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第三项举措公布
随着大唐开始不断公布各种规则,身在台南的各家以及一直关注大唐的各方势力也开始逐渐明确了自家的未来谋划。
1621年12月1日,大唐九品官制正式确立,其中品级内上下品之分暂时没有确立,但在公布信息中议会也明确提及了在品级待遇同等的情况下,未来品级上下之分会逐渐宣布。
1621年12月2日,大唐户籍制度正式确立,唐人及入籍唐人身份首次明晰,并确定了各级晋升资格,确定二级户籍为入籍者可获得的最高永久户籍身份,唐人身份则为入籍者有生之年可以获得的短期最高身份。
1621年12月3日,大唐科举暂定新规公布,预计将在1622年1月1日开始执行,大唐全境内原有官员品级评定正式生效,凡1622年1月1日之后进入大唐官员体系之人,一律按照考核期三个月为基础,考核期后拟定授予九品官的标准逐级晋升。
未来1622年大唐将会在台南、基隆、首里城以及东港分设基础教育学校,拟定这四座城市设置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机构。
其中小学学制6年,凡入籍唐人后代,年满6周岁需强制入学,无分男女,由大唐教育部拟定教育经费补贴,提供每日中午一餐,无其他费用的免费小学教育。
教学内容包括简体汉文学、数学、历史学初级、体育四门主要学科,以及绘画、音乐、手工、农业常识四门辅助学习科目。
计划设置台南第一小学、台南第二小学、基隆第三小学、首里第四小学以及东港第五小学五所小学,由教育部预算及地方基建预算负责教学设施建设,由教育部分设各地教育直属部门负责教师招聘、管理、薪酬发放等相关事宜,并建立统一学历档案,由教育部统一提供毕业证书。
所有在职官员及辅助人员需要在三年内通过教育部增补小学课外班教育并取得相关结业证明,三年后如果不能获得小学以上课外教育班结业证明的官员将会被清退,辅助人员暂无考核要求,但仍要求三年内掌握基础简体字读写能力,小学数学加减法基本应用。
在此基础上,四座城市还会建设四座中学以及四座中学专科学校。其中中学需要小学毕业后参与统一考试获取入学资格,主要课程为汉文学、数学、历史中级、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科为主。
绘画鉴赏、古代文物鉴赏、体育、音乐、手工、农业种植六门学科为辅助科目。
小学施行上五休二模式,中学为上六休一。其中小学全部费用免费,由教育部教育预算支出,中学则采取免书本费、教学费模式,需学生缴纳住宿费、餐食费以及校服等杂费。
四座中学专科学校则是工科中学(台南),农科中学(台北),航海中学(东港),商业中学(台南)。
专科中学全部费用由学生自理,毕业后发放专科中学毕业证,可凭借专科毕业资格继续考取大学,但分数要求没有综合性学校要求高。
其中工科中学主要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门主修课,专业课分班有机械制造、金属冶炼、机械设计等工程机械类专业。
农科以生物、历史、物理、化学为四门主修课,分农业分科、肥料研究、农具改良等相关专业。
航海中学以培养优秀水手,海军实习军官为主,主修历史、地理、天文,兼修手工、机械、数学、制图及军事训练。分枪炮专业、指挥专业、风帆动力专业、领航气候专业等。
商业中学以数学、历史为主修科目,兼修绘画鉴赏、音乐、道路运输工程及基础统计学。
分银行金融专业、货币专业、物流专业、商业谈判及商业法专业等相关专业。
中学部分是为了培养后续专业型基础人才,基础官员等,因此中学学制同样为六年,几乎涵盖后世初中和高中时间。
综合性中学未来官员占比会更好,倾向性更明显,考取大学的学分要求更高。
专业中学重点在于专业人才培养,定向官员培养,考取大学的学分要求稍低。
在中学之外,台南大学将会是1622年重点建设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此外台南还会建设一所海军军官大学,东港建设陆军军官大学,一共三所大学。
其中台南大学会综合大部分学科,设置包括商务学院、外交学院、法律学院、物理研究学院、化工学院等一系列学院。
而台南海军军官大学会面向中学以及各专科中学招收学员,不同专业分数要求不同,重点会招收航海中学的学生。
陆军军官大学会成两个部分,主学区将会建设在东港,这是因为地点更靠近辽东,未来辽东战事不断,方便学员们近距离观摩战场学习指挥战争。
另一部分会分成士官学院,原址暂设在舟山群岛,主要面相雇佣兵以及部队士兵招收学员,指在培养底层军官,确保士官以及部分尉官的培养。
未来教育目标要求陆军尉官以下至少是士官学员毕业生,校级军官至少拥有军官学院本校毕业证。
具体如何运作暂时还没有公布,需要后续运作中逐渐梳理,但大体方面基本如此。
这则关于教育的规定一经发布,基本意味着大唐教育体系和科举体系定型,也就是说,大唐明确了不会采取儒家那套科举模式来遴选人才。
这对于以儒家体系为主的大明士绅来说,无疑就是个天大的噩耗,但非要说士绅文人就反对这一套,还真就不至于。
首先这套机制更清晰,对专业判定相对来说要求更严,也就意味着专业的事要匹配专业的人才,这对于大明文官和士绅来说,算是一种新的规则模式。
在大明,这套体系自然是不会出现的。但既然唐人这里不是儒家说了算的地方,那么要适应规则,一些在儒学一道不是很擅长,反倒是对杂学有研究的儒家子弟就有了机会。
很多家族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现实问题,宋应星只是成为了历史名人而被后人熟知,这时代还有爱旅游的徐霞客一类。
说穿了很多士族也很清楚自家子弟未必适合科举,但还想当官,还想掌权,他们在大明就没有其他门路和机会。
如今大唐这里有了新的玩法,算是给了他们家族中一些原本不被看好的子弟机会,大家完全可以把那些擅长科举的子弟送去大明科举,把那些离经叛道喜欢杂学的子弟送来台南,这就又增加了家族子弟的机会,怎么说都是要比那些普通人更有机会。
此外学校体系的招生标准和考核标准看似覆盖了大多数普通人,但实际上能够影响到的人才也非常有限。
四所小学虽然覆盖了大唐范围内的所有孩童,但稚童教育有钱人家还有族学,还可以请先生,并不会耽误他们的儒家学科,上小学额外多学点知识总是没错的,所以小学教育对于士绅来说并不值得关注。
中学教育算是官员遴选的第一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未来只有中学毕业甚至大学毕业才有资格考官。
所以到了这一步,士绅家庭就可以做出第一部筛选。让那些更有天赋科举的后代放弃中学回大明专心科举,而让那些有天分大唐教育的人继续在这里学下去。
除了增加机会之外,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套玩法可以被士绅们开发出来,那就是理论上来说,大唐应该叫开府唐国公,这就意味着大唐的关于本质上是唐国公府的属官,是会被大明接受的。
尽管目前为止大明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品级对应,但按照大明各个王府的属官体系来对照,也很容易给出一个大概的对比。
这意味着真要是能在大唐当个官,只要家里人在大明方面有关系,后代即便在大唐这里辞官不做,或者干脆运作回大明,大明那边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给自家后代运作到大明官员体系的。
尽管从儒学角度来说,这样的官员会在官场受到鄙视,但真正的士绅文人谁又会在意这些呢!最起码多了个渠道,先进去总是没错的。
当然大唐这套体系也不免会被儒家子弟抨击,在这条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出现之后,很多儒家学子办的报纸便开始大肆抨击教育部的问题。
其中以不重视儒学、离经叛道之类的词汇最为常见,甚至有很多卫道士公然诅咒大唐这样做不能长久。
大唐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宣传部门,相关问题暂时由司法院进行管理,没有专门对外宣传但相关管控是有的。
所以唐诗韵第一时间通知台南警察局和台南税务局给这些报纸送去了通知,警察局送去的是治安管理处罚通知。
理由是舆论方面肆意谩骂,恶语相向破坏治安环境,传播不和谐言论影响风气增加了台南治安管理风险,需要接受相关罚款并签署相关保证书。
台南税务局则开出了政策评论税,说白了就是讨论政策可以,但所有涉及大唐的事情都需要纳税,按该评论的实际获益百分之二十增收,理由是相关话题所有权归大唐政务院和议会共同持有,涵盖了使用费和税收两个部分。
这番操作一开始倒是真的吓了那些文人一跳,毕竟这里是台南,是唐人的地盘,文人们很清楚这里的法律是可以管到他们的,并不是大明那种有张嘴,皇帝也不敢随便处理的情况。
可很快他们又发现了唐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些言论,因为唐人的逻辑很简单,你给了使用费就可以合理使用政策进行评论,付费使用就是一种商品逻辑。
至于舆论是否能影响决策,唐人表示呵呵!
根据最新宪法和相关制度,教育部的决策属于教育部,只对议会和内阁负责,跟百姓和入籍唐人无关。
也就是说,理论上建造小学,教什么样的内容只要唐人们同意就行。入籍唐人在入籍时就签署了接受管理的确认书,不接受可以退出大唐户籍身份,没人管你自己如何决定。
至于说是否挑战了儒家权威,这样教育是否正确,跟你讲什么样的道理没关,这仅仅是教育部的决定而已。
所以在报纸上连续骂了好几天,文人们猛然发现除了一些儒家文人响应之外,身在台南的那些入籍唐人并不是很在意,特别是普通百姓更是不在乎。
对于百姓来说,有了入籍唐人的身份,自家的孩子就能获得免费教育机会,而且还是免费六年,别说教什么内容了,最起码这六年之内每天一顿免费午饭就是白得的,凭什么要反对。
很快唐人的教育跟在大唐这里当官挂钩,就算当不了官,将来孩子考个专科中学也能学门手艺,大唐这里行行业业都能发财,多门手艺准没错。
百姓不反对,更多准备入籍大唐的百姓更是因为这条政策变得趋之若鹜,文人们自然也就吵不下去了。
而且文人们吵着吵着也发现了问题,那便是很多科举不中的人已经把这当成是另外的一条路,反正都是要当官,学不成儒家科举那一套,试一试唐人这一套又有什么关系。
能来台南的一般都是科举仕途不顺的,何况唐人只要考上就能当官,都是从九品开始,可没有状元及第就能出身五品官的说法,那也就意味着大家都考上了,你考个状元也要和我一起晋升,无非就是机会多少的事,可不代表一下子就一辈子的差距。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文人们骂不下去的原因,那便是唐人公布出了未来1622年的官员缺口数量,摆明了就是用无数个官员缺口来堵这些人的嘴。
谁还没个亲戚,就算自己是传统文人,不喜欢唐人这一套。可自己的家族和亲戚们还是有需求的,这么抨击唐人的政策不就是在给自己族亲们增加风险么。
万一唐人因此把自己的亲族排除在当官的体系之外,自家人以后还见不见面了,族里那些族老又会如何处置自己。
根据唐人最新公布的数据,1622年台南至少要扩招实职官员200人,包括细化分区以及各局建设。
平均每个区和每个局都会由唐人担任局长或区长,但下面的具体办事人员,包括副局长、各区下属单位的主官可不会都是唐人。
200人还只是初步计划,按照唐人的编制计算,基隆、台北、台中、首里城、东港这些城市也会需要差不多的官员。
总数可能超过一千人,这意味着最低1000个九品官,运气好像孙有财那样直升五品也不是没有可能,如吴光琮那样搞个六品或七品也是有机会的。
所以都不需要唐诗韵再想其他的办法来收拾这些胡闹的文人,士绅们自己就想办法让那些人闭嘴的。
没办法,东林群贤也有很多吃干饭的人在等着官缺呢!大明的官帽子是有数的,一县之地真正算官的也只有那么大猫小猫三两只,全国官员也不过万余人。
哪像人家大唐这边这么霸气,五座城市划分下来最少就需要一千个官员,细化下去有可能超过三四千,这能吸纳多少大明文人,谁还有功夫在这里谩骂唐人制度啊,有这功夫赶紧疏通关系买考题不香吗。
刘博其实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敢这么早公布教育计划的,不说教育经费是否充足,他要不要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扩大教育部的经费占比。
仅仅是考试一项,直接印各种书籍和考试大纲就能让他赚一大笔钱。这产业要是做起来,未来还会涉及到更多人,甚至有可能把考题当成重要商品对外出口。
他的电脑里可是存了不少考题,尤其是后世的公考考题,这玩意只要稍微做点本土化改变,分分钟就能拿来当成大唐官员考试范围,直接变现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这么轻易就招募一批官员直接上岗会不会有问题,内阁和五大院倒是不太担心。
一类规则不一样,如何运作至少在前期是要遵守体系规则运行的,这些官员没有财权,也没有兵权,充其量能玩点办公室权谋,无伤大雅,顶多就是被他们带坏风气。
等首批人才培养出来之后,大不了来一次大换血,又或者是直接送这第一批官员回学校‘深造’,分分钟就能把风气调整回来。
这玩意本就是上面人一句话的事,大唐才刚刚建立,又不是行将就木僵化呆板的时代,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人把体系玩僵。