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900人从1620开始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皇帝的野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皇帝的野望

第275章 小皇帝的野望

双方的谈判如此陷入了短暂的僵持,至少林枫是不可能接受如今这种局面下的合作,而且他的身份也不准许他做这种肉包子打狗的事。

可对于大明方面来说,锦衣卫和朝中大佬们的文官情报渠道,却对这一次的事情格外关注。

孙承宗甚至为此事提前从山海关离开,直接快马回了京城去和天启皇帝商量。

说起来这次的反应也是大明方面第一次与唐人谈判中没有立刻获得回应,所以一时间大家对于大唐的认知又发生了些许的偏转。

对于很多人和势力来说,大唐自登陆台南开始,每一次做出的决策都非常果决,或许不一定真的能够让人接受,但最起码唐人不拖泥带水的风格是非常明确的。

偏偏这一次林枫拒绝了,还是一种欲拒还迎的拒绝,这就让很多朝中大佬有了别样心思,总觉得这件事要么是不符合唐人预期,要么就是唐人还有其他想法。

袁崇焕和他的师爷宋麟铨真的就能决定宁远城收取商税的事情?别天真了,就算是袁崇焕再怎么胆大包天,这件事也绝不是他敢胡作非为的。

说穿了更像是东南士绅利益集团与朝中大佬的一次试探,与其说是试探唐人,倒不如说是在试探大明皇帝,甚至大明的统治根基。

东南士绅真的接受不了商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毕竟大明风雨飘摇的景象已经出现,虽然对于当前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景象还只是初露端倪,但能在朝中掌握权柄,又浸淫权利多年,东南士绅们怎么可能看不出端倪。

更关键的其实还是唐人的操作手法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台南高比例商税一度接近两成半,这种可怕的官方商业税收对于出身农业体系的士绅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稍微有些了解之后,士绅们很快就发现了货币流通的好处,实际上唐人的但体商税从来就没有超过百分之十,也就是说,不到一成的商税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不是说士绅们真的就愿意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而是唐人用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更多底层人参与经济流通,大量有产者出现,直接导致了商业流转的加速,最后还是持有更多资本的士绅阶级发了财。

哪家的大商人、大地主都会豢养精明的账房,这些账房根本不需要去考虑交税后自家损失了多少收益,而是要考虑这种交税后能给自家产业带来多少便利,而快速增长的经济又能让他们增加多少收入,最后直接把结果摆在自家老爷面前即可。

所以,在面对数倍收益增长的情况下,士绅们已经学会了看待结果,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计较那一点税收。

或许还会有人不理解这其中市场份额增长带来的好处,但大多数与唐人有过贸易往来的人却可以通过实打实的收益增长来区分大明与大唐之间的差异。

这也是一些东南士绅出身的朝廷官员们愿意推动这件事的一个原因,在他们看来,宁远首先是个北方的小城。

无论试点结果如何,对于江南的影响都会很小,甚至只要朝中官员们联合起来,影响可以无限接近于零。

其次就是那数十万辽东难民也确实需要安抚,这些人或许在官老爷眼里不过是草芥,可大家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唐人最善于让这些草芥变成韭菜,只有这些人都成为了韭菜,他们才有机会收割更多利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从苦哈哈的百姓身上收取几个铜板还要搞的处处烽火。

当然,士绅们最在意的还是商业方面的放开,这一点相对来说,反倒是大明皇室在拖后腿。

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小农经济体的认知就让士绅们和皇族联起手来打压商业,毕竟靠天吃饭的时代,大家是可以理解农业对于整个族群有多么重要的。

问题是士绅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商业能够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农业种植,那不是几倍的问题,而是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可能。

所以原本打压商业是为了垄断,如今再来暗中推动,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想要效仿唐人进行跃迁,从初级垄断蜕变转型成资本收割的状态。

这方面其实皇帝的利益是和士绅们的想法一致的,老朱家自打迁都京城开始,江南地盘就开始逐渐脱离老朱家的掌控。

要是历代大明皇帝最想做的事情,排在第一的无疑就是收割江南利益。

正是大明朝经济危机的阶段,天启皇帝就是再不懂得政务,也是知道哪里有钱,哪里穷的叮当响的。

所以在这件事上,天启皇帝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找个由头推动商税问题,然后逐渐把这个税收项目推广到江南去,真正为大明增加一项财收,解决如今银钱困顿的局面才是正事。

孙承宗在回到京城的第一时间就被天启皇帝叫了过去,而在小皇帝询问自己这位老师如何应对唐人的时候,孙承宗给出的第一个回答却非常直接。

“陛下,袁崇焕的地位并不足以和唐人谈论此事,以臣看来,这件事之所以唐人会有这样一个态度,恐怕就是想让我大明安排一个对等的官员去谈才合适。”

天启皇帝微微皱眉,他倒是能理解身份对等这件事的重要性。

从大明的角度来说,大唐本身只是大明的一个开府国公,虽然有国中之国的现实情况存在,但从法理角度来说,也不过是另类版本的云南黔国公府而已。

如此说下来,那个所谓的东港总督理论上是和袁崇焕同级别的,双方在谈判时,理论上也该是大明官员出身的袁崇焕地位更高才对。

但问题是唐人的情况有点特殊,人家在周边藩属国和夷人那里的地位更高,实力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可,而在这件事上,大明又有求于大唐,所以真要是按照孙承宗的推断来看,还真就需要用一个更高级别的人来推动这件事,也算是大明暗中默许了唐人高人一等的可能。

别看天气皇帝年纪还小,但孙承宗是很清楚自己这个学生其实是属于‘务实派’的。

外面吵的再凶,这位小皇帝也不会因为身份地位就真的不去做事实,尽管孙承宗还不知道明年开始,这位小皇帝就会不顾自身名声,亲自出任紫禁城三大殿重建工作的一手包工头,硬生生靠着一手包工,减少转手的方式给大明节省下1500万两白银,而背负起了‘木匠皇帝’的恶名。

但此时小皇帝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趋势,至少大胆启用魏忠贤一个太监在京城内和朝中大佬们争权,甚至放任魏忠贤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搞钱,由此也可以看出小皇帝更在意实际结果,而不是文官们吹嘘出的圣贤名声。

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了几下,天启皇帝眉头微皱的说道:“那个王化贞回京了吗?要是没有,直接让他以辽东总督的身份去宁远城和唐人谈判如何?”

孙承宗差点殿前失仪对着皇帝翻白眼了,心里有点腹诽,但也不敢真的表现出来,只能悻悻的回道:“陛下,王化贞丢失广宁之事朝中还未有定论,究竟如何论罪还需要兵部与三法司判定,此时让王总督参与谈判,若是事成,怕是会影响三法司定论。”

天启皇帝微微点头,嘴里下意识的嘟囔了一句:“还真是这么回事,差点就便宜了这个没用的废物。”

孙承宗只能装作什么也没听到,嘴角微微抽搐的说道:“陛下,此时朝中反对之声并不大,微臣看来选定宁远试点的可行性很高。而且后续我大明还需要依托宁锦构筑防线抵御建奴,自古以来前线补给都非常损耗财力、民力,若是宁远有额外收入,又能吸收更多物资和人口,就地组织防御便可以节省很多国力,把有限的钱财用在其他地方。”

天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随即又皱眉说道:“徐光启呢?他不是和唐人接触挺多么,朕看让他去谈最合适,反正这事很多朝臣反对的不是很积累,债多了不愁。”

孙承宗微微颔首,对于皇帝想让徐光启出面这件事,他个人是十分看好的。

正如皇帝说的那样,徐光启是真的债多了不愁的那种状态。遍数整个朝堂,也就只有徐光启这么一个奇葩,他和西夷接触最多,又很推崇唐人那一套,说不上他是个改革者,但要说最为了解,又最能接受,也就只有他这么一位了。

没等孙承宗再开口,小皇帝随口又说了一句:“浙江学政洪承畴也不错,朕听说他最近去了台南好几次,对于唐人的研究小有心得,算他一个谈判副使吧!”

孙承宗微微一愣,他还着真就对洪承畴不是很了解,一时间倒是谈不上对此表示反对,只是心里觉得有些古怪,一个浙江学政没事去台南干什么?皇帝又何时开始关注起了一个小小学政,这里面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儿。

看着孙承宗不置可否的点头,小皇帝似乎是觉得有些无趣,有些悻悻的说道:“袁崇焕也当个副使,协助徐光启谈判。商税可以交给唐人来收,但徐光启三人必须要全程跟随学习,至少为期一年,朕要他们三个人把唐人收税的本事给朕学过来,学好了朕不吝加官进爵,学不好,那就让他们三个人自己去面对朝中诸公吧!”

孙承宗嘴角微微抽搐,心里又一次对自己这个学生有了新的认知。黑是肯定的,老朱家这根子确实就这样了,这还没有看到结果呢,责任就已经甩锅甩的如此纯熟,说是话孙承宗觉得老朱家‘刻薄寡恩’真是名副其实了。

待孙承宗离开御书房,天启皇帝御座后走出了魏忠贤,不等这老货开口给皇帝请安,小皇帝便直接开口说道:“那个洪承畴和唐人的联系如何了?”

魏忠贤立刻恭敬的回到:“回皇爷,洪家大半产业已经转移到了台南,锦衣卫探子回报,洪家联系上了唐人乔家和林家,正是那位东港总督的关系。”

小皇帝轻轻敲了敲御书案,嘴角微微翘起:“倒是有些本事,身在辽东,却能顾及台南,朕倒是对唐人的通讯之法越来越感兴趣了。”

瞥了一眼谨小慎微的魏忠贤,小皇帝又道:“不用安排人盯着宁远了,既然朝中诸公都要把宁远当试点,那里必然会充斥着各方人手,你再派人过去,反倒是会被那些人关注。看顾好徐光启的新军,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这支新军必须要掌控在朕的手里,让你的人保护好袁崇焕的家人,实在难办就把袁家人从广州接出来。”

魏忠贤正要回应皇帝,却没想到小皇帝又道:“石柱那边的情况也要盯紧了,调马祥麟去天津海防,给秦良玉送去一笔银钱,等她第二批白杆兵练出来,就让她带兵直接去宁远。”

魏忠贤终究是看着天启皇帝长大的,所以在这御书房里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倒是也敢直接和皇帝对话。

“陛下,母在宁远,儿在天津,奴婢看不懂。”

小皇帝有些得意的笑道:“若是那些朝中大臣,怕是会正好相反,让秦良玉领兵在山海关或天津,让马祥麟去宁远前线,如此儿子有危险的时候母亲才会不顾一切的去救援,我大明的宁锦防线才更有保证,朕说的没错吧!”

魏忠贤微微点头:“是的陛下,奴婢也是这般以为的。”

小皇帝摆了摆手:“那马祥麟不过一介武夫而已,天津涉及海防、运河以及我大明京师北方粮食转运,各方利益盘踞,岂是他一介武夫能站住脚的地方。倒是那秦良玉随是女子,却能代子掌控石柱,甚至千里引兵远征,石柱仍能保证不乱,可见是个有手段的奇女子,朕反倒是看好秦良玉能在天津站稳脚跟。”

魏忠贤一脸崇拜的表情说道:“皇爷圣明。”

小皇帝不无得意的说道:“锦州有祖大寿,辽东祖家可不会轻易失去锦州,毕竟那里是祖家人的地盘。锦州有袁崇焕和唐人,朕这次把徐光启送过去,最起码宁远城就有了协作的可能,马祥麟又是个能打的,保宁远不失算是没有问题了。孙师坐镇山海关,天津有秦良玉随时能驰援京城,如此布置,无论是建奴也好,唐人也罢,休想对我大明京师构成威胁。”

有些得意的小皇帝站起身来在御书房里来回走了两圈又道:“宣大一线你安排人去查一查,不要急着动手,先给朕看看,好好看看宣大防线究竟是什么情况,可以从内帑带一笔银子过去,适当安抚好九边各处的将领,能补发就给将士们补发一些银钱度日,朕现在只要大明安稳,等商税试点建立起来,我大明财收稳定下来之后,朕在着手收拾朝中和九边那些蠹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