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高兴之余,也知道此物不是一时半会能造出来的,它的炮筒需要精钢,钢不难提炼,大明的铁匠也是有人会练,只不过缺铁,因此也就没人炼钢,毕竟就算整出来,也没啥大用。
心中有了计划,朱允炆暂时从兴奋中回过来。也是今日让他震撼许多,难免情绪有些失控,平日里他已经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
多余的话不再赘述,朱允炆鼓励了一番匠人,嘱咐徐辉祖定要保护好这些人,将今日他们的情况形成一个折子上报。
并且指示李师傅兄弟二人担任这群匠人的领导,还为此官职起了个名,叫研究所所长。隶属于东宫,在品级上初步设定为正六品。
这下可在匠人中炸了锅,不仅如此,就连跟着的锦衣卫们也眼热不已,他们辛辛苦苦的四处奔波,都没捞到一个官职,这两人就因为一门大炮,竟然得了个六品官职,虽然暂时属于东宫,可那也了不得哟,将来皇太孙登基,正式入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那名之前还想要整李师傅兄弟俩的番子,此时全然忘记了他当时的愤恨,还暗喜幸亏自己给他们放炮,混了个相熟,以后也能搭上话了。
朱允炆为了保密,依旧对此地进行了严控,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匠人们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娶妻生子,朝廷就算不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考虑,也得为匠人这个职业考虑,起码得有人继承手艺,制造军械不是。
在收到徐辉祖的统计后,朱允炆按这些匠人的贡献,分别进行了封赏。
那些研究出燧发枪的匠人们俱都得银三十两,对于二狗等能打出一百米以上的,得银四十两,只有李师傅的兄长得银五十两。因为他的枪射程更远,准度也更高。
得了赏赐匠人们都很高兴,本以为自己的比不上人家,是不会有什么赏赐的,没想到皇太孙殿下也认可了他们的付出。
大炮的赏赐就更高了,除了有两门没啥明显改进的大炮外,其余炮均得银百两。当然了,还是李师傅兄弟二人得银最多,足有三百两。
为数不多的南郭先生们当然就没得银两可得,不过朱允炆考虑到匠人短缺,这些人毕竟见过猪跑,让他们给有本事的工匠们打打下手、搞搞后勤也是不错。因此他们在研究所里自然就成了垫底的存在。
研究所里的匠人们在李师傅二人的带领下,满腔热情的批量制造枪炮,这一批枪炮朱允炆是为郑和准备的,有了这些热武器,郑和基本在大洋上能横着走了。
现在朱允炆又在考虑铁的事,本来大明铁就不多,他该怎么弄呢,要知道,熔炼钢需要大量的铁石。
而且一旦炼出大量的钢,掷弹筒、包括刀剑等都能制作,甚至还可以试着研究蒸汽机。
不过铁矿大多都在地下或者海底,以现在的技术想要大规模挖掘,不太现实,要是有一座铁山该多好。
朱允炆想来想去,猛然间记起曾经上学学过的地理,鞍山不就有我国最大的铁矿吗?那里的大孤山铁矿,是露天铁矿,不需要什么技术挖掘。
真是想啥来啥啊,朱允炆立马拿出地图,找到北边的位置,他经过仔细查找,发现此地属于大宁,归宁王管辖。
而且这个地方荒无人烟,特别适合挖掘开采。很正常,整个铁山覆盖土层不厚,没有肥沃的土壤,粮食、牧草均不生长,自然也就没有人驻扎居住。
这是一项大工程,而且要严格保密,因为此地就在边境,要是元人知道此地有这么丰富的铁,不抢才怪呢。
朱允炆用笔标注好大体位置,这件事儿必须要跟朱元璋说,因为此事牵扯甚广,且在宁王境内,根本就瞒不住。
朱允炆也不想着隐瞒,因为一旦探明真有铁矿,朱元璋估计比他还要激动,挖掘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解决了一件棘手的事儿,朱允炆心情甚好,准备去媳妇那里转转。
不过就在他想到自己三个如花似玉的媳妇时,脑海中浮现出二狗当日的对话。自己给他们赏赐了很多钱财,不过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
当初他也答应给这帮人创造机会,差点把这茬给忘记了。
朱允炆当即趁着兴起,写了一封手谕,派人送到徐辉祖那里。他要恢复这些人的自由,不过这种自由是相对的,不可出京师。
只要让他们出去,以他们以后的工资水平,必然会让一些姑娘们心动,讨到老婆还是很容易的。
如此一来,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精神上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再加上奖励和淘汰机制,相信越来越超前的技术也会逐渐研发出来。
此间事了,朱允炆在张震的服侍下穿好袄子,披上大氅,向着东宫回去,不出所料的话朱元璋肯定也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