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断的银两进入朱允炆的私人口袋,李景隆自然也分了一杯羹,不能让人家这个‘经理’白当不是。
这日朝会,朱允炆在大臣们日常奏事完毕后,询问了府库的铁器存量。
“皇上,由于几年前与鞑靼、瓦剌进行贸易,一些铁被制作成锅、壶等卖与元人;加之后来朝廷推动农耕,又制造了大量农具。还有兵部那边,制造军械是您特批的,用掉了大部分铁,如今库里的铁已经存量不多。”主管官员答道。
“与朕所料想的一样,虽然用掉了大部分铁,不过都是必须要用的,无论是农具还是军械,不可缺少。对于生铁,朕有解决的办法。”朱允炆道。
“在辽东地区,有一处名为大孤山的地方,此地盛产生铁。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开采。现在朕打算开挖此地,以补我大明缺铁的短板。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朱允炆道。
“皇上,臣有话说。”户部尚书徐贤出列。
“徐爱卿但说无妨。”朱允炆大概已经猜测到他要说什么。
“朝廷开采铁矿,制造农具、军械,此乃强国之举,是好事。不过开采铁矿耗费甚大,以现在的户部支出,只怕无法支撑。”徐贤叫穷道。
“这个朕也考虑到了,不过银钱之事朕不多要,你看户部能拿出多少银两,先将这件事确定下来,以解当下生铁紧缺之急。”朱允炆道。
“户部可拿出五十万两。”徐贤经过盘算答道。
“怎么才这么点?这几年朕估算每年收入应该都在三百万两以上。”朱允炆不悦道,这徐贤也太抠门了,比之前的吕昶都抠。
“皇上,这几年朝廷虽然收入增加了,可支出也多了啊。前几年,我朝出海下洋,修船、物资、人工、抚恤等等,加起来超过二百万两用度。”
“后来又种植玉米,制造农具免费发给农户,这些暂且不算,就是之前与北平的战事,您就花掉了八十万两。”
“后来取缔各藩,您又给各藩王的安抚费用,也有四十万上下,加之宫内用度,少说也有五十万。”
“还有不久之前朝廷远征,更是消耗了二百三十万两。我军凯旋后您赏赐将士、抚恤牺牲的士卒,又花去近百万两。”
“就这还没算朝廷的开支,一些地方难免遇到了天灾,都是朝廷要给钱。还有玉米种植、官员涨俸、河道治理......”徐贤总算逮着机会了,滔滔不绝的说着。
“好了好了,你先停。”朱允炆听得头都大了,赶紧叫住徐贤。
“朕让你掌管户部,是要你节流开支,给咱们守好大明的钱袋子,这怎么能花这么多?难道一切开支你都不仔细审核吗?”朱允炆质问道。
“皇上,您这话说的臣可不敢苟同,每次到用钱的时候,各部拿着您的圣旨来取钱,臣倒是挡过几次,哪次不是您想方设法的劝说,有几次您还骂过臣,说什么臣就是个守财奴,钱就是用的,放在库里又生不了崽儿。这才多久,您就不认账了。”徐贤委屈道。
朱允炆被说的语噎,细细回想之下,似乎徐贤说的这些他都有印象,一时间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徐爱卿,朕也是着急了,这几年辛苦你了啊。咱们说正事,你给朕再拨出二百万两,朕保证这一年不会再跟你要钱。”朱允炆狮子大开口道。
“二百万?不行不行,皇上,臣真拿不出来啊,一年拢共就那么点收入......”徐贤叫苦不迭。
“那你说能给多少,五十万两肯定不行!”朱允炆故作强硬道。
“最多一百万两。”徐贤说道。
“一百五十万,取个中间数字,就这么定了啊。你要是再推脱,朕还得多要。”朱允炆不由分说,赶紧拍板道。
“好吧,臣遵旨。”徐贤听朱允炆这般说,生怕他真的再要,委屈又无奈的答应下来。
“哎,这就对了,徐爱卿放心,铁矿盈利大,到时候朕给你将这个窟窿补上。”朱允炆达到目的后安慰道。
“皇上,开采铁矿是需要源源不断向里面投钱的,一百五十万两也只够前期的准备,顶多支撑半年。半年后还是需要钱,户部拿不出该如何是好?”此时有工部懂得采矿的官员说道。
“嗯,这个朕知道。不过此事无需你们操心,届时朕自会有办法。”朱允炆并没有跟他们说卖酒的事,省的挨这些文官的唇枪舌剑。
钱已备好,人力好找。以前北边形势复杂,既有外敌,又有藩王这个内患,朱允炆不敢明目张胆的搞。
现如今瓦剌被灭,鞑靼大残,藩王也不复存在,朱允炆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开矿。因此工部张贴告示,招纳矿工。
朱允炆虽不懂采矿,不过他知道用火药炸远比人挖要快得多。为此他特意下旨研究所配了一些威力适当的火药,用来炸山。
河道的治理也已完成,由于北方隐患解决,朱允炆也放弃了迁都的想法。运河开通,现在南北之间通过河运还是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