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三十九章 人员再培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非军事工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并实现盈利。

反之则是重工业的缺点,当然,在19世纪,重工业发展属于初期阶段,这些问题尚且不明显,在英法德等国家,重工业利润都相当可观,正常年景下,基本上风险很小,所以投资重工业有利可图,且比较稳定。

同时对各国竞争而言存在好处,在19世纪,军事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否则这边安心生产,第二天列强就带着“坚船利炮”直接轰开国门,摧毁本土产业,那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的军事工业是少数几个可以实现自我研发和设计能力的工业类别,国家将有限的人才投入在军事工业发展上,而民用工业有这个资本的仅限于铁路,钢铁,电力,汽车等少数产业,而按照东非的人才培养周期,我们想达到和欧美国家水准,至少要等到1895年之后。”

这是目前东非人才储量的现状,东非人才主要依赖于早期黑兴根学校培养,也就是黑兴根王室在欧洲设立的各类学校,加上东非目前在欧洲留学务工人员作为补充,本土人才培养周期则长达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

……

截止到1888年为止,东非仍然保留七百多所语言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职工达到八千多名。

“对于这些教师的再教育问题,是必须做到的,我们准备裁撤掉大部分,只保留一百多家,就可以满足大部分需要,重点保留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东部很多区域的语言学校可以裁撤。”

语言学校是东非同化工作的重点工程,各种形式的语言学校在七十年代高峰期多达近万座,主要为普及德语而建设。

办学条件千差万别,有些甚至没有固定办学地点,一些直接并入东非义务教育系统。

作为在东非存在二十多年的特殊学校,语言学校为东非贡献巨大,最主要的就是确保了德语在东非的统治地位,目前东非德语人口已经可以确保对其他语言移民自主同化,而不需要政策上的强制推行。

这一点就和斯拉夫人移民到德国一样,很多波兰等地的斯拉夫人前往柏林等德国大城市生活,如果他们不主动学习德语,必然会寸步难行。

“一次性裁撤数百家语言学校,那么多教师就会面临择业问题,我们根据这些教师的文化水平,认为应该由政府主导他们进一步加深学习,因为他们常年从事教育工作,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可以通过到我们本土的高等教育院校或者到欧洲德意志地区实现再教育。”

东非为了迅速普及德语,所以对语言教师的选择很有限,基本上以年轻人为主,很多都只接触过非常初级的义务教育或者是黑兴根王室在欧洲建设的低级教育。

所以语言教师的年龄实际上并不算大,而且常年的教学工作,让他们的德语天赋尤其是书写方面很好,同时可以接触更多的学习渠道,所以文化水平并不算太低。

但是同样的,常年只负责德语教育,也让他们的文化程度非常的狭隘,主要集中在语言类和文学层面,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毕竟现在东非德语已经普及了,德语教育的价值也就下降了,而他们又没有其他工作的经验。

恩斯特:“语言教师虽然距离真正的教师有一定差距,但是基础还是不错的,他们很多都是当初在德国上学,为了普及东非德语而中断学业的人,所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先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短期培训,然后再出国留学,未来在进入东非其他领域实现再就业,这样也能对东非的高文化人才进行一个有效补充。”

正常接受东非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周期是很漫长的,光是义务教育阶段就长达十年之久,所以这些已经在东非教书多年的教师就处在很尴尬的境地。

让他们再长时间学习,就有些为难他们了,毕竟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年龄太大,所以只能先塞入东非的学校土里培训,然后再赴欧留学。

虽然有些仓促,但是他们的基础可比日本,远东帝国的留学生好的多,首先就是没有语言障碍,其次在东非的教书经历,让他们的文学功底不错,而且年龄越大,也意味着更容易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东非可不是把他们一脚踢开,而是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业的机会。

当然,恩斯特也不可能把这些人直接抛弃掉,语言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移民进行文化舆论宣传。

所以这些人的“思想觉悟”在东非绝对是最高的群体之一,而且语言教师很多都是孤儿出身,是黑兴根王室给他们提供了早期的生活保障,还有学习机会。

本来当初按照恩斯特的想法,这些人是走德国正常学习渠道的,但是东非扩张太快,打乱了节奏,本来需要几年培养的人才,全部变成了几个月时间的速成型人才。

现在让他们回炉重造,也是弥补当初的遗憾,只不过这一点需要东非政府协调,尤其是东非每年政府留学的名额是有限的,好在这几年东非本土陆续建设了一批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先把他们塞到这些学校里,再慢慢安排。

“往欧洲地区留学,人数终归是有限的,这几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兴建的私人高等教育学校不少,我们倒是可以和他们谈判,不过效果恐怕不会太理想,毕竟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收费问题也不统一,需要专业的团队鉴别后再谈判塞人,这恐怕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恩斯特:“放手去做就好了,出国留学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欧洲的教育本来就需要鉴别,现在有一些资本家专门开设‘野鸡大学’来招收落后地区的学生,如果我们东非不重视,恐怕也会上当受骗!”

说这话的时候,恩斯特是一点也不脸红,实际上在欧洲德意志地区开设“野鸡”学校最多的就是恩斯特本人。

可以说是他开了这个坏头,顺带着整个德意志地区的教育风气都变差了,这还是当年为了赚取日本等国家留学生学费想出的馊主意,但是却极其成功。

那些人主要还是吃了对欧洲不了解的亏,加上黑兴根财团主动在远东地区投放广告,想不上当都难。

其实这一点连东非政府都上过当,还好黑兴根财团的工作人员和恩斯特上报了这件事,不然就真闹笑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