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并未赶回北平,他派人将宁王“送”到北平,而他自己则留在了通州,朵颜三卫在手,他不仅要吃下平安前军,还要在蓝玉身上咬下一口。
况且北平的守军在朱高煦的带领下已经赶赴通州。
父子俩许久未见,朱棣也听说了北平战事,看着眼前酷似自己年轻时的儿子,欣慰道:“爹听说了,北平一战你做的不错。”
朱高煦闻言道:“都是爹教的好。”不过他的眼神一直在远处朵颜三卫的身上,炙热无比。
朱棣何尝不知道他,笑了笑,说道:“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努力,将来这些都是你的。”
这句话本来没有其他意思,单纯的是鼓励朱高煦,有朝一日他也能像自己一样统兵作战,成为一员帅才。
可这话要看怎么听,此时在朱高煦听来,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他们干的是造反的事儿,如果成功,朱棣就是皇帝,按理来说朱高炽就是太子,谁让人家生的比他早。
不过听他爹这些话,意思是那个胖子身体有缺陷,自己努力征战,将来很有可能那个位子就是他的。
换谁能不激动,朱高煦激动不已,急忙表态道:“儿子一定努力,不辜负爹的期望。”
朱棣有些无语,不就是让你当个帅嘛,至于这么激动,整的好像要让你当皇帝似的。
“好了,咱们还是先做好眼下的事儿,你去盯着整好军备,准备好了咱们先拿下通州。”朱棣道。
“爹放心,儿子知道了。”朱高煦屁颠屁颠跑开,为攻城做准备去了。
与此同时,平安等人也已做好准备,只等着朱棣大军来攻。
蓝玉已经得到朱棣回来的消息,朵颜三卫将平安大军逼入通州城早已被传了开来。
现在虽然战场局势看起来对自己很不利,不过蓝玉心却定了,没有了之前的呢慌乱。一切皆因朱棣出现了,还是那句话,明处的敌人蓝玉还从未怕过。
现在他不会再稳扎稳打了,现实也不允许他再保守。平安大军还在通州等着被救援。
“传我帅令!全军整备,日落后拔营,直取北平。”蓝玉下达了帅令。
军中将领得到帅令皆是一惊,蓝玉这招用兵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是在与朱棣拼胆略。
你朱棣不是围住了我前军吗,那咱们就换,我去打你的北平,固安老子不围了。
张玉等人手下北军,守城或可挡住蓝玉前进的步子,可要是真正大规模对战,且不说南军数量占优,就是比他们人少,蓝玉也有信心打败对方。
只不过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蓝玉在赌!堵平安能否抗的住,只要能顶住十日,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成与不成都要看平安能否坚持住了。
一旦蓝玉举大军进攻北平,朱棣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围攻通州,快速回防。固安也可抽调人手,北平自然很难攻下。
二是与时间赛跑,快速拿下通州,然后再回北平,毕竟通州离北平近,有着天然的时间优势。
如果真是第二种结果,那么蓝玉大军攻不下北平是小,还极有可能被北军围攻,彻底失去可战之力。
蓝玉大军刚动,朱棣就收到了消息。根据行军方向,久经沙场的他很敏锐便判断出蓝玉的意图。
“哼哼,不知蓝玉看不起我,还是对平安自信,他或许已经忘了,当年征战草原时,平安连我的副将都算不上。”朱棣冷笑道。
“或许是你的出现给了他用兵的勇气。”道衍已经来到蓝玉身边,说道。
“到底是老了,盲目自信。我们可不是衰落的北元,他以为还在打那些没脑子的元人吗?既然送给我吃,那我就笑纳了。”朱棣道。
“蓝玉此举必然有他的道理,你还是小心为上。”道衍提醒道,他与蓝玉都是从那个战乱的年代过来,因此了解蓝玉更深。
朱棣没有说话,他并不是看不起蓝玉,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藐视,只有这样,他才能克服对这些开国老将的心理阴影。
战争不是儿戏,如此大费周章的将平安困住,朱棣自然不会轻易撤兵。
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向通州城靠近。用公布包裹的大炮也已对准远处的城墙,只等发射指令。
而此时,通州城墙上忽然掉下两幅巨大的白布,从远处看极像一副对联。
“大明太祖洪武皇帝之灵位!通州城内军民共拜之叩立。”
朱棣不明所以,正准备下达开炮指令,待看清上面的内容后,吓得他赶忙将命令止住。
有士卒不明所以,为什么停了下来?
此时所有士卒都看到了那些字,他们中不乏识字之人,为那些不认识字的白丁们解释着。
朱棣此刻是真的不敢再动,他生怕哪个不长眼的丘八对着城墙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