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974章 真相——被夺走、嫁接的税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4章 真相——被夺走、嫁接的税务

当然了,这是后世考证,是计算了所有的土地。

出现在史书上的民田数字——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3.66亿亩,增至万历六年(1578年)的5.1亿亩左右。(一说8.5亿亩。)

就算按照这个统计,耕地面积增加小一倍,在税收率不变的情况下……

是不是朝廷税收,就要相对应增加?

那朱元璋、朱棣时期,能够收了三千多万石,就算粮价不变,也应该收上来小七千万石粮食才对啊!

就算按照全国平均起来0.3两银子一石粮……(这个数值绝对是低于全国平均很多的!粮食最便宜的江南,好年景都0.26两一石了。)

那也应该收上来2000万两白银啊!

这就是所谓一条鞭法后,大明岁入2200万两白银的来源。

对了,《万历会计录》也是这么记载的。

但是!

你老张本心是好,可挡不住你老张无法亲自跑遍全国,去收税啊!

核定税收,和解运京师的税收,这是两个概念!

就比如,那所谓的图塔卡蒙黄金面具,价值10万亿美元……

呵呵!

能卖出多少呢?

成交了吗?

光看标值,开个网店,垃圾桶里捡根牙签,你就能标十万亿美元!

对吧?

实际成交才算!

一条鞭法也是这样——

核定税收?

屁用没有!

送到了京师,才是真实。

老张核实了这么多,没用啊!

你老张想要青史留名,就拿我们开刀?

你想要虎口夺食?

你看我咋玩你!

你老张想要给朱家人多弄点税收?

嗐!

增加了,那朱家人不是有资本夺权了!

没事,看我操作就是!

人家以一系列眼烦缭乱的手段,魔改张居正“将税收实物,折合为银”,的一条鞭法。

从此,大明税务,进入了几百万两时代。

乍一看,挺好!

反正粮食这时代也只有0.26两左右一石。

几百万两呢,能买不少粮食了……

千万石呢,朱家人撑死也吃不了这么多啊!

但是——

你看啊,这老百姓种地,种的是粮食,他长不了银子。

对吧?

那一条鞭法折银之后,老百姓想要交税——

只能先从士绅手上,低价卖粮,换了银子,再交给官府。

而皇帝想要将银子换成粮食,就要再从士绅手中,将粮食再买回来。

哎~~!

从冰箱拿出猪肉,倒腾一下,还满手油咧!

这折银……

一加一,那可就不等于二咯!

折银收税……

那摆在面上的就有两个问题:

一:粮食、白银,折合的比例是多少?

谁说了算?

还不是人家一张嘴啊!

毕竟——现管!

二:各地土地产出不同,各地亩折合标准亩的标准,又是多少?

谁说了算?

还是人家!

……

折银比例——操作的空间,大了去了!

有的地方,谷物折合白银是按照每石1.9两来计算。(北方和偏远山区)

啥?

你这不产谷子?

废话!

你要是产了谷子,那价格不是低了不是!

要的就是你这种不了稻谷,我才给你折稻谷收税啊!

有的地方,就按本地谷物折合白银,只有0.26两……(江南产米区)

当然,这个价格,能不能拿到,那就是看你这儿出了多少官咯!

出的官少……

——穷乡僻壤的,不通文教,我就反过来折了麦子……一样一两多!

那这还是全国来统计,要是详细到府——

同样一个地区,有些人家的土地,1.5亩折合一标准征收亩计算,有的是2亩、3亩、5亩……

甚至——8亩!10亩!

至于到底多少亩江南高产的水田,折合一亩北方旱地的产出,来收你家的税?

就看——你的关系……

硬不硬!

当然,要是更硬,那就不在收税名册上咯!

至于没关系的百姓……

呵!

没关系——你家的民田,就是庄窠田!

那是要交了土地产出的70%的税收的!

给大老爷的二大爷、三舅爷、七姑爷……算了那么多的折扣,这定额凑不够,自然你泥腿子来顶上了嘛!

让子弹飞里,那鹅城的税,这是艺术?

不!

这是写实!

这是朝小了说的写实!

历史,远比小说更加魔幻!

对了,我看你家的闺女怪别致的……

卖了吧!

你家还没交杂税呢!

卖女儿的钱,先把火耗银来交一交!

至于收税衙役的幸苦费……

大胆刁民,家里竟然敢私藏老母鸡!

没收!

啥?

告状?

呵!

“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本官奴仆?”

啥?

你要去布政司衙门告状?

呵!

“堂下何人,为何状告我家二小子?”

啥?

进京告御状?

呵!

除了给朱家皇帝找麻烦的,你猜能不能进了京兆尹?

皇帝都给摁水里了,更别说你一个小小的黔首!

……

这就是同区土地,不同人家,交税时的差别。

那要是有些地方官员多,有些地方官员少……这咋办?

我们官多的地方,才不要和他们一个档次呢!

没事!

大老爷还能被尿憋死了!

你看——浙江,这么繁荣的地方,商税只有5.8两!(万历六年)(《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称是不足7两)

这还是定额!

定额么,就是定下的收税标准。

至于实际收取……

官员在收取的时候,是要再打了折扣的!

这个折扣,官少的地方,一般就是八成。

而官多的地方,甚至能够打了两折!

也就是说,高叫着商税重的某省,实际收上来的商税,只有一两多银子!

而这本就打发叫花子的税收,缴纳朝廷的时候,不但通常只交一小半,这一小半,还要用了40%的纸钞来冲抵!

换句话说,这定额上高达5.8两白银,大约折合5800枚铜板的巨款。

就算人家不贪污!

到了国库,也就只有一千多枚铜钱了!

不对!

某地一千枚铜钱都没有的巨额商税,人家还要操作一下呢!

比如,所谓的:“拖欠,“”应交,“”已交,“”还欠,“”照例漂没”……

而这,就是叫嚷了无数年的江南税收太重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