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长安风 > 第四十章 建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嘭!”一声巨响闯入李瑁的耳中。

“彦平,看看发生了何事?”李瑁听得巨响,不知发生了何事朝身后问了一声,对武彦平吩咐道。

过了片刻,武彦平走到李瑁的身边,回道:“殿下,方才是一艘商船被急流卷走,撞在了岸边的礁石上。”

“商船触礁?那船上的人可有受伤?”李瑁听见武彦平的话,连忙问道。

商船触礁的地方和李瑁所乘的大船距离颇远,武彦平也不清楚情况到底如何,只能摇了摇头。

一旁的章仇兼琼上前道:“大渡河河水湍急猛烈,力道极大,方才触礁的商船应该是船毁人亡了。”

听了章仇兼琼的话,李瑁皱了皱眉:“此处河运竟这般危险吗?”

章仇兼琼见李瑁面有忧色,只当他担心大船的安危,于是忙解释道:“此处乃三河交汇之处,每当夏汛便暗流汹涌,只要船工稍有不慎,小船触礁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殿下不必担心,我们所乘的乃是大船,稳当地很,绝不会有危险的。”

李瑁听章仇兼琼这么说,原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不过他毕竟是剑南节度使,在他的辖下有这样危险的事情,他肯定不能坐视不理,于是问道:“既然此河道如此危险,那地方官府是怎么办的,总不能不闻不问吧。”

章仇兼琼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暗流问题乃是地势所致,非人力可为,地方官府也毫无办法。不过开元初年,凌云寺主持海通大师曾在此凿山铸佛,一来想以佛力永镇风涛,易暴浪为安流;二来可以借大佛之像,警示往来船工,让他们小心行船,切莫大意。可惜后来大佛只建成了一个佛首,海通大师便溘然长逝了,建造大佛的工程也因为没了款项就停了下来。”

“原来如此。”李瑁一边听着章仇兼琼的话,一边不住地点着头。

难怪刚才他看那个佛首如此眼熟,原来海通大师要建的佛像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居三江交汇之处,原来起初建造的目的竟是为了这个。

李瑁看着两侧坚固高耸的山崖,由衷地赞叹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刻山为佛,这海通大师当真是有大慈悲,大毅力之人。”

李瑁赞叹完后,又转过头询问章仇兼琼道:“章仇大人,你可知这营建大佛所费几何?”

章仇兼琼见李瑁这样问,已经猜出了李瑁地意思,不假思索地回道:“下官早前路过此处时也曾问过当地石匠,若想将这大佛建成,约莫需要三十万贯。”

李瑁稍稍想了想道:“三十万贯倒也还好。”

接着,李瑁扭头对武彦平道:“彦平,回京后记得跟云姨说一声,让她从库房中抽调三十万贯钱,以母妃的名义捐赠出来,用于营建大佛。”

“诺。”三十万贯虽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这是是为了给惠妃娘娘祈福,又是李瑁的一片孝心,武云娘绝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武彦平便轻声应了下来。

章仇兼琼见李瑁竟然个人出资建造大佛,当即赞道:“殿下仁孝,下官佩服。为记此事,下官回去便调来地方府志,将此处峡谷更名为惠妃峡,以彰表殿下孝心。”

李瑁谦虚地摆了摆手:“本王不过是念及故母,寥表孝心罢了,当不得章仇大人这般夸赞。这每年夏汛非但危及往来行船,还可能会淹没两岸滩地上的农田,破坏百姓的收成。营建大佛并非治本之法,我们还需另觅良方啊。”

蜀中之地,李瑁还在为岷江夏汛之事苦思,剑南大捷的战报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往了京城。

——————

大明宫,宣政殿。

正是旬日朝会的日子,朝中百官如往常一般井然有序地分立在大殿两侧,只是今日的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

原因无他,只因今日的朝会乃是朝中各大党派对左相之位的争夺。

十日之前,左相牛仙客突然病危,当夜便因病去世。牛仙客这一死,众人垂涎已久的左相之位便正式空了出来。相党、太子党、庆王党对这一职都蠢蠢欲动。而近日的朝会便是要商议左相的人选,朝堂中的气氛自然就剑拔弩张了起来。

户部侍郎萧炅当先出列道:“陛下,左相之位乃朝之重职,干系重大,不可随意而定。臣以为礼部尚书姚大人为官数十载,官声极好,才德俱佳,可为左相,请陛下裁断。”

萧炅乃是右相李林甫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胸无点墨,不学无术,早年在他出席一场祭吊典礼时,曾将《礼记》中夏、冬祭祀节日的“伏、腊”读作“伏、猎”,被时任尚书左丞的严挺之当庭怒斥为“伏猎”侍郎,一时间传为笑柄。

不过这萧炅虽然才能有限,却对李林甫忠心地很,和御史中丞杨慎矜同为李林甫麾下两大战将。

至于这礼部尚书姚奕则是一个老好人,性格软弱,一向为李林甫之命马首是瞻,推荐他为左相的目的不过是和牛仙客一样,成为李林甫的傀儡罢了。

李隆基看了眼殿下的众城问道:“姚尚书为官多载,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众卿以为如何?”

李林甫见李隆基对姚奕并未提出异议,当即面露喜色,以为萧炅的提议李隆基颇为满意。不过他的死对头李亨又岂会让李林甫如愿?

李林甫把持朝政十数年,左右二相均在他的手中,如今难得牛仙客病逝,左相出缺,正是太子党发展实力的最好时机。李亨不动声色地摆了摆手,京兆尹韩朝宗随即出列。

韩朝宗乃是京兆门阀韩家子弟,文采斐然,又以喜欢提拔后进而闻名于世,时人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由此可见其名声之盛。

韩朝宗拂衣出列,躬身对堂上的唐玄宗道:“回禀陛下,礼部尚书姚奕资历虽老,经验虽丰,但其太过老成,于礼部尚书一任上也少有建树,恐怕难当左相大任。”

姚奕确实不是一个能拿注意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担任礼部尚书尚可,但作为左相确实不是什么合适的人选。

更何况眼下朝堂中李林甫势力正盛,朝中超过八成的势力都是他的人。李隆基正要行制衡之策,借李亨和李瑁等几位皇子削减李林甫的势力,挑动他们相互斗争,自然也不想看到左相落入李林甫一党的手中。

李隆基听了韩朝宗的话,想了想,问道:“那韩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