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军与鞑靼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一日后结束,在诸将的带领下,对鞑靼溃军进行追击。

战后统计,鞑靼大军死伤约二十万人有余,降者八万,剩余溃军随重伤的鞑靼主将鬼力赤逃离。有随行的史官将此战记录为温格兰大战。

朱棣以瓦剌对付他的方式反过来对付鞑靼,终取得大胜,这在出征前是不可预料的。

朱权见姚广孝已死,心中对朱棣的怨气也缓和了,不再如之前那般拒对方于千里之外。

大军凯旋,这次再无其他阻碍,浩浩荡荡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大明。路过大明之境,民众夹道欢迎。

数日后,京师朝堂。朱允炆大赏出征将领,抚恤战死的将士。

这一战意义非凡,不仅消灭了瓦剌,还重创了鞑靼。如今大明的北边就算不设防,在几十年内也没有外敌侵扰。

鞑靼如今在草原上是矮子里面拔高个,成为草原的霸主。乃尔不花虽然痛心损兵折将,可终究他还是实现了称霸草原的梦想,只不过实现梦想的代价有些大。

不过此战虽大胜,但物资消耗也颇多,这并非简单体现在银两钱财上,而是这几年研究所造出可用的武器都差不多消耗殆尽了。

想要再造就需要大量的精铁,目前大明缺铁。不过此战解决了北方的战患,倒是让朱允炆的心思活络了起来,大孤山铁矿是时候开采了。

如今朱允炆有这样的底气,尽管国库收入看似没有增长,但大多数收成都被朝廷无偿返还与百姓,实则减少了朝廷后期的支出,也算是增长吧。

玉米的种植在今年扩大了范围,不仅仅限于京师皇城附近,周边的州县也下了任务,朝廷提供玉米种子让百姓们免费种植。朝廷只需要在他们丰收后收回之前提供的种子和应交的公粮。

有了去年京师大丰收的例子,这一次百姓们不但不抗拒,反而争相种植,要知道这东西可比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高,而且还好伺候,抗病虫、耐旱涝。

而京师附近的土地,这次那些王公贵族几乎都把地献出种植,因为他们现在有底了,玉米这东西真的是宝贝。

在秋收后,光是粮库积累的种子也足够北方两三个州府种植了。朱允炆特意将这些种子优先批给河南,此地旱涝灾害时有发生,百姓已苦之多年。

不过黄河贯穿此地,经过老先人们数千年的开垦和治理,这个地方可用于种植的田地也多。况且玉米初步引进,还需适应北方的环境,以河南作为过渡在合适不过。

以沈芸为主导的几人已将蒸馏白酒推上市场,经过李景隆这个商业‘经理’的推销,此酒现在风靡大明。

不过此酒也只有达官贵人、富贾乡绅能消费的起,因为朱允炆初步定的并不是要让大明百姓都能喝上蒸馏酒。

洪武年间大多数百姓连温饱都在勉强,经过朱允炆提议的土地改革,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能让穷苦百姓口中有粮可食已实属不易,哪还有闲钱去喝酒。

不过富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资本的积累是不断叠加的,其实就是有钱才能赚钱,钱生钱;没钱的人想要赚钱难如登天。

朱允炆就是要掏出这些富人手中的余钱,用在朝廷需要的地方。所以,蒸馏白酒的定价奇高。

按理说价格太高,受众面窄,肯定会打消一部分人的购买欲望,使得白酒经济效益不怎么好才对。这点深得刘馨儿的同意,因为她本就家境贫寒,对于富人的享受无法感受。

不过其他人倒有不同看法,尤其是柳如烟,深知那些富商贵人花钱如流水。一个贵人一晚上的消费可能就是一户寻常百姓家一年的支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定价上,朱允炆直接拍板了,三两一瓶,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别喝。这番话说的其他几人目瞪口呆,皇上这样子就跟奸商似得,看着真欠打。

三两一瓶的好酒,能不能卖出去,就要看营销了。这点上几女不可抛头露面,毕竟身份特殊,让那些读书人知道,不得吵翻天。

如此‘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李景隆头上,不过老李同志向来能说会道,在做生意上也颇有心得,在别人看来不易的事到他这里轻而易举。

咱们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老李的操作,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老李同志从库房中拉出一马车酒,这么些酒价格也不菲,不过他不是拿去卖,而是送!

是的,你没听错,他就是送酒。无论是京师中有钱的公侯权贵,亦或是朝中清贫的文人骚客,他基本每人一瓶。

对于这样一小瓶酒,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勋贵们觉得老李小气,这么点酒还用瓶子装,够谁喝的,不过这瓶确实挺精致。可人家送上门,总归是一番‘好意’,也不能嫌弃礼轻就退回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