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三号,小雨依然。

渝城这边一场细雨下个十天半月的都是正常情况,啥也不耽误,反而空气清新没有浮尘,就是衣服不怎么好晾晒,好几天也不干。

老房子也会泛潮,被褥都感觉湿漉漉的,墙面和地板都会生长霉斑。

从渝城到成都,都是这个样子,雨水多而且时间长,中国雨期最长的两座城市是眉山和雅安,都在这边。

一年下个两三百天雨那完全不是问题,要的就是一个情调和氛围。

张铁军上辈子曾经在雅安住了十七天,下了十六天半的雨,就是去的那天下午没下,好好的度假就天天在屋子里看着湖面听雨打芭蕉了。

吃过早饭,一行人出来开车去了朝天门。

这张照片是97年的朝天门,还没有修建

三辆车,市里给派了两辆车过来,军区给派了三个司机,孙书记的秘书被派来陪同。

朝天门的历史相当久远,当年秦灭巴蜀两国设巴郡,在渝中半岛筑江州城,沿江修筑了十几座码头,朝天门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那是在公元前314年。做为巴郡的主码头,日益兴隆,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转运港,设有海关。

二七年因为扩建码头朝天门三座城门被拆除,四九年又有一场大火烧毁了朝天门方圆两公里,如今的朝天门只剩下了一个名字。

虽然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并不影响它的繁荣和名气,反而更胜往昔。

渝城这里一直到两千年左右,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船运,公路太难了,危险而且耗时,一路全是高山大坡。

张铁军他们来到码头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景象,挑担的棒棒们像一群工蚁,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的走在一起。

码头这会儿还是一大块斑驳的空地,坑坑洼洼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积水坑,棒棒们和穿着时髦的都市丽人们拥挤在一起。

江边停满了各种大小船只,长长的浮桥在水面上晃动着,空地上摆满了各种小食摊子,叫卖声嘈杂声混成一片。

客运船,货运船,大小游艇,江上游船,过江渡轮,趸船,从嘉陵江围绕着码头一转排到长江这一边。

对面江北嘴和南岸的码头还有荒滩上挤满了渔船。

95年,江北嘴

没在水边生活过的人很难想象上船的样子,那长长的不断晃动着的浮桥第一次踏上去是那么的不踏实,就感觉随时都会掉到江里一样。

夏季汛期还好,江面上涨,船能靠的更近些,浮桥很短,等到了枯水期稍大一点的船只就只能停在江心,那细长的浮桥简直是搭在了心脏上。

93年,浮桥上的大长腿美女

其实站在岸边还好,人的视觉是会欺骗大脑的,感觉江水也就是这样,并没有想象中的宽,没有想象中的波澜壮阔。

得等你上了船,随着船只走到江心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是瀚海烟波,才知道什么是水天一色,那种无助的弱小的敬畏的感觉油然而起。

码头最拥挤的地方在嘉陵江一侧,在缆车和上行的梯坎这里,也是江上船只最密集的地方。

84年,缆车通车

(前面忘了说,渝城最早的缆车在望龙门,四五年通车,九三年已经停运,现在遗址还在)

“好多人呐。”徐熙霞抓紧了张铁军的手。

车子开不过来,只能停在客运中心那边,他们是从那边走过来的,随着拥挤的人群踩着陡峭的梯坎下到江边。

梯坎这里就是原来的古城墙,城墙早就不在了,随着四九年的大火烧毁了,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梯坎就修在断壁上。

这边的古城墙不是咱们拆的,大部分是二九年因为城区外扩修造公路的时候拆掉的,十七座城门就剩下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处。

通远门那里的两个公路门洞也并不是城门,是四几年的时候为了方便通车挖出来的。原来的渝州城就那么大,通远门外七星岗就是荒山野岭乱葬岗。

29年通远门外七星岗,这里有四十五万座坟

公路边上,攻城雕塑那里要爬梯坎的小门,才是真正的通远门城门。

93年,通远门,卖花的女人

通远门到洪崖洞再到小什字,东水门,储奇门南纪门这边一圈下来,就是渝州城,小什字以北是瓮城,也就是外城。

从明代往后,瓮城的作用越来越低,渐渐的也就成了城池的一部分。

整体来说,差不多就是上半城是城墙内,下半城是城墙外。

洪崖洞原来叫洪崖门,这里也保留了一段古城墙,后来有人在城墙上挖洞搭了吊脚楼,很快就形成了一片居住区。

这是2000年的洪崖洞

不只是城,那些夹在民居小巷里任由人们踩踏通行的石板路,石梯阶,基本都是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沉积,是文物。

“好香。”从梯坎上下来,徐熙霞抽了抽鼻子,看向一边的小吃摊,扯了扯张铁军的袖子:“这里东西能不能吃?”

“能啊,为什么不能?”张铁军也扭头看过去:“这不这么多人在吃着。”

“那我想吃行不行?”徐熙霞眼巴巴的往那边看着,看样子是真馋了,嫣红的舌头舔着嘴唇。

“你看着人家吃的是什么了吗就想吃?”张铁军笑起来。

“闻着可香了,你闻着不香啊?”

徐熙霞是个馋的,看什么都想吃,特别容易被人家吃什么给吸引,鼻子还灵,最关键是她还干吃不胖。也不知道都吃到哪里去了。

“想吃就去吃,尝尝,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惯。”张铁军笑着往摊子那边走:“我也好久没吃过路边摊了,要说味道,还得是这种小摊子。”

孙书记的秘书一脸怪异的陪着张铁军和徐熙霞往那边走。

他跟着孙书记两年了,也接触过不少领导,但是这么年轻的还是第一次,这么随意的也是第一次,带着媳妇儿吃路边摊的更是第一次。

哪个领导不是挑剔的?居住环境,用品档次,吃的口味卫生条件甚至厨师的级别都要问一问。

虽然他不知道张铁军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知道张铁军的职务肯定比孙书记高。路边摊?

“你平时会吃路边摊吗?”张铁军问了他一句。

“呃……好久没有了。”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感觉有点羞愧,就莫名其妙的。

“还是要多下来走一走看一看,”张铁军说:“你是孙书记的眼睛和耳朵,多看看多听听总是有好处的,街头巷尾烟火气才是民生。”

“你别成天教育人。”徐熙霞拉了张铁军一把。

“我以后一定多看多听。”孙书记的秘书点了点头。

“时间长了啊,看到的听到的就都不一样了,”张铁军说:“等我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就会飘起来,飘得高高的,那时候就什么都晚了。

到时候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人家想让你看的,想让你听的,成天活在吹捧里面,你想想那该多可怕。

老百姓就是民生,总不和老百姓说说话聊聊天,不聊民生就会成为民不聊生。”

几句话的功夫,就走到摊子边上,徐熙霞眼睛晶晶亮的东看西看。

这一群人忽忽咧咧的走过来,穿着打扮一看就不是普通人,本来闹闹哄哄的小吃摊子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张铁军看了看摊子上的东西,酱料什么的:“有杂酱撒?”

出摊子的是个中年妇女,笑着招呼:“有,啥子都有,搞一碗撒?我的杂酱好的很。”

“好嘛,来二两杂酱,少放辣。”张铁军点点头,回头问蒋卫红他们:“你们要不要尝尝?地道的小面,味道还是不错的,就是有点辣。”

蒋卫红摸了摸肚子,这刚吃了早饭出来。

“我来一碗。”李树生说:“瞅着是挺好的,味道也香。”

“我也来一碗,”孙书记的秘书笑着说:“好久没吃了。我要小面,不要杂酱。”

“要的,”老板娘手脚麻利的掀开锅盖煮面:“小面有,杂酱,肥肠,猪肝,牛肉都有,辣子是自家弄起的,味道好的很。”

“我这个不要豌豆,多煮点菜叶子哈。”张铁军嘱咐了一句。

“要得,多给你煮些。”面条下锅,老板娘拿着面碗飞快的打调料:“啥子都要撒?”

“我这个少放些辣,别的都要。”

“花椒葱花都要撒?”

“要。”

几个安保员也都跟着张铁军学,各要了一碗。一碗二两面份量在北方人来看并不大,正常来说一碗也就是个半饱。

大多数地方卖面条都是论碗,一碗就是一碗,西南这边是论两,一两二两三两,三两就是大碗了,差不多就是东北一碗的份量。

这边的面条是放生料,酱油陈醋,咸,味精,猪油,葱花,花生碎,榨菜丁,花椒面,辣椒油,白糖都加到碗里,用开水冲一下。

煮好的碱面条和菜叶子捞出来放到冲好的汤里,再把提前弄好的杂酱,肥肠,猪肝或者牛肉这些浇头盖在上面。

调料都在下面,吃面条要先拌,拌均匀了才有滋味儿。

张铁军接过面先拌了一下,这才递给徐熙霞:“小口先尝尝,看看能不能吃。”

“能。感觉好香啊。”徐熙霞拢了拢头发,接过老板在煮面锅里烫过的筷子迫不及待的吃起来。

“嘶,真的香,好吃。嘶,就是有点辣,嘶,还好。”

坐在桌子上闲聊的本地人都起来给让位置,蒋卫红他们坐下来吃面,十来个人把三张桌子都坐满了,嘶哈嘶哈的声音不断响起。

93年,朝天门江边的小摊

他们吃的可是加足了料的,又麻又辣,不过吃起来相当过瘾就是了。

这边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像湖南湖北是干辣,那味道就有点欲罢不能,吃上了就感觉越吃越想吃。根本停不下来。

很快就有人脸上鼻子上冒出了汗,在这个阴雨的天气里感觉胃里和身上都开始暖洋洋的。

“他这个辣椒感觉和咱们那不一样。”徐熙霞被辣的吐着舌头:“辣椒油。特别香。”

东北的辣椒油就是把热油和辣椒面搅到一起,那自然是不一样的,这边的辣椒油做起来有点复杂,确实好吃。

“行,喜欢吃回去我给你们做。”张铁军笑起来,招呼老板娘:“老板儿,矿泉水一人拿一瓶来。”

“要得,吃不得辣呀?”

老板娘去一边的箱子里拿矿泉水,笑着打趣儿。

这可是大生意,一下子十几碗面条十多瓶矿泉水,KpI一下子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