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大家各自回家。
林禾穗也跟着林家人一起回家,这边的规矩就是这样,需要回娘家住几天。
张凤霞早早的把林禾穗的屋子,烧了几天炕,让屋里暖暖的。
姚玉玉和林禾穗把孩子放在一起,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大的吃着手,小的也跟着学。
把大人给逗得不行。
“本来应该要住个十天半个月的,可是用不了多久就过年了,年还是要在婆家过得,到时候初二回来,多住几天。”
“好,我知道了娘。”
林禾穗躺在张凤霞怀里撒娇,只有生了孩子,才知道爹娘的不容易,林禾穗算是理解了一部分。
虽然林禾穗生了孩子之后,刘琴嘉是住在他们那边帮忙照顾孩子和林禾穗的,但是因为没生之前没住一起,所以林禾穗总是觉得有点不自在。
那种感觉,和在自己亲娘面前可太不一样了。
“都当娘的人了,还在我怀里撒娇。”
“我想撒娇嘛。”
“在张家呆的不开心?”
“也没有,就是不习惯而已,而且婆婆伺候我,我总觉得难受,浑身不自在。”
“你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像我那时候,才几天就得干活,你这婆婆伺候你,你还不愿意?”
“我不是不愿意,就是不好意思。”
“也是,你们本来没住一起,这伺候月子的时间住一起,还有孩子的事,这是难免的,和文斌商量了吗?出了月子怎么办?”
“出了月子我先自己带孩子,他下班了他洗尿布,他做饭,等孩子断奶,就给我婆婆带,我们每天晚上带回来。”
“行,你们商量好了就行,你自己带孩子行吗?”
“应该行吧。”
林禾穗看了看躺在那玩的孩子。
“那就好,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有的孩子闹人,别说一个人,两个人带也是累,只能忍着。”
“我看我家这个不像个闹人的。”
“按照我生这么多儿子,还有带这么多孙子的经验,这男孩子就没有不闹人的。”
张凤霞看了看院子里几个大点不怕冷的孙子,就感觉带孙子的路,一眼望不到头。
“那到时候太闹,娘来教教我,娘带的多有经验。”
“我是真不想要这个经验。”
张凤霞苦笑了一下。
把姚玉玉和林禾穗逗得不行。
另一边。
赵玉婷的孩子和林禾苗的孩子就没这么乖了。
两个孩子放那就哭,就得抱着摇晃,偏偏两个孩子的爹都是一样的货色,对孩子根本不上心。
对家里的事也不上心。
林禾苗和赵玉婷就累的不行,又要带孩子又要做饭。
两家里差不多,天天都是吵个不停。
“夕帅,你抱一会孩子啊,我去做饭,要不然我这没奶,孩子吃什么?”
“我哪会带孩子,那么小的孩子,那么软,我怕抱不好。”
“这可是你唯一的孩子,你不抱以后不后悔?等孩子长大了,说起来,你从来没抱过,你觉得好?”
“你不告诉他,他会知道,等他记事了再说吧。”
赵金生还好一点,毕竟下面那玩意没什么用了,所以最起码还能在家躺着看书。
刘夕帅就不一样了。
这赵玉婷生了孩子,自然不如从前了,而且孩子天天在家哭,赵玉婷让刘夕帅抱,他又不想抱,有时候赵玉婷就干脆豁出去,让他放那哭,看看刘夕帅抱不抱。
最后就是,刘夕帅不仅不抱孩子,还直接开门走了。
这可把赵玉婷气的不行,这一生气,奶水就少,恶性循环,可苦了她和孩子了。
到了年底。
张文斌来林家接林禾穗和孩子回家。
带的东西自然是不少的。
张凤霞笑着接过来,嘴里还埋怨着。
“你说你来就来,带这么多东西干嘛?初二回来带点意思意思就行了。”
张凤霞就是这样,有什么就说什么,尽管女儿女婿挣得不少,但是两人现在有孩子了,有自己的家,钱财上面,自然是想给他们省一省的。
正说着。
王慧兰带着张佩佩过来拿每年的粮食了。
“大嫂,我们来拿粮了,你知道吧,我女儿生了个儿子,哎呀,赵老师别提多高兴了,以后我外孙有出息,我们都跟着享福。”
“弟妹,你看我女婿拿回家的东西,说了让他们初二回来意思意思就行了,就是不听呢,这大包小包的,我置办的东西,这就派不上用场了要。”
“像你女婿离你家那么近,怕是每天回去看你们吧,都带了什么好吃的,也给我们见识见识啊?”
“等过年你自然就知道了。”
王慧兰嘴硬的说着。
她也不想想,去年的时候,林禾苗还怀着孕呢,也没见他拿什么东西来,连个好脸子都没带,更别提今年了。
“那我拭目以待了。”
张凤霞靠在门口,看着王慧兰。
“哎呀,大嫂,你是不知道我那外孙多可爱,看那样子,就是个聪明的,圆圆的眼睛,别提多亮了,以后一定有出息。”
“嗯,对,亮,亮的能当太阳用了。”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林辰安的声音。
“娘,你看这个蜡烛,果然是新的,就是不一样,可亮了。”
“哈哈哈哈。”
张凤霞直接笑了起来。
王慧兰的笑僵在脸上。
“你是不是故意的?”
王慧兰咬牙切齿的看着林辰安。
林辰安一脸懵逼。
“二婶,什么故意的,怎么了?这蜡烛真的挺亮的。”
姚玉玉趴在窗台上,看着几人聊天。
也不由得被林辰安逗笑了。
“笑笑笑,有什么好笑的,等我外孙出息了,那时候让你们笑个够。”
“娘,二婶怎么了?怎么好好的就生气了,大过年的,不笑难道还哭吗?再说了,就知道外孙外孙,外孙再怎么出息,能和你有多大关系?”
林辰安直截了当的讽刺了王慧兰一番,直接把王慧兰羞得不行。
张佩佩见状咳嗽了两声,然后开口。
“今年过年都来老二家过年,也顺便给苗儿的孩子过过满月礼,别忘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