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219章 朕背着骂名,清查土地,只为给百姓一条活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9章 朕背着骂名,清查土地,只为给百姓一条活路

“然后弄点稻谷壳或者麦糠,搅拌进去,拌匀了之后,装进育苗圃内。

抖松的这一步,一定要做好了!

这些育苗的肥料,必须保持疏松状,若不然,就会发热,会烧坏了红薯的!”

朱由检亲手示范着红薯的育苗步骤。

没办法,这个时代,红薯还是舶来品。

中原大地上,会种植红薯的人,还特么没有三条腿的蛤蟆常见!

……

福建福州长乐县青桥村人陈振龙,他本是一个秀才。

然而,后来因为数次考举人不中,于是就跟随闽商前往吕宋经商。

这时候,吕宋西洋人的势力大增,南洋明人,已经处在下风了。

红薯被西洋人从美洲带到南洋后,所有的西洋人都达成了共识——此等亩产万斤之物,决不可被明人得到了!

以大明的体量,一旦得到这种高产作物,对他们而言,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自古以来,西洋鬼子都不是啥好鸟,当然东洋鬼藩也不是好货,据小道消息,每年得到他们“资助”的,都有两十万人次。)

陈振龙眼见红薯如此高产,还耐干旱,不分土地肥薄皆可种植,更是只需要少量的草木灰肥料即可。

想起大明北方正在遭受干旱危机的他,冒着一旦查出就会被西班牙人斩杀的生命危险,毅然将此物偷渡回国!

当时返回大明的明人,都必须要接受检查。

陈振龙用了几年时间,明白了红薯只要用藤蔓扦插,即可成功种活!

于是,他将红薯藤蔓绞在麻绳里,捆在了行李箱上,躲过了西洋鬼子的检查。

为了防止红薯藤蔓干死,在长达七天的航行里,更是数次将行李丢进水里浸泡。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陈振龙带着造就了“乾康盛世”的红薯,回到福建,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的小块耕地上试种。

正逢当年闽中大旱,陈振龙立刻让儿子陈经纶,给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书。

声言此物可救灾,金学曾立刻让陈振龙大规模试种,当年成功后,于1594年,在福建大规模推广。

福建灾荒顿时缓解。

其后,陈振龙后人一直致力于红薯的推广。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直到清康熙时,传种到了浙江、山东、台湾等地,这是推广红薯的第一家族。

……

有广东省湛江吴川市梅菉镇人林怀兰。

他是一个医生,常年往来于交趾(越南)行医。

这时候,越南也已经开始种植红薯,然而,猴子素来都心怀歪心,其王下令不准传红薯与大明,违者死!

林怀兰行医后得到半个红薯,于是偷带回国,在广东电白县一带种植。

……

1582年,广东广州府东莞县虎门北栅人陈益,他从交趾得到红薯后,在自家种植35亩。

论引入时间,最早的当是陈益,然而论推广功绩,最大的则是陈振龙家族。

当然,这三人,都当得是“引进番薯第一人”之称!

他们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才引进回国的,都值得后人铭记。

……

大明太大了!

纵然红薯的引入,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之久。

然而,在这个一分别就是一辈子的时代,想要推广一样舶来作物,何其艰难……

虽然徐光启等朝中大臣,也早已开始研究种植方法,更是在天津、北直隶等地试种。

然而农人有句俗话,流传至今——“接不到好老婆一辈子,种不好庄稼一季子!”

粮食是百姓的命,土地是百姓的根。

南方大地上,因为气候的原因,推广红薯反倒是迅速很多——因为随时都可以种植。

而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甚至一年一熟的北方大地,想要让农人腾出来土地,种植未经过他们亲眼验证的新作物……

何其艰难?

一旦失败,等待他们的就是没有粮食,活活饿死的下场!

不说古代,就算是在现代这种高科技发达的时代——湖北河南这个邻省,百姓们种植的都不一样。

襄阳与南阳比邻,甚至在古代,更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彼此相互归属,然而,襄阳百姓多种植经济作物,而南阳百姓——粮食、粮食、还是粮食!

便是连瓜果蔬菜,也很少种植……

(我在襄阳居住,今年春节时,去本组大棚里采摘草莓,大几十块钱一斤,集镇上卖的比本地人自己去摘还要贵二十,妻子带着儿子去摘时,我与老板闲聊,他说一亩地的纯收入随便搞都会过万,奶油草莓能多几千块。

回到南阳老家,我让乡亲们多种植经济作物的时候,得到的回复是——万一赔了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这指望不住啊。

骨子里爱粮甚过爱命的老农啊,就是这么可爱、可怜,又可哀。

因为一旦失败的风险,他们承担不起啊!

这是22年发生的事!

读者们,你们敢相信吗?

推广新作物,真的很难。

更何况是明朝时期……)

……

朱由检深知推广红薯的艰难,于是特意清查土地,将士绅违法占据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然后从百万流民里挑选老农,以给予粮食的方式,雇佣他们种植红薯。

为了刺激百姓的种植欲望,更是明确规定:不论何人,只要种植的好,收获时,就可以拿走三成的产量,作为奖励。

这个雇佣协议,不可谓不丰厚!

没有土地的流民,只要认真干活,就能养活了家人。

就算如此,老农们与其说是愿意种植红薯,还不如说——他们屈服在了朱由检的高额赏赐下!

为了刺激百姓,更是为了让老农好好伺弄这些宝贝,朱由检四处张贴皇榜:

大明皇帝与百姓约法三章——

只要红薯种植的好,种植的多,管理的仔细,除了每月可拿正常的百斤稻谷、小麦报酬外,收获时还有三成额外的提成!

……

老农们看着皇帝屎尿糊到了臂弯处,眼神复杂莫名。

种了一辈子的庄稼了,就没有听说亩产能达到千斤的……

皇帝怕不是被人忽悠了哟!

唉,可惜了这么好的田地了,虽然夏季不能种麦子,但是,种了栗米,也能多收获点粮食啊!

皇帝他老人家,竟然要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土地……

……

朱由检将红薯一个个埋在育苗圃的粪便内,表面撒上麦糠保暖。

又在两侧插上细竹子,弯成弓形,然后盖上刷了油的大张麻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