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要登上名刀大赛决赛现场,让他们看到,即便许医生被不讲武德的赛委会变相禁赛,他的传说还是会宰治整个赛场!”

“我必须考虑这是不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

一连串名言,选拔赛之前就已经开始在临医的大群里流传。

各种圣经和“我是许医生的狗”这类发疯文学到处都是。

不知情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什么狂热粉丝群……

然而,到了比赛现场,这些放下豪言的人却是一个比一个正经,一戴上口罩手套,就又变得衣冠楚楚了。

没有人会想到某些拿着手术刀的冷酷女医生,前一刻还拖拉着裤衩子对着许医生prprpr。

当然,她们也仅仅是在网上不当人罢了。

真正到了许秋面前,她们连半个瑟瑟的词都不敢说。

……

选拔赛的考核项目由许秋亲自制定。

一是疾病诊断。

二是手术水平。

针对护理团队,还有相对应的考核指标。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许秋还给临医大家伙提供了一条捷径。

那就是挑战已经内定的医生!

只要证明达到他们的平均水准,就能直接入选。

不过这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渠道而已。

基本上没有人会自讨没趣。

江麦是医生里的怪才,硬是靠一手解剖小动物练成了连许秋都称赞过的手术记忆。

杨钰恩……全球排名仅次于妙佑诊所的利夫兰诊所都抢着要。

而秦祈音、黎雪等人,都是临医里的明星人物,医术甚至能比肩不少主任。

哪怕是最年轻的施怜,本身天赋再加许秋的栽培,也不弱于前面这些人。

他们要是能达到这批怪物的平均水平,哪还需要选拔赛,早就被提前内定了。

毕竟,在许秋拥有最高话语权的临医,所谓的内定其实就是实力排名,不可能有二代三代,或者是院长儿子卫健委主任孙子过来蹭名额。

这场选拔赛,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周左右。

最终又选出了七个,组成了一个十二人医疗团队。

施怜不出意外地是队长。

她的综合能力超强,哪怕是老牌的黎雪、秦祈音都不得不服。

毕竟是跟着许秋混的。

副队长则是黎雪。

杨钰恩虽然天资出众,但她今年才二十五岁,比许秋还要小两年半。

多少欠缺了时间的沉淀。

护理团队这边,则由急诊科小护士夏竹当护理部的小队长,另外还有一位来自心外科的小护士也成功入选。

两人都是二十四五岁,花一般的年纪,还没有经历过护理工作的长久摧残,依旧是鲜嫩的青苹果。

但经验却也很丰富。

尤其是夏竹,她算是刘素素倾力培养的人才,很快就在急诊科打响了名声,成为了许秋的得力小护士。

之一。

……

人员确定下来后,许秋开始对这只小队展开训练。

施怜等人的水平也在飞速提升。

陈巧虽然是从协和回来的,但她和临医的人还是打成了一片。

成天和不同的人比拼医术,动不动就跟人较劲,这几个月的手术室就没几天夜晚是停歇的,基本上都被这队人给占领了。

白天练手术、诊断。

晚上则找没人的手术室继续练习。

显然,最提升技术的是急诊科。

这也导致急诊科热闹了起来。

十三个疯狂内卷的医生护士一进来,整个急诊科的效率直接快干到了翻倍。

晚上七点钟。

护士台才接到抢救的电话,一溜人就连忙冲了出来。

施怜、陈巧、秦祈音等人大眼瞪小眼,做好了抢病人的准备。

而此时,救护车之内,家属依旧忐忑不已。

病人是一个重度烧伤的中年男人,因为火锅店液化气爆炸,全身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面积烧伤,颜面部烧得快要融化了,躯体、四肢等部位反而好一些,只是二度烧伤。

他的生命体征已经很危险,各项数值都在报警,很多指标也到了危急值。

另外,在爆炸后,残留的意识让他往外跑了几步,撞在了外边的广告牌上,很有可能还有脑震荡、脑出血的风险……

这样一个病人,用必死无疑来形容都不为过。

也是因此,很多医院都不敢收。

他们先后跑了好几家医院,都只敢给一些基础的抢救治疗,至于后续的处理,全部推荐到临医来。

随车医生缄默不语。

他心底也叹了口气。

如果是以前,医院碰到这种病人,不至于害怕到不敢收。

毕竟严重到这种程度,几乎是必死的。

因此,治好了他们医院能扬名立马,治不好,那的确就是现代医学能力有限,谁来都救不活。

对于一个本来就要死的病人来说,只要家属认清现实,医院都乐意接收,因为正反医院都不会亏。

但现在却截然不同了。

自从dRGs出现,医疗行业迎来剧变。

某种病,卫健委规定了是多少钱,那就是多少钱。

比如这个重度烧伤的病人,卫健委规定的报销额度是三万元。

假如超过了三万元,那么超出部分的钱全部由医生自己承担。

显而易见,这位病人三万不可能治得好,以他的情况,十几万都不好说。

真要是收了这个人,医院得为他垫付十来万。

医生一个月就挣那几千上万块钱,说到底医生只是个职业。

就连许秋,也不会要求其他人像他一样,他对其他医生的要求只有一点:恪守医疗指南。

只要不违背医疗指南,严格按照标准来治疗,这就算是一个不错的医生了。

公立三甲全部都是自负盈亏的,收一个病人,反而要搭进去十几万,谁敢收?

而且,dRGs最恶心的点不在于此。

它设定的三万报销额,哪怕医生把成本控制到了极致,只让患者花了一万就出院了,剩下的两万也不归医生。

反而,医保局会考虑“既然有人能一万就救下这个病人,其他人也一定可以”,从而再次降低预算额度,把三万的报销额降低到两万,进一步压缩成本。

简而言之。

用的钱多了,医生补。

少了,医保局会降低报销额,让更多的医生补。

重重因素之下,救护车里的男人变成了没有医院敢收的“赔钱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