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穿越天龙八部世界我成了游坦之 > 第三百六十一章 进退两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军算不得精锐,只是地方厢军,这支明教大军,基本都是老兵,轮单兵作战素养,远在宋军之上,但明教的管理向来比较随意,并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个优势。

五千士兵一拥而上,嗷嗷叫冲杀了上去,很快,便到了弓箭的射程,双方展开弓箭互射。

只见敌人的弓箭遮天蔽日,又密又齐,范天损失惨重,宋军一向富得流油,而且在这个时代,算是科技最先进的军队,特别擅长远攻,就弓箭的密集程度而言,远超辽军,只是没有辽军射得那么准而已。

明教跟朝廷作战也算有经验了,这情况习以为然,明教的远程射击处于绝对的劣势,当即只有不顾伤亡,快速拉近距离,双方很快短兵相接。

宋军在木栅栏后,也布置了五千步兵,前方刀盾,后方长矛,把整个营地防守的滴水不漏。

双方前排的刀盾很快短兵相接,正面冲阵,没啥好说的,纯粹的消耗战,分分钟有大片的双方士兵生命被收割,冷兵器的战争相当的残忍,都是面对面拿长矛互刺,刀砍斧劈,所以,近战士兵的勇气显得非常重要。

显然,明教近战站了优势,双方鏖战了半个多时辰,宋军终于支

撑不住,双方各损失了千余人后,宋军如潮水般的往后撤退。

由于宋军一开始的弓箭对明教人马的伤害比较大,而短兵相接后,明教都是百战老兵,对宋军的伤害比较大,而宋军的装备明显比明教更为精良,又站着防御工事的便利,所以,双方损失的人马差不多,都在一千出头。

范天见敌人撤退,大喜过望,带着剩下的近四千人冲了上去,也不敢追得太远,毕竟后方还有敌人的主力部队,只是进入宋军阵地后,开始破坏敌人的防御工事,拉倒木栅栏,架在壕沟之上,除去绊马索,填陷马坑等等,自然目的是为张中兴的骑兵打扫出一个可以进攻的安全通道。

范天刚刚带着一队士兵,拉倒了一个木栅栏,忽闻夜空中极速的破空声响起,他也算武林高手,一听大事不妙,连忙飞身跃起,一支长度堪比长矛的箭矢沿着他的脚下破空而来,直接射穿了五六名自己身边的亲兵,仿佛是肉串一般,惨叫声此起彼伏,显然,夜空中不止这一支箭,一片十余支巨箭攻来,顿时就伤亡了百余人。

范天大吃一惊,道:“糟糕,不好,敌人居然有神臂弓!”

这神臂弓可算是大宋的一大杀器,整个天下,只有大宋有,其他国家都是没有的,而且威力巨大,即便是碰到西夏的铁鹞子这等重甲骑兵,一样照杀不误。

所以,大宋的士兵可能不擅长进攻,但要论到防守,天下无人能及。

明教的士兵都是一阵慌乱,范天思索片刻,还是决定撤退,要是等敌人装好了神臂弓,再来几轮,自己手里的大军非崩溃不可。

待明教大军一撤退,宋军又夺回阵地,换上一队人,开始疯狂的修筑防御工事。

张中兴看得皱眉,看来今夜的突袭又白干了,不得不说,汉人搞工程就是厉害,明教对宋军防御工事的毁坏,估计用不了多久,宋军就能修复好,这效率比辽军高的多。

范天退了回来,一脸失望,道:“教主,怎么办,官军有神臂弓,这下不好打了。”

张中兴道:“没法了,明天大军全线进攻,既然突袭不成,只有正面进攻了。”

范天点点头,道:“只能如此了,就是这么打我们会损失很大。”

正面进攻,肯定就是拼消耗,如今他们已经是进退两难,不得不跟焦将军在此打阵地战拼消耗。

……

如今,逍遥军和大宋的边境,双方都把主力部队调走了,涿州潘俊杰的二十万禁军已经被章醇调往江南,如今正在路上,雁门关的二十万大军,也调回了京城,章醇只留了五千人守住雁门关,没有重兵防守,目前双方处于暂时的和平,章醇甚至连边境贸易都放开了,不再施行之前司马光的经济封锁政策。

直沽寨,码头,江边的船只变得多了起来,码头也修的有模有样,有数艘大船正停靠在码头,数百的苦力正在搬卸货物。

一艘漂着黑色逍遥军帅旗的中等船只此刻正停靠在码头,上百名衙役在码头划出来一块专门空地,一名文官模样的大人正在码头等候。

码头上的苦力们看不懂船只的帅旗,只是觉得好奇,这码头从未有如此大的阵仗,居然还有衙役划出一片专门的区域,用来迎接一艘看上去很普通的船只。

所以,看瓜群众都很好奇,很多人一边干活,一边朝那边不停地张望,张老爹也不例外,只是多打量了两眼,一旁的管事就吼了起来,骂道:“张老头,看什么看?今天活不干完,一个个都不准吃晚饭,干到半夜也得给老子干,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吃饭!”

众人闻言,吓得连忙收起了好奇之心,又开始拼命的干活,一大袋的粮食往背上扛,个个都是汗流浃背。

张老爹正背着两袋近二百斤的粮食往仓库走,突然看到了前面出现了无数的脚,他埋头干活,此刻头也抬不起来,因为背上还背着货物。

“张老头,把粮食放下来,王爷有话问你!”

前面传来了管事的声音,此刻的声音也变得温柔起来,不像刚刚那么冲。

张老头正准备照办,可肩上还有两百斤的粮食,放下来当真没有那么容易。

正在此时,张老头突然觉得背上一轻,两袋粮食已经被人轻轻拉走,抬头一看,一名穿着黑袍的男子,正笑嘻嘻的看着自己,还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显然,粮食是他拿下来的。

张老头吃了一惊,这年轻人好大的力气,两百斤的东西,轻飘飘就给他拿下来了。

正惊讶间,男子说话了,笑嘻嘻的问:“老人家,多大年纪了,你在这码头干了多久了?”

张老头从未见过这种大人物,这个公子一看就不简单,身边的人都穿着华丽,甚至还有一个官员在一旁陪着,身后也是跟着数十名随从。

于是看了看管事的,管事连忙给他眼神,道:“王爷问你话呢,还不快回答?”

张老头吓得立马跪了,心想,这人原来是王爷,也不知道是哪个王爷,反正不是自己能够得罪的起的,于是连忙道:“回王爷,老朽今年五十,这直沽寨码头修建的时候,就在这里做工了,还参与过码头的修建。”

那青年点点头,道:“五十也不算太老,还没到退休年龄,你力气还真大,这么重的货物也能背的起来,不过这活倒是挺辛苦的,不知道你的工钱几何?”

老头又看了看管事的,那管事的不敢给他暗示,只是假装没看到,于是张老头才道:“回王爷,月钱八百文,吃住全包。”

那青年皱眉,道:“这个可是苦力,怎么工钱这么低?”

此言一出,管事的和那文官都吓得脸色苍白,那文官连忙道:“王爷,这张老头就是附近的农民,他只在农闲的时候过来做事,算是补贴家用,所以,这个工钱已经不低了。”

那青年自然是李轩,他们一行南下杭州,李轩选择的是路线是顺着京杭大运河南下直抵杭州,这样,就没有骑马那么累,刚好路过直沽寨,就来看看欧阳宪派人过来过来直沽建码头城池干的如何了。

这名派过来的官员正是万乙山,也算最早跟着李轩的一名得力文臣。

李轩道:“我不管,万乙山,传本王命令,从今日起,码头上的苦力,本王定一个最低月钱标准,月钱不得低于二两,否则,你就派衙役把雇佣他们的商人抓进去,罚款五万两起步,有钱的,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多罚,不交钱就给老子关他三五年,抄家罚没家产!”

此言一出,张老头大喜,连忙不停磕头,道:“王爷真是大善人啊!”

一旁听到的苦力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跪下来谢恩。

万乙山脸色难看,道:“王爷,这个标准是不是太高了,这样商家的利润可能会降低,恐怕不利于直沽寨的发展。”

李轩想了想道:“嫌利润低,你可以叫他们去南京购买契丹战俘来干苦力,契丹奴隶不受本王这条命令限制,奴隶属于主人的私有财产,官府不干涉,不过,你得规定,他们不能全部使用奴隶干活,得确保有四层以上的自由民,否则的话,同样罚款抄家,参照之前的规定!”

万乙山头上都是冷汗,心想,要说这王爷心善吧,对契丹奴隶非常之狠,按王爷的意思,这些奴隶官府无权过问,那主人最多也就给他们点饭吃,保着命干活就了事了,可以说绝对会受到非人的虐待。

要说他心恶吧,对自由民又这么好,委实说不清。

于是又问:“王爷,那境内的契丹蒙古等自由民如何算?”

要知道,李轩对各种族一视同仁,燕云十六州还有非常多的契丹人并没有跑到草原去,依然还生活在原地。

李轩道:“那不是废话,自由民不分种族,一视同仁,只有刺了记号的奴隶,才算奴隶!”

万乙山抹了抹头上的汗水,躬身道:“是,王爷,微臣明白了,一定照办。”

万乙山也是李轩手下一个标准的狗腿子,一副媚态,李轩听过很满意,道:“好,不过,本王对你们做事不放心,每年从码头的自由民苦力中,让他们自己推举三十名代表,每个季度过来王府一趟,跟本王聊聊他们苦力的待遇,如果发现你们做的不好,我会再改进,明白?”

万乙山又是冷汗连连,躬身道:“好,王爷放心,微臣一定按王爷的意思办好。”

李轩还不满意,道:“你回头写个奏折,按本王的意思,王府所有的产业,包括青楼,赌坊,所有雇佣的自由民都按这个最低月钱标准执行,同样,都要推举出一定数量的代表,每个季度过来王府开一个会,跟本王聊聊他们待遇,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公平的事情,写好后送给王妃,差不多就立即执行!”

万乙山自然不停地点头应诺,要说这个可不是件小事了,牵扯到很多,但李轩太忙,根本忙不过来,也只能囫囵吞枣,就这么仓促决定了,心想,阿朱一向心地善良,这样的事情,肯定会给自己办好。

李轩又在码头巡视了一番,见这码头已经有点规模,城池也算有个雏形了,他急着南下,连万乙山的宴会都拒绝了,看过之后就回到了船上,继续南下。

过了直沽,就进入大宋的地盘了,李轩连忙下令船只降下帅旗,没了旗帜,这船就跟普通的客船差不多了。

众人一回到船上,王语嫣就道:“王爷,你这个政策对百姓倒是挺好的,一下子给他们提高了这么多的待遇,想必百姓会很感激你的。”

几个妹子均点头称赞,李轩却望向一旁的狗腿子洪大全,道:“洪大全,你可知道本王这么做,有何深意?”

洪大全一愣,他哪里懂这些,于是笑嘻嘻的躬身道:“王爷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哪里是小的能猜到的,我等只需要严格按照王爷的命令行事便是了。”

李轩点点头,对这只狗腿子的反应非常满意,道:“本王今天就教教你们,这么做有两大好处,其一,我们地盘的顾工月钱高了,待遇好了,就会吸引更多大宋的人过来,北方地广人稀,不比中原和南方繁华,需要增加人口,其二,老百姓的钱,始终是拿不住的,他得了高月钱,就会想着买宅子,买地皮,或者买衣服等等,始终会花出去,他们一花钱,这经济就繁荣了,各种生意都好做了,懂不懂?”

洪大全听得似懂非懂,点点头,道:“王爷英明,好像确实如此。”

李轩接着道:“但这有个问题,这些商家都想着压榨他们,他们要是全靠本王撑腰,本王不仅会不胜其烦,而且,会得罪很多人,这么吃亏的事情,本王可不能长期做,做人始终还得靠自己,你们觉得有何良策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