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作为一个大城,本身城门就多,城墙也高。尤其在经过朱棣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现在的北平城甚为坚固。
平安看着眼前这座城池,眉头微蹙。在第一次与北军交锋后,他已经损失了近万人。说是八万大军,实际上现在能战的也只有七万过一点。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平安没得选择,蓝玉已经下发帅令,整个战局能否破解,就看他这边何日攻下北平。
蓝玉也深知这点,因此将军中用来攻城拔寨的火炮都配备给前军,以增加战力。
随着平安一声令下,数十门火炮齐发,浓烟滚滚。巨大的炮响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眼前这个堡垒淹没。
城上的守军躲在城墙根下,忍受着炮火的糙磨。一些倒霉蛋或许是平日里没有做扶老太太过马路之类的好事,被炸毁的碎石屑击中或者掩埋,痛苦呻吟。
与平安大军的密集炮火相反,城上寂静无声。北平城在朱棣的布置下,也布有多门火炮,而且居高打下,应该对轰才是。
不过却有一人命令暂不许开炮,令人想不到的是发布这个命令的人是朱高煦。要是平时,就算朱棣不在,那些大将也不会听从他的。
在酣畅淋漓的轰了几轮后,南军开始进攻。数万人攻城绝不是开玩笑的,他们像蚂蚁一样顺着城墙往上爬。
城内守军虽有心理准备,可还是被这一幕吓坏了,一愣神的功夫,南军已经抬着云梯向城墙奔赴而来。
此时,朱高煦将旗一指,城上的大炮开始发威。冲锋的南军将士无处可躲,被炮火炸的飞起,重重摔落在地上,没了生机。
当然了,这种情况只是少数,大多数士兵还是冲了过来,距离城墙三十米时。城墙上早已准备好的弓箭手上场。
一支支箭矢密密麻麻从城墙上飞泄而下,造成的杀伤力竟然比大炮要强得多。让南军进攻的速度延缓。
平安看着北军防御的有条不紊,不禁疑惑道:“探子明明说城中并无守将,这种防御指挥是何人?”
“看城上的将旗,写的是‘朱’字,难道是燕王?”王弼道。
“应该不会,我跟过燕王,以他的作战风格,可大可能是与蓝帅正面抗衡,而不是被动防守。派人看看吧,到底是谁在指挥。”平安道。
不一会儿,就有斥候回报,城墙上的守将是燕王次子朱高煦。
平安与王弼看着彼此,眼中皆露出惊讶神色。燕王次子他们知道,此人年纪轻轻心浮气躁,平日里不学无术,咋咋呼呼,没少受他爹责骂。战斗次数也是寥寥无几,经验几乎为零。怎么能有如此优秀老道的指挥,就算是一些大将也不见得能有这样的防守指挥。
可事实就是如此,这个没上过几次战场的孩子,竟然抗衡了平安、王弼两位名将,有些人还真是天生的大将材料。
不过伤亡虽有,但战场形势依然向着正常轨迹发展。不出片刻,南军士卒已经接近城墙。弓弩手向着城墙开始点射,登城士兵架起云梯,扛着盾牌向上爬去。
城墙上的士卒为了躲避箭矢,不敢露头,在守城将领的一声声呐喊中,他们回过神来,急忙依照战前的安排进行反击。
一块块石头从城墙上落下,砸在进攻的南军身上,掉落下去。一支支箭矢射出,扎在不断涌来的南军士卒身上,双方都杀红了眼。
就这样南军一波接一波向上攻,北军在朱高煦的指挥下带着紧张又疲惫的身躯不断阻挡。这样的战争是全凭蛮力,没有丝毫技术可言的。
平安看着现场,他见时机成熟,吩咐攻城门的士卒开始上。
一群人推着攻城车冲了上去,对准城门冲撞过去。这是平安留的一手,在双方攻防进入白热化期间进攻城门,可以短时间内造成敌人的慌乱。
果不其然,见到城门被撞,朱高煦急忙亲自带领数十人由内进行反推。这也就是战前已经在城门后进行了加固封堵,要不然经不住几下撞击怕是已经破开。
而城中的百姓也充分发扬了‘保家卫国’的精神,纷纷加入守城大军。他们没有武器,便捡拾石块、瓦片等向下扔。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妇女们也冲上城头,攻击攻城的南军。
攻城不是长时间的战争,平安与朱高煦都明白,因此一个举全力进攻,一个拼尽全力防守。
见己方攻城不利,士气已有所下降后,平安及时命人鸣金收兵,暂时停止进攻。攻城士兵如退潮般纷纷撤回,庆幸自己再一次存活下来。
守城的北军更加庆幸,他们终于挡住了南军的进攻,看着城墙上同伴的尸首,每个人都没有击退敌人的喜悦,他们明白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死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