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进来就行,她没那么娇贵,有声音也醒不了。”
“小姑娘自然是要娇惯着长大的。”
张凤霞轻轻推开门进屋里。
看着睡得很香的孩子,心里乐开了花。
“娘,可得说话算话哈,我可是先生下女儿了,以后分家,你和爹得跟着我们。”
“行,说话算话,等你们几个的孩子都大一点,上小学后,就分家,你看行吗?”
“这是爹娘做主的事,我们做小辈的,不管这些。”
“好,爹娘做主,你歇着吧,我去做汤。”
“娘,清淡一点吧,我这奶太多了,喝太多汤涨的难受。”
“行,我炖汤给你三嫂喝点,给我做点青菜,你们这个生的日子好,天气好,不冷不热的,都不遭罪。”
“娘,就你遭罪了,要照顾我们两个,辛苦了娘。”
“不辛苦,不辛苦,我高兴着呢。”
张凤霞又看了看孩子,然后美颠颠的去做饭。
“闺女,有了你啊,娘这地位更加的高了。”
姚玉玉握着孩子的小手,不由得开着玩笑。
林家生了女儿,很多存了想来借借这风水的心思的人,都歇了心思。
“你说,是不是他们家那个风水用尽了,所以开始生女儿了。”
“那我哪懂这个啊,不过我说啊,就算尽了又怎么样,他们家儿子也够多了,就算还是儿子,怕是他们也不生了吧。”
“这就不生了?老大媳妇听说身子骨不好了,不生了,这老二不生也说的过去,老三家也是一样,那老四家,就两个儿子,一个闺女,这也不生了?这要是分家了,有点单薄吧?”
“那谁知道啊,谁知道他们生不生了,要是还生,就等等看她下次生的儿子还是女儿呗。”
“也是,咱们再等等呗。”
“对了,你家那个老二说亲了吗?”
“说了,就邻村找了个,挺好的。”
“那行,有合适的,给我家那个也介绍一下。”
“行,给你看着。”
大家三三两两的聊着天,很多人都在聊林家这次生了女儿的事,毕竟当初张凤霞就是一连生了四个儿子,然后生了女儿之后不生了。
这儿媳妇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生儿子,这次生了个女儿,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接着生。
林家倒是没管他们说些什么。
反正是每个人都美滋滋的,因为家里有小女娃娃了。
等姚玉玉和林三嫂出了月子。
两个人就把孩子放在一起,没事就带出去晒太阳,别提多滋润了。
“这两个放一起,真是让人看不出来谁是谁了,两个长得还挺像。”
外人看见两个孩子,就仔细端详了一下。
不得不说的是,这次林三嫂生的儿子,白白嫩嫩的,不说根本看不出来是个男孩,长得很秀气,和姚玉玉的女儿放在一起,简直就像双胞胎一样。
“不得了了,这怎么看也看不出谁是谁来。”
“大娘,那是你没经常看,像我们一看就看出来了。”
“林老三家的,你这个儿子长得真好看。”
“谢谢大娘。”
“还有林老四家的,你家这孩子怎么都白胖白胖的,你都给她吃了啥啊?”
“就是吃奶,没吃什么别的。”
“真是怪了,怎么你家这孩子就这么白呢?”
“知道了,你长得白,孩子都随了你了,会长。”
两人继续推着林昌忠给孩子们做的推车走着。
“弟妹,你这闺女闹人吗?”
“不闹了,三嫂,你这儿子闹人?”
“是啊,这是和你闺女在一起还安静一点,这要是自己在屋里,就得让我抱着,可闹人了,这要不是看着他长得比他哥哥们好看,我就收拾他了。”
“哈哈,他还小,喜欢粘着你呢。”
“唉,还是你运气好啊,生了个女儿,也不知道娘说那话算不算数,我们倒没什么,就是大哥大嫂那,爹娘不跟着他们,怕是他们心里难受。”
“难受就让大哥大嫂和我们在一起。”
“那照你这么说,我们也和你在一起算了,不分家了。”
“我是不在意的,你们不在意我愿意热闹热闹,到时候大家都有儿媳妇,一大家子人都住一起,吃饭得用好几个大锅了。”
“哈哈,到时候人太多,一人一句话都能让人头疼,还是分吧,我生这个不打算生了,你还生吗弟妹?”
“我也不生了,有儿有女,也足够了。”
“其实你再生一个挺好的,不管儿子女儿,再有一个都挺好的,我这儿子太多了,也不敢拼个女儿了,这辈子没个贴身小棉袄,也就这样了,看以后能不能和儿媳妇相处的来吧。”
“三嫂,其实你也可以拼一拼的,你和二嫂都是三个儿子,可以再生一个,不管儿子女儿,四个孩子也是四角齐平。”
“拉倒吧,我们两都三个儿子了,你两个儿子,你才是能再生一个的,况且我们岁数比你大。”
“我觉得我们这样就挺好的了,三个孩子就挺好的了。”
“也是啊,这样就不错,我是不生了。”
“我也不生了,我儿女双全,不生了。”
“弟妹,你啊,这么一说,我这心啊,实在不行,我把我这个小老三当个女儿养吧。”
“三嫂,你是认真的?”
“开玩笑的,怎么可能。”
两人一路边走边笑,溜达了一圈就回了家里。
“三嫂,一路上没遇到糟心的人,真是高兴。”
“希望以后没有糟心的人与事。”
“嗯。”
回家之后。
姚玉玉把孩子哄睡,就开始教家里的孩子们学习。
现在是刚出了月子,所以姚玉玉还没去学校。
家里孩子岁数不同,读的年级也不一样,所以姚玉玉先给大的孩子出一些题,然后教小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小的做题,大的不会的来问自己。
“辛苦你了弟妹,这在家里也没法闲着。”
林大嫂拿着水杯走过来,放在姚玉玉面前。
温热的水还微微冒着热气。
“谢谢大嫂。”
“客气了,孩子们学的怎么样?”
“还不错,都是聪明的孩子,也肯用功,不懂得最多教两遍就很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