之后——
洪武十七年,升典礼纪察司,为司礼监!
朱元璋提高司礼监的级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内宫太监群体中,找到对抗外朝大臣的人。
这从他给司礼监的定位“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就可以看出来了。
司礼监被设立的根本原因,就是制衡外朝!
“掌班位仪注”——看似不重要,温风细雨的。
甚至,远没有后面“纠察内宫”来的震撼。
然而,这才是司礼监最致命的一点!
君前失仪——皇帝真要决定对某个大佬动手,就这单单四个字,就能夷了他九族!
司礼监的权利重心在哪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
实际上,这也是司礼监存在的意义。
大明开国太祖洪武皇帝,这一步棋走的很远。
——早在当年朱元璋,还仅仅是自领吴王的时候(1637年,大明立国的前一年),就设置了司礼监的前身——内使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