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 第1117章 不敢反对,主动请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7章 不敢反对,主动请缨

看着满脸慌乱的王大人与章大人,许举人的心中很是不屑。

这两人不仅能力平庸,目光也甚是短浅,若不是承荫父辈的官职,又岂能步入到官绅的行列。

最为主要的一点是,这两人都不知紧紧跟着榆国公的脚步,反而还在为着些许赋税斤斤计较,实在是愚蠢至极。

许举人读的书多,看的也比较长远,心里早就确定了一个事实,只要紧紧跟着榆国公的脚步,那前途定然是一片光明。

若是能得到榆国公的赏识,说不定日后也能捞个从龙之功。

没错,就是从龙之功!

许举人没有丝毫怀疑,以榆国公越来越强的实力,将来登上九五之位的宝座,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今朝廷的实力已是越来越弱,大明境内到处是各种天灾人祸,辽东边地更是遭遇惨败。

而反观榆国公的实力,却是在不断的增长,且又有着天下第一的威武军在手。

此消彼长之下,朝廷又如何是榆国公的对手。

只要紧紧跟着榆国公的脚步,响应榆国公的号召,还怕没有泼天的富贵。

许举人已是下了决定,待回到家中之后,便立即上书给榆国公,积极表明自己赞同官绅一体纳粮之事。

缴纳一些赋税而已,哪里比得上榆国公的赏识。

况且,许举人也逐渐的发现,如今田地的收益竟然比不过经商的利润。

在越发繁荣的市场经济下,经商的利润也是越来越大,很难不让人垂涎欲滴。

损失田地的收益,可以从经商的利润中弥补,这怎么都是不亏的。

想清楚这些后,许举人没有再理会面色慌乱的王大人与章大人,而是当即起身站起,朝着两人拱手道:“王大人、章大人,许某家中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就先告辞了。”

说着,许举人便要迈步走出雅间。

“许举人,那你对官绅一体纳粮之事,到底是何看法啊?难道你也赞同榆国公的做法吗?”章大人连忙追问道。

“是啊!许举人,你还没有说说你的看法啊?”王大人也连忙问道。

许举人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两人,说道:“章大人、王大人,许某告知你们一句,莫要在乎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只要紧紧跟着榆国公的脚步,必然少不了一番荣华富贵。”

说完这一句后,许举人便头也不回的走出了雅间。

只留下面面相觑的王大人与章大人。

........

正月二十三日。

随着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之事逐渐的发酵,整个延绥镇内的官绅们也越发的频繁走动,相互打探着风声。

对于这件事情,可是关乎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怎能不时刻上心。

官绅一体纳粮,乃是国朝二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自高祖定下优待官绅的规矩后,官绅们就不用再上缴赋税,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

可是如今,榆国公竟然强行打破高祖定下的规矩,向官绅们征收赋税,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要知道现在的天下,可还是属于大明的,还不是他榆国公的天下。

榆国公强制推行官绅一体纳粮,难道不怕遭到天下官绅们的反对吗?难道不怕受到朝廷的降罪吗?

得罪了天下的官绅,榆国公不怕他的治下不稳吗?

然而。

纵使延绥镇内的官绅们如何的不满,如何的反对,但却没有一人敢站出来公开反对,都是在等着其他人当出头鸟。

毕竟谁也不是傻子。

当了出头鸟,搞不好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榆国公的残忍手段,谁能不惧怕。

........

正月二十四日。

榆国公府,官厅之内。

“启禀国公爷,这是京城情报司传来的情报。”

萧华躬身行礼,将手中的情报递到了刘博源面前。

刘博源摆了摆手,说道:“本公爷就不看了,还是你来说吧!”

萧华低首应是,随即说道:“国公爷,据情报上所言,朝廷为了应对越发糜烂的辽东局势,已经下旨抽调山海关总兵马科、玉田总兵镇北伯曹变蛟、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蓟东伯白广恩、山西总兵周遇吉、大同总兵姜镶、宣府总兵王通等九边各镇总兵,立即率军前往辽东增援。”

“除此之外,朝廷还抽调了三万京营新军,总计六万援军前往辽东。”

“六万援军,应该是足够的。”

刘博源暗自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此次的大军统帅,还是英都伯吗?”

萧华连忙施礼道:“国公爷,属下正要向您汇报一件事情。”

“哦?是什么事情?”刘博源疑惑的问道。

萧华回道:“据辽东情报司昨日传来的急报,英都伯已经身患重病,似乎快要不行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

刘博源神色微惊,连忙细问道:“可确定了此事没有?英都伯怎么会身患重病呢?”

“国公爷,据情报上所言,原本英都伯在去年时便染上了风寒之症,后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与休息,才导致病情逐渐恶化。”

“再加上这次的义州惨败,导致英都伯吐血昏迷,从而引得重病复发。”

刘博源沉默的点了点头,脸上也浮现出担忧之色。

如今英都伯重病缠身,必然是无法担任大军的统帅,那此次大军统帅的位置,就必须要另选他人。

可在当今朝堂或地方督抚之中,又有谁能胜任这个位置。

刘博源在脑海中细想了一遍,根本挑选不出合适的统帅。

沉思了片刻后,刘博源当即吩咐道:“萧华,你速去写一封奏折,向朝廷主动请缨,出兵增援辽东。”

“国公爷,这是为何?”萧华疑惑的问道。

刘博源沉声道:“本公爷原本以为,有英都伯作为大军统帅,必然能遏制东虏的嚣张气焰,使得东虏不敢肆虐。”

“可是现在,没有英都伯作为大军统帅,纵然明军的兵力占据优势,也难以是东虏的对手。”

“这......国公爷,难道东虏真有这么厉害?”萧华越发的疑惑。

刘博源摇了摇头,说道:“不是东虏厉害,而是明军需要一个像英都伯这样的统帅。”

“也只有英都伯有这样的统帅能力,可以将各镇总兵充分的调动起来,发挥出明军的优势兵力。”

“原来如此,属下明白了!”

萧华一脸大悟的点了点头。

两刻多钟后。

数匹快马从榆林城疾驰奔出,朝着京城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